推薦答案1905年5月,蔣介石乘船東渡日本,可是這首次東渡卻有點虎頭蛇尾。帝國軍官學校沒有革命者的落腳之地,拒絕接納他們。這些學校和中國的軍機處有個協(xié)議:中國來的學生只有屬于由清政府推薦的才準予注冊入學。盡管如此,對蔣介石來說這次東渡并沒有白費,因為正是在那個時候他在東京結識了后來成為他革命的良師益友的陳其美——人們通常把他看作孫逸仙的最有才華的早期追隨者。蔣介石眼看著不久將不得不回國,他就去學日語。
但他母親覺得既然他在東京求學未能如愿,他就不應該還呆在那里,于是她假稱家中有件不可推托的事——姐姐出嫁——以此為借口催他回家。到底是個孝子,他于當年冬天返回了家鄉(xiāng)。
然而,1908年蔣家發(fā)生了一件更為重要的事。蔣介石的大兒子蔣經(jīng)國出世了。這是毛福梅對蔣家的巨大奉獻。剛開始她和蔣介石的生活并不順心,婆婆既苛刻又羅嗦,老是要她唯唯諾諾,恭敬順從,官方的傳記作者們都稱贊毛福梅落落大方的性格,但她本人卻經(jīng)常向自己的朋友流露,她其實是過著一種對自己丈夫粗野性格的恐懼以及對自己常遭到的毒打提心吊膽的生活。
蔣介石開始接受軍事教育了,但卻是在中國,而不是在日本。1906年,盡管有段日子他曾抱病在身,但他還是通過競爭激烈的考試,考入了保定軍官學校。
浙江報考者有1000多人,只考中了60人,他是這60人中的一個。但是有兩件事對他不利:他是漢人而非滿族人;另外他留著短發(fā),在革命前的中國;這可能就會被認為是對帝國傳統(tǒng)的蔑視,招致叛逆的嫌疑——被認為是一種具有危險思想的人物。
學校里的教員大多是日本人。由于他們國家剛剛打敗沙皇軍隊,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早些時候還戰(zhàn)勝了中國軍隊,所以他們一個個都顯得趾高氣揚,毫不掩飾對中國人的蔑視。
有一次上衛(wèi)生課,日本教員拿出一個土塊,將它比作中國,看到學生們一個個臉上都露出迷惑不解的神色,這個教員解釋道:“中國有四億人,而他手中的那個土塊正好有四億個微生物?!?br>
看到這,蔣介石胸中陡然升起一股怒火,他不顧軍紀走上前去,把那土塊一下掰成差不多大小的八塊,兩眼怒視著教員問道:“日本有五千萬人,是否也像五千萬個微生物,寄生在這土塊的八分之一中?”
教員被問得啞口無言,可不一會兒,他用手指著蔣介石剪去了辮子的頭威脅他說道:“你是個革命分子!”據(jù)說蔣答道:
“先回答我說的對不對,請別把問題岔開,”
在軍校,是不允許學員這么做的。對蔣介石來說,他是冒了很大的風險的。他可能因此而被軍校趕出來;還有可能被秘密逮捕。
他被召到校長辦公室,算他走運,校長覺得他這么干有他自己的理由,只嚴厲訓斥了他一頓,并不深究,這件事就這么了結了。
這年年終,有一批人數(shù)有限的學生被選送到日本去學習軍事,蔣介石是其中之一。他懂得日本語,在選撥中派上了用場。
1907年春,他注冊進入東京振武學堂。
在這段時間,他的同學們覺得他對人雖然彬彬有禮,但很冷淡,他對同學間的友誼并不大在意,常常對別人的友好表示無動于衷,這使他不大受人歡迎,他的同學們認為他傲慢。不過他對一個人是例外的,那就是張群——他是蔣介石當時的同學,并贏得了蔣介石的終生信賴。除了蔣夫人和蔣經(jīng)國外,張群要算蔣介石最親密的知己了。
當時的學習生活比他所能想象的還要艱苦,甚至超過他在母親寡居時所受的困苦。一日三餐很簡單:每頓一碗米飯,加上幾小片魚和一小盤蘿卜,他強迫自己把分到的這點東西湊合著吃下,由此他漸漸養(yǎng)成了節(jié)儉的習慣并終生如此。
每到漫長的暑假,蔣介石總要千里迢迢趕回家去看望母親(看妻子倒是次要的),不過每次他總要在上海停留去看望那里的革命者,并幫助他們征募人員和籌集資金。他這時尚未加入任何革命組織,盡管他的衛(wèi)生課老師曾對他產(chǎn)生過模糊的懷疑。
后來在東京,陳其美介紹他參加了同盟會。蔣介石第一次參加同盟會的大會時,孫逸仙在會上發(fā)表了講話。會后陳其美向孫逸仙引見了蔣介石。
關于這次后來被大書特書的“歷史性”會晤,既無文字記載,又無影像有聲資料。按照喜歡臆想的傳記作者所說,這位熱血青年給孫中山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孫中山對陳其美說:
“這個人將成為革命的中堅,我們的革命運動正需要這樣的人。
現(xiàn)在回顧一下,這句話的后一部分比前一部分要說得恰當一些,除非孫逸仙是個輕率的人,否則他就不會對陳其美這么說,因為陳其美那時有理由認為,要是革命確實需要個中堅的話,那么這個角色定是非他陳其美莫屬。
不管蔣介石在與孫逸仙的第一次會晤中是否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倆的會晤倒確有其事。那時的蔣介石正是一個渴求找到領袖的熱情青年。
而今他終于找到了領袖,這正值孫逸仙活動的高潮,也是革命最具有吸引力的時候,他感到欣喜若狂。
那時候,中國公民不需要履行任何手續(xù)就可以進入日本,不管他屬于什么民族,也不管他的政治信仰如何,既不須護照也不必辦登記。
然而要是清廷官方向日本指出有某個不良分子要去日本或已在那兒,日本方面就會禁止此人入境。如果已在日本,也會將其驅逐,以滿足清廷的要求。
對孫逸仙,清廷正好向日本提出了這樣的要求,這大概是在孫蔣會晤之后不久。毫無疑問,孫在日本已培植了一大批革命的迫隨者。他過去是從上海被趕出來的,如今東京也呆不下去了,他就將革命總部移往香港。
當蔣介石還在軍校學習時,孫逸仙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在華南各地就進行了不少于七次的革命嘗試,但都失敗了,他的許多追隨者被殺了頭,清朝的統(tǒng)治依然如故。
蔣介石每次總是主動提出要為革命出力,但每次都由于出于長遠的考慮而被拒絕,孫逸仙說,他為革命為中華能作的最大貢獻就是完成他的軍事學業(yè)。
1909年。11月底,蔣介石從軍校畢業(yè)了,下一步是上正規(guī)的軍事大學,但在此之前軍校學員得去體驗一下最低級的軍事人員的生活,看看自己能否受得住這種艱苦生活的考驗。
1910年1月一個凜冽的早晨,蔣介石站到了駐扎在高田的野戰(zhàn)炮兵第十九聯(lián)隊隊長日奉大佐面前,“啪”一個立正,打了個敬禮,他倆的頂頭上司是“大胡子將軍”長岡外史,他統(tǒng)帥著日本陸軍第十三師團,日奉大佐的聯(lián)隊就隸屬于這個師團。
整個冬季,蔣介石每天天亮前三小時就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喂自己的馬,然后上早操,他整天都在戶外,晚上日本士兵們通常要干奴仆般的苦活。
后來蔣介石對他在日本這幾年的生活只字不提。這些活是規(guī)定死了的,非干不可,他幾乎沒有時間和自己的中國同學往來,但一旦和他們聊起來,他總要說些“上戰(zhàn)場比這要苦得多,沒有人不可忍耐之事,習慣成自然嘛”等等諸如此類的話。
很奇怪,蔣介石似乎并沒給他的日本長官們留下什么印象。他們絕沒想到他會干成什么大事。幾年以后的1929年,這時的蔣介石已出名了。
長岡外史冥思苦想試圖找到蔣成功的秘密,他寫了篇文章回憶說:1927年在東京,他邀請蔣和日奉大佐一起喝茶。和往常一樣,蔣穿戴得筆挺,“象個瀟灑的影星”,謙恭有禮得有點兒過分,告別的時候,蔣獻給長岡一個條幅,上書“不負師教”四個字。長岡外史認為正是忠心耿耿和知恩必報才是蔣介石成功的秘密。
當武昌起義的消息傳到蔣介石耳中時,他便決定暫時放棄在日本的軍事學業(yè),馬上回去參加革命。自那以后,尤其是參加杭州戰(zhàn)斗以后,蔣介石的個人經(jīng)歷就開始同中國的現(xiàn)代史結合在一起了。
開始他并不引人注目,后來則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
國民黨的史學家們都稱蔣介石的部下為“敢死隊”。在帶領部下成功地攻打浙江巡撫衙門之前,他給母親寫了封信,信中懇切地希望母親“恕兒不孝之罪”。接著他又說他是多么希望能干一番事業(yè)出人頭地,縱然戰(zhàn)死也心甘情愿。從他母親的回信可以看出,她確實是個名副其實的剛強的母親。她在給兒的回信中說:“獻身與否均由你的事業(yè)決定。家中的事不必掛念?!?br /> 戰(zhàn)斗勝利結束了,盡管對一個年輕人來說,他的作用與重大得多的整個事業(yè)相比顯得很有限——而且這場戰(zhàn)斗的勝利充其量也只能算整個杭州起義的一部分,但大家都認為他于得挺不錯。后來,一位將領寫了本不長的書《浙江獨立紀實》,書中把蔣介石當作英雄特寫了一番。為表敬意,他獻給蔣介石一本,并隨書附信一封。按照儒家的風尚,蔣介石回信說,他無功受過獎,受之有愧,并希望此書再版時,作者也能公正地評價一下書中未曾提及的參加了這次戰(zhàn)斗的其他人員。
有一本蔣介石的傳記記錄了這次信件往來,但沒說明日期。不過可以推斷出這事可能發(fā)生在1912年8月。正是在這個月.國民黨成立了。也正是在這個月,袁世凱派人暗殺了一位民國將領。
這些事件反映了革命運動的狀況:清政府被推翻了、但這種變化的結果只是僅僅讓另一個清朝的官員上臺,而他對孫逸仙的革命綱領——三民主義毫無興趣,如果這樣的話,那這種變化還有什么意義呢?蔣介石覺得幻想破滅了,他不甘謀職于袁世凱麾下。也就是在那一月——1912年8月,他決定返回東京繼續(xù)學習他的軍事。
他一面學習,一面擔任《軍聲》雜志的編輯工作,該雜志經(jīng)常由他自己撰槁。他的第一篇軍事政治著作就是在1912年——
1913年這段時間寫成的。他在《軍聲》雜志創(chuàng)刊號上撰文向往一個大同的世界,在這樣的世界里各種族和睦相處,只需警察來維持秩序,沒有戰(zhàn)爭,因而也無需軍隊。他更現(xiàn)實地分析了西藏和蒙古的局勢,指出俄國和日本最有可能與中國為敵,他排除了中國能經(jīng)受得住俄國人進攻的可能性,指出實際上無論侵略來自何方,中國都不堪一擊,并大聲疾呼建立一支至少有60萬人的正規(guī)陸軍來保衛(wèi)國家。
就中國的面積和當時龐大的人口而言,這已是相當小的兵力,但這也將花去相當于中國的一半到三分之二的國家收入。
他還強烈批評了把軍權和民權集中于省總督一人之手的制度,他寫道:這種制度要是不改變,中國總有一天會變成由許多各自為政的王國組成的一個松散的拼盤,因此,軍權必須由中央政府來掌握。
蔣介石發(fā)表這通狂論時是二十五、六歲。20和30年代,戴高樂就法國的國防問題也發(fā)表了一些文章和書籍,并引起了爭論。這樣看來,蔣介石發(fā)表類似文章時比戴高樂要年輕十歲。
盡管那時人們同樣愛好爭論,但蔣介石的這篇文章是否引起過類似的爭論并無記載。不過,當時他還很年輕,又不太出名,而且文章還是在一個異邦的首都寫出來的。
那時候在遠東,任何一個想從事軍事生活的年輕人學習軍事,首先想到的便是日本,然后才能輪到另一個軍事強國德國。蔣介石正打算去德國繼續(xù)他的軍事學習時,孫逸仙為推翻袁世凱而發(fā)動了“二次革命”。蔣介石立即趕往上海投奔陳其美,擔任了陳的參謀長。
1913年7月23日,按照事先的計劃,陳其美宣布上海獨立,但這次也和以前一樣,革命者舉事迅速,失敗也迅速。他們攻打的制造局防守嚴密,戰(zhàn)斗中蔣介石還被一名哨兵抓獲,但他設法逃了出來。
蔣介石失敗了,但并沒因此而失寵,在孫逸仙眼里,他甚至變得更堅強了。要說孫中山是個成功的革命領袖,似乎不太恰當,但蔣介石對他身處逆境所表現(xiàn)出的勇氣倍加欽佩。
御用的傳記作者因此而認為他倆的親密友誼即始于此時。
這次革命失敗后,他倆同赴日本尋求避難(日本對孫博士的到來是不加禁止的)。
他們的黨被背信棄義的袁世凱取締了,國民黨領袖們眼睜睜地看著他們的民國在遭到極度痛苦的挫折后土崩瓦解了。不錯,他們革命所發(fā)生的影響和作用遍及全國各地,但絕大多數(shù)地區(qū)傳來的報告都令人沮喪。
南方的局勢尤其險惡。陳其美認為,不管怎么說南方受革命影響較大,而真正的革命目標其實應該是北京和北方。孫博士認為他說的有道理,便將他派往大連,在那里花了六個月的時間進行實地調查,但結果一無所獲。
現(xiàn)實是無情的。在國民黨和袁世凱的斗爭中,國民黨不論哪方面都要略勝一籌。但他們的組織渙散,情報不可靠,治安防衛(wèi)漏洞百出。蔣介石很早就發(fā)現(xiàn)了這些問題,1914年春他再一次意識到這些問題。這一年他被派往上海去執(zhí)行一項任務,在那里組織一起暴動,他計劃制訂得十分完善,但方法有點欠缺,他打算一動手,就馬上占領該城四周和海岸附近所有重要的戰(zhàn)略點。但上海鎮(zhèn)守使老奸巨猾,一年以前他曾遇到并處理過類似的問題。他的安全防范設施十分有效,5月30日,他派警察對蔣的總部突然襲擊,進行搜查,部隊和警察一下包圍了蔣介石正打算去的一個朋友的家。
蔣差一點被抓了起來。當他從遠處看到圍著一群人時,就趕緊逃之夭夭了。
6月,孫博士派他和另一個同事去黑龍江省,調查一份安插在那里的一個國民黨員寫的報告,報告說那兒的條件已成熟,可以舉行起義。蔣介石講一口結結巴巴的北京官活,而且對那兒的情況缺乏了解,派他去干這種事并不適合。但調查了一些地方后,蔣介石報告說,在那里舉行起義,成功的可能性精確他說只能等于零。后來才弄清楚,那位打了樂觀報告的國民黨員,原來是想借此等到資金,以飽私囊。這樣的事例在國民黨統(tǒng)治大陸的歷史中不勝枚舉。
看來又得等很長一段時間了。蔣介石回到東京,開始整天鉆研中國哲學和軍事著作,并且開始每天晚上在日記己中記下白天所干的錯事。
由于那時他沒有多少事可做,所以有人猜想他并沒多少東西可以往日記里寫。但記日記的習慣已纏住了他。他一直將這個習慣保持到死。
然而革命行動并未銷聲匿跡。1915年夏,蔣介石又迎來了所謂的“第三次革命”。與前兩次一樣,這一次的結果仍無起色。
蔣介石第一次——但并非最后一次——效法袁世凱慣用的伎倆,策劃了一起暗殺行動。因為上海守官兩度挫敗了蔣介石占領該城的企圖,這一次蔣得將他干掉。于是兩名國民黨刺客——一個是神槍手,另一是懷揣炸彈,于11且10日找到了暗殺的目標,但關鍵時刻他倆卻變節(jié)自首了。
12月5日,原定的海上援助攻城計劃只得告吹,設在法租界內的革命總部也被法國巡捕搗毀,蔣介石爬到另一幢樓上才得以脫險。
這次失敗使蔣深受打擊、可能由于神經(jīng)衰弱,也可能是由于得了一種身心病——心理情感的原因而引起的身體上病癥——他開始臥床不起了。他仍隱匿在上海,他母親得知這個消息后,長途跋涉趕來護理他,好讓他恢復健康。
關于蔣介石的母親對兒子那時過的生活是怎么想的,并無任何記載。
蔣介石的御用傳記作者對蔣在上海期間的細節(jié)描寫似乎太過分珍惜筆墨了,這是可以理解的。
蔣的朋友陳其美除了在革命方面是蔣的良師益友外,在別的一些事情上也是蔣的“師友”。他時常光顧妓院,蔣介石也每次同往。
1912年,在一次晚宴上蔣介石與一位姑娘眉來眼去,這姑娘叫姚怡誠,是為一個名妓做下手的女仆,雙方的目光都很熾熱。不久她就成了他的情婦,蔣介石還將她帶回老家。姚氏自己沒有生育,蔣緯國被從日本帶回來后,她就將他視為己生(蔣緯國是蔣介石在東京時期的私生子)。
盡管蔣介石經(jīng)常被通碟緝拿,但他似乎頗有逃遁之術,總能躲過袁世凱巡警的追捕。當時他在上?;燠E于下流社會之中——這個社會是由冷酷無情而又臭名昭著的青幫統(tǒng)治的天下,它是黑手黨在中國的變種。他們控制著鴉片、妓院,敲榨勒索,過著花天酒地的放蕩生活。在這個無法無天的城市中,他們干著各種污七八糟和傷天害理的事,誰要和他們作對,他們想把他干掉就可以把他干掉。為了哥兒們義氣、他們可以采取暴力。這是一支可能連警察都自嘆莫如的有組織的勢力。
如果說蔣介石是受到了上海黑幫勢力的保護的話,那么他是用什么來予以報答的呢?當時他不名一文,也沒有證據(jù)能說明他當時和黑幫狼狽為奸,共享贓物,但他和黑幫一起,共同對付袁世凱的警察,倒是真的。他落難之時黑幫拔刀相助,也實有其事。盡管有時他到上海證券交易所充當經(jīng)紀人來打發(fā)生活,但當時他常常還是處于危險之中的。
在袁世凱看來,蔣介石和陳其美已是他的眼中釘,必須將他倆除悼,1916年春,蔣介石恰好又給袁肚凱制造了個麻煩:
他占領了位于長江南岸介于上海和南京之間的江陰要塞,后來他的部下紛紛離去,只剩他孤身一人守著要塞。這一次蔣介石又遭到了失敗,不過他再一次逃脫了此時陳其美已接任國民黨黨務部部長,命蔣介石為其助手,這是耽于幻想的孫博士所實行的試圖集中黨的組織機構的計劃中的一部分。如過去一樣,經(jīng)費還是少得可憐。
一天,有個人向陳其美提出要向革命組織獻款,陳動了心。其實他應該謹慎一點,提出獻款的人實際是一個身為國民黨員而替袁世凱辦事的特務。1916年5月18日,陳其美前往預定的交款地點時,在途中被槍殺了。
陳其美的死使蔣介石深感悲痛,在為他這唯一的親密朋友作的悼詞中,蔣介石失聲愉哭道:“悲哉!從今后象他那樣知我愛我之人,何處可尋?。?!”這是他發(fā)自內心的呼喊,既有情感的凄楚,又帶有現(xiàn)實的悲衰。他昂首間蒼天,陳的事業(yè)誰來繼承?接替他的會不會是一位與自己有隙的人呢?
隨著陳其美的死,蔣介石在領導層中的地位提高了,他成為孫博士的親信。陳被刺不到三個星期,世人憎惡的袁世凱也在潦倒之中一命嗚呼。
他的帝制復辟的夢想被帶進了墳墓。
這時的蔣介石已29歲,性格已完全成熟了,在此值得多說幾句,溪口的這個“頑皮小子”已成為一個好沖動和冒險的大人了。他勇敢得可以說到了莽撞的程度,他常常去冒些異??膳碌纳kU。但每次都安然無恙。
他為人嚴肅,結友不多但對他們都很忠誠。無論從他的一舉一動,還是從他所受的教育來看,他都是一個十足的孔教徒,就連后來他皈依基督教這個事實也沒影響他一點。他的政治觀是現(xiàn)代和保守思想的混合:
他認為,除非儒家的道德得到保存或恢復。否則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將毫無意義。
他的性格中有不少自相矛盾的東西。他的謙遜由來已久,決不是裝模作樣作出來的,他終生反對別人過分贊揚自己,而且還不愿和他人開口談論自己。
然而,對有助于他的統(tǒng)治且無庸置疑已在他的追隨者中傳布開來的對他的崇拜,他卻并不采取行動加以阻上。伴隨著言行舉止的謙遜,他養(yǎng)成了一種極端的自矜之情,雖然他并設想到自己的志向和行為會有什么錯,也沒想到這些志向和抱負竟會與中國最大的利益背道而馳,以至于最后一切致命的失敗給他帶來了一場終身的恥辱。
他的領袖天賦是無可非議的,但良好的判斷并不能說明一切,他對軍事和戰(zhàn)略的分析在地緣政治方面不無道理,但他對政治的領悟還遠遠不夠,他主要是從軍事上來理解權力,而一旦他靠操縱他人對自己的忠誠來行使權力時,他就將自己的那種對政治的理解如實地、毫不掩飾地付諸行動。最后,他也就無法理解權力賴以維持的社會和政治因素。
他最終失敗的原因蓋源于此。
參考資料: 蔣介石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