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家的外國著名音樂家


推薦答案

(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德國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生于愛森那赫市音樂世家。十八歲起歷任多處教堂和宮廷的樂長及管風琴師。巴赫的作品對歐洲近代音樂的發(fā)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為全人類音樂的進步和發(fā)展指明了寬廣的遠景,為世界古典音樂樹立了豐碑,因此,巴赫被稱為“音樂之父”。
欣賞作品:管風琴曲《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
小提琴曲《G弦上的詠嘆調》 (Handel,GeorgFrideric,1685—1759),德國作曲家。出生于德國哈勒城。他自二十七歲起定居英國,對英國的音樂發(fā)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英國人亦把他看作是自己的音樂家。韓德爾在西歐音樂史中與巴赫占有相等的重要地位,對后世音樂影響極大。
欣賞作品:合唱曲《哈利路亞》
小提琴曲《廣板》 (Franz Joseph Haydn,1732一1809),奧地利著名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派奠墓者之一。他出身貧困,從小在很艱苦的條件下學習音樂,作曲主要靠自學,成年后長期任樂隊隊長,至九十年代初,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音樂家。1791、1794年他曾兩度赴英,備受歡迎。他主要從事主調音樂的創(chuàng)作,是他確立了弦樂四重奏和古典交響曲的結構形式,把交響曲固定為四個樂章形式,以完整的交響樂隊編制進行配器,為近代交響樂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他一生共創(chuàng)作了一百多部交響曲,其中較著名的交響曲有《告別》、《時鐘》、《狩獵》、《驚愕》、《軍隊》、《倫敦》、《牛頓》等,故他被稱作交響樂之父。

音樂家的外國著名音樂家

欣賞作品:室內樂《F大調弦樂四重奏》第二樂章
交響樂《驚愕交響曲》 (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奧地利作曲家,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1756年1月27日生于薩爾茨堡一位宮廷樂師的家庭,1791年12月5日卒于維也納。莫扎特三歲起顯露音樂才能,四歲跟隨父親學習鋼琴,五歲作曲,六歲又隨父親學小提琴,八歲創(chuàng)作了一批奏鳴曲和交響曲,十一歲寫了第一首歌劇。已知的有:二十部歌劇,四十多首交響曲,五十余首協奏曲,二十七首弦樂四重奏等共計六百二十二首作品。莫扎特的音樂作品中清新明快的節(jié)奏、悅耳動聽的旋律、高雅莊重的氣質,使他的音樂宛如天籟的聲音。人們都說,莫扎特音樂之美,古今無人能及?!耙魳飞裢?br />欣賞作品:管弦樂曲《第40交響曲》
室內樂《G大調弦樂小夜曲》
管弦樂《費加羅的婚禮序曲》
鋼琴曲《土耳其進行曲》 (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出生于德國波恩,自幼學習彈琴,1787年曾到維也納向海頓學習作曲,并結識莫扎特。貝多芬生活在法國大革命、拿破侖戰(zhàn)爭和維也納體系的時代,歐洲的民主和民族意識此時正日益興起。他的作品正反映了這些時代的特征,或歌頌英雄,或反對封建,爭取民主自由和美好未來。其主要作品有《悲愴》奏鳴曲、《月光》奏鳴曲、《命運交響曲》(即第五交響曲)、《合唱交響曲》(即第九交響曲)等。貝多芬的晚年十分凄涼,在貧病交加中死去。但是,人民忘不了他,1827年3月29日,貝多芬的葬禮舉行時,有二千多人參加護靈。貝多芬對音樂的最重要貢獻是交響曲,因此他被譽為“交響樂之王”。
音樂家的外國著名音樂家

欣賞作品:管弦樂曲《第五交響曲》——命運
管弦樂曲《第六交響曲》——田園
鋼琴曲《月光奏鳴曲》
鋼琴曲《熱情奏鳴曲》
鋼琴曲《G大調小步舞曲》 (Franz Seraph Peter Schubert,1797-1828),奧地利作曲家,1797年1月31日生于維也納。童年時代就接觸音樂。舒伯特生活在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交接時期。他的交響性風格繼承的是古典主義的傳統,但他的藝術歌曲和鋼琴作品卻完全是浪漫主義的。他絕妙的抒情性使李斯特稱他為前所未有的最富詩意的音樂家。舒伯特在傳統的室內樂中注入了自己的精神特性。它們也是維也納古典主義的最后一批作品。而在即興曲和音樂瞬間中,舒伯特使鋼琴唱出了新的抒情風格。它們的隨想性、自發(fā)性和意料不到的魅力都成了浪漫主義的要素。
代表作品
舒伯特最廣為流傳的是他那由感而發(fā)的六百多首歌曲。我們熟悉的還有著名的《舒伯特小夜曲》,優(yōu)美的旋律,令人陶醉。 (Hector Louis Berlioz,1803-1869),為法國作曲家、指揮家、音樂評論家,十九世紹上半葉法國音樂最偉大的代表者。遵父訓21歲修完醫(yī)學課程獲得理學士學位后,他斷然決定改行從事音樂,從此跟家庭鬧得關系緊張,只得靠借債和私人教課維持貧寒的生活。著名的音樂評論家揚民望曾寫道:“法國浪漫主義運動的精華,可以說集中在作家雨果、畫家德拉克羅瓦和作曲家柏遼茲這三個人身上,他們的作品揉合著種種矛盾的因素,其中有豪邁的精神和革命的激情,也有藝術家個人孤寂心緒的衷心傾吐和種種空幻的奇想。”
音樂家的外國著名音樂家

欣賞作品:管弦樂曲《幻想交響曲》 (F.Mendelssohn,1809-1847),德國作曲家。生于銀行家家庭。1822年起,先后赴瑞士、法國巴黎、英國倫敦、意大利羅馬等地進行創(chuàng)作和演出活動。門德爾松的主要作品有:《蘇格蘭交響曲》、《意大利交響曲》等五部交響曲;管弦樂序曲《仲夏夜之夢》、《芬格爾山洞》、《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鋼琴曲《無詞歌》四十八首以及多種題材和體裁的器樂和聲樂作品?! ¢T德爾松的作品風格優(yōu)美生動,結構完整嚴謹,配器精巧。他在1829年指揮演出了巴赫的《馬太受難樂》,使巴赫這部名作得以在樂壇占據重要地位。他還協助舒曼創(chuàng)立了德國第一所音樂學院。
欣賞作品:管弦樂曲《仲夏夜之夢》 (Fredric Chopin,1810-1849),波蘭作曲家。肖邦在孩童時代就顯示了音樂天才。十九歲時他寫下了《f小調鋼琴協奏曲》,1831年,肖邦來到巴黎,與許多杰出的藝術家來往,如音樂家李斯特、柏遼茲,文學家雨果、巴爾扎克、海涅,畫家德拉克洛瓦。在與聞名于世的小說家喬治.桑的交往中,肖邦步入創(chuàng)作最旺盛的時期。肖邦是浪漫主義時代最有獨創(chuàng)性的藝術家之一,他的風格是獨一無二的。在第一流的藝術家中,肖邦是唯一把他的創(chuàng)作生活集中于鋼琴上的大師。他巧妙克服了鋼琴不能演奏任何時間長度的持續(xù)音的主要局限。對于現代鋼琴風格的形成,功不可沒。他第一次在音樂中突出斯拉夫民族因素,使斯拉夫民族因素歸入了歐洲音樂的主流。他的作品旋律矯健勇猛;瑪祖卡那騎士般的輝煌;圓舞曲充滿甜蜜的柔情。肖邦還寫了幻想曲、諧謔曲、敘事曲、即興曲、前奏曲、奏鳴曲。他抒發(fā)感情神秘莫測、令人銷魂。
代表作品:《f小調鋼琴協奏曲》、C小調練習曲《革命》等。 (Franz Liszt,1811一1886),天才的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和音樂活動家。他生于匈牙利雷定,六歲起學鋼琴,曾先后作為薩里埃里、車爾尼、雷哈、巴埃爾的弟子。他十六歲時定居巴黎,受雨果、拉馬丁、夏多布里昂等浪漫主義文藝家思想的影響,向往資產階級革命。在音樂上他主張標題音樂,首創(chuàng)了交響詩體裁,作有《塔索》、《前奏曲》、《匈牙利》等交響詩共十三部。李斯特還受帕格尼尼的影響,創(chuàng)作了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和十首鋼琴練習曲。浪漫主義音樂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被人們譽為“鋼琴(技巧)之王”。
欣賞作品:鋼琴曲《匈牙利狂想曲》第二號、第六號。 (Johann Strauss,1825~1899),奧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小提琴家、施特勞斯家族的杰出代表;出生在風行跳舞的維也納一個音樂世家家庭,與父親同名。被世人譽為“圓舞曲之王”。1844年組成自己的樂隊,演奏本人和父親的作品。1855-1865年應邀在圣彼得堡指揮夏季音樂會達十年1863-1870年任皇室宮廷舞會指揮。后又從事輕歌劇的創(chuàng)作。其創(chuàng)作以《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圓舞曲》、《藝術家的生活圓舞曲》、《春之聲圓舞曲》和《安娜波爾卡》等一百二十余首維也納圓舞曲著稱,被后人冠以“圓舞曲之王”的頭銜。
欣賞作品:管弦樂曲《藍色多瑙河》 (Charles Camille Saint-Saëns,1835—1921),法國作曲家,出生于法國巴黎,父親出身于諾曼第附近的貧苦農家,母親是水彩畫家。父親在圣-桑兩個月大時去世,圣桑由母親和伯母共同撫養(yǎng),伯母是音樂家,于圣桑兩歲半時開始教他彈琴。圣-桑擁有驚人的音樂天份,五歲時寫出附有鋼琴伴奏的歌曲,七歲開始跟隨史塔馬替學琴,并和馬雷登學作曲,十歲時和比利時的小提琴家貝塞姆斯合作演出貝多芬的小提琴奏鳴曲,幾個月后更舉辦首次鋼琴獨奏會,演奏曲目包括巴赫、韓德爾、莫扎特及貝多芬等人的作品。1848年進入巴黎音樂院選修風琴和作曲,隔年獲得院中風琴比賽第二名,1851年更獲得首獎。
欣賞作品:管弦樂套曲《動物狂歡節(jié)》 (Carl Maria von Weber,1786一1826),德國作曲家。出生于一個戲劇之家,對德國民間音樂、風俗也有很深的體驗。這對他以后的音樂創(chuàng)作具有重要的意義。韋伯十歲學鋼琴,以后又學作曲,十二歲開始寫作歌劇音樂。1813年以后,他先后任布拉格劇院和德累斯頓交響樂團常任指揮,對這兩個演出團的成名起了重要的作用。
代表作品:
韋伯的代表作是歌劇《自由射手》即《魔彈射手》。它那濃郁的德國風格和浪漫氣息,被認為是德國第一部漫主義歌劇。此外,他還寫了歌劇《奧伯龍》,以及少序曲、協奏曲,奏鳴曲。其中,鋼琴曲《邀舞》最為膾炙人口。 (Peter Ilyich Tchaikovsky,1840-1893),十九世紀偉大的俄羅斯作曲家、音樂教育家,被譽為偉大的俄羅斯音樂大師。他1840年5月7日出生于烏拉爾的伏特金斯克城一個充滿音樂氣氛的家庭。他自幼便已顯示出非凡的音樂才能,1862年,柴科夫斯基進彼得堡音樂學院學習,踏上接受真正的專業(yè)音樂教育的決定性道路。1866年就任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授,歷時十一年之久。他創(chuàng)作出各種各樣的優(yōu)秀作品。1877年開始,是柴科夫斯基的創(chuàng)作的極盛時期。柴科夫斯基是總結全歐洲音樂發(fā)展的整個時代的一位偉大的世界規(guī)模的俄羅斯人。他建立了自己宏大的交響音樂體系,成為交響音樂方面登峰造極的人物之一。柴科夫斯基一生共寫了七部交響曲,其中《g小調第一交響曲》是他的交響樂體裁的處女作,是一部真正的俄羅斯交響曲,其特征是著重于心理描寫、充滿愛國主義的抒情情調。這部交響曲也是人們理解他的交響樂作品的人門階梯和門徑。
代表作品:
1866,他創(chuàng)作出最初的三部交響曲、交響詩《弗蘭契斯卡·達·利米尼》、幻想序曲《羅米歐與朱麗葉》、舞劇《天鵝湖》以及《第一鋼琴協奏曲》等。這是柴科夫斯基創(chuàng)作的第一個時期。柴科夫斯基的晚年是他創(chuàng)作的頂峰時期。1888-1889年他訪問了德國、捷克、法國和英國,與勃拉姆斯、格里格、德沃夏克、古諾、馬斯涅等結下了友誼。1877年開始,是柴科夫斯基的創(chuàng)作的極盛時期。他開始創(chuàng)作兩部天才的作品--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和他的成名作《第四交響曲》。柴科夫斯基的晚年是他創(chuàng)作的頂峰時期。在這期間,他除了創(chuàng)作《葉甫根尼·奧涅金》、《第四交響曲》外,還創(chuàng)作了《第五交響曲》、《曼弗里德交響曲》,歌劇《黑桃皇后》、《約蘭塔》,舞劇《睡美人》、《胡桃夾子》;還有《暴風雨》、《意大利隨想曲》、《一八一二年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大提琴《洛可可主題變奏曲》以及各種器樂重奏、鋼琴獨奏、聲樂浪漫曲等,幾平涉及所有體裁。特別是他在1893年夏天寫出的《第六(悲愴)交響曲》,是他的絕筆之作。 (Robert Schumann,1810~1856),德國著名作曲家、音樂評論家。他出生于德國茨維考城,從小喜愛音樂和文學。舒曼生性感情敏感,并且有民主主義思想。1834年他創(chuàng)辦了《新音樂雜志》,對改變當時陳腐的音樂空氣,促進浪漫藝術的發(fā)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他關心和支持尚未為人所知的音樂家,如:肖邦、柏遼茲、李斯特、勃拉姆斯、瓦格納等。
舒曼的代表作有:鋼琴曲《蝴蝶》、《狂歡節(jié)》、《交響練習曲》、《幻想曲集》等1840年寫了138首歌曲,被稱為歌曲文萃,還寫了四部交響曲,及《a小調鋼琴協秦曲》、《曼弗雷德序曲》等。 (Gioachino Antonio Rossini,1792-1868),十九世紀上半葉意大利歌劇三杰之一,生于意大利貝薩洛。他十歲師從蒂塞學和聲,后學習作歌劇。所作的《塞維爾的理發(fā)師》,集意大利喜劇的精華,它語言生動,形式自由、充滿幻想的意大利喜歌劇的代表作。他的創(chuàng)作繼承了意大利注重旋律及美聲唱法的傳統,音樂充滿了炫技的裝飾和幽默喜悅的精神,他并吸收了同時代作曲家貝多芬的手法,使用管弦樂來取代和豐富原來僅作音高提示的古鋼琴伴奏。1829年羅西尼寫了擱筆之作《威廉·退爾》,這部作品反映了民族自主的愿望,并對大歌劇體裁的形成起到了推進作用。
代表作品:
羅西尼創(chuàng)作了近四十部歌劇,代表作有《塞維爾的理發(fā)師》、《威廉·退爾》、《灰姑娘》、《偷東西的喜鵲》以及正歌劇《奧賽羅》、《摩西》等。 (Nikolay Andreyevich Rimsky-Korsakov,1844-1908),俄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他被公認為是最好的海的風景畫大師。但他首先是一位著名的俄羅斯作曲家,特別是俄羅斯歌劇藝術的巨匠。他出生于一個貴族家庭,從小受到家庭音樂氣氛的熏陶,六歲開始學鋼琴,十一歲嘗試寫作音樂。186512月首演他的《第一交響曲》獲得成功。1871年正式成為專業(yè)音樂家。他從事教學工作三十年,學生都相當優(yōu)秀,其中有:阿連斯基、阿薩菲耶夫、格拉祖諾夫、李亞多夫,伊波里托夫·伊凡諾夫、朱亞斯科夫斯基和普羅科菲耶夫等200多位著名音樂家。在他一生中最后的二十年間,他幾乎沒有采用過純粹的交響音樂的形式來寫作。他的交響音樂創(chuàng)作都具有標題性、敘事體和音畫式的傾向,他的交響音樂作品的情節(jié),同俄羅斯的壯士歌和傳說、東方的民間故事以及人民生活的場面有著很密切的聯系。他的交響音樂作品,具有強烈的民族特點和濃厚的東方色彩。他還著有《和聲學實用教程》、《管弦樂配器法》以及傳記《我的音樂生活》等。
代表作品:
他的主要作品有:歌劇十五部,包括音樂劇、史詩歌劇、神話歌劇、抒情喜歌劇和神怪歌舞劇等體裁,其中最著名的有《普斯科夫姑娘》、《五月之夜》、《雪女郎》、《圣誕節(jié)前夜》、《薩特闊》、《沙皇的新娘》、《薩旦王的故事》等。他的最后一部歌劇《金雞》是一部尖刻的諷刺作品。他的交響音樂作品數量不多,但非常精彩:六十年代的作品主要有《第一交響曲》、交響組曲《安塔爾》和交響音畫《薩特闊》等;八十年代的作品則有交響組曲《舍赫拉查達》、《西班牙隨想曲》和《第三交響曲》等。 (Georges Bizet,1838-1875),又名比捷。1838年10月25日出生于巴黎,父親是聲樂教師,母親出身于音樂世家。九歲學鋼琴,同年考入巴黎音樂學院,后又隨古諾學習。比才的第一部獨幕喜歌劇《醫(yī)生之家》受韋伯和意大利歌劇的影響較深。1856年他完成了《C大調交響曲》,這部作品形式嚴謹,旋律清新色彩明快,充分顯示了他的創(chuàng)作才華。年輕的比才音樂興趣廣泛,他高超的鋼琴演奏技術和總譜閱讀能力曾使當時的著名鋼琴家、作曲家李斯特感到震驚。
欣賞作品:管弦樂曲《卡門序曲》 (Piano Pablo de Sarasate,1844~1908),西班牙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1856年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和作曲。畢業(yè)后從事演奏與創(chuàng)作。以純熟、精湛的技藝和驚人的音樂記憶力著稱于世,被各國音樂界公認為19世紀最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代表作品有《流浪者之歌》(亦稱《吉卜賽之歌》)、《卡門幻想曲》等。
欣賞作品: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 (Antonín LeopoldDvořák,1841~1904年),是十九世紀捷克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捷克民族樂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德沃夏克于1841年誕生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近郊的一個貧苦家庭里。他的童年是伴隨著辛勤的勞動度過的。十三歲時,他便沿襲父親的道路,當了屠戶學徒。但是少年德沃夏克是一個十分上進,他刻苦自學,并逐漸顯露出音樂才能。他最先跟本村的樂師學習小提琴,十六歲時進入布拉格風琴學校學習。這所音樂學校是他成為音樂家的搖籃。1859年,德沃夏克以優(yōu)異的成績從布拉格風琴學校畢業(yè),此后他便開始在捷克國家劇院里擔任中提琴師。在此期間,他廣泛地吸取各種音樂知識和技能,努力學習西歐古典主義和浪漫樂派作曲大師們的創(chuàng)作經驗,并且邁上自己的音樂創(chuàng)作道路。
欣賞作品:管弦樂曲《自新大陸交響曲》—“新世紀交響曲” (Edvard Grieg,1843~1907),挪威最杰出的作曲家。生于卑爾根,15歲時去德國萊比錫音樂學院學習。后去哥本哈根從加德為師。1864年結識了作曲家里夏德·諾德拉克后,共同從事研究挪威民間音樂的工作。1867年創(chuàng)辦了挪威音樂學校,根據挪威詩詞創(chuàng)作了具有獨特風格的抒情歌曲,整理改編民間歌曲。其妻歌唱家尼娜是他作品最好的解釋者。他能巧妙地將主題用古典結構形式和現實的傳統音調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從而使它與真正的民間音樂難以分辨。在創(chuàng)作中,他經常突破一些清規(guī)戒律。1868年創(chuàng)作了《a小調鋼琴協奏曲》,使他成為當時作曲家中的佼佼者。后期作品,一般都采用短小抒情形式,十分成功。代表作為交響組曲《培爾·金特》。
欣賞作品:管弦樂曲《培爾、金特組曲》 (Mussorgsky Modest Petrovich,1839-1881),俄國作曲家。穆索爾斯基出生于一個地主家庭。童年時代就表現出很不平凡的音樂才能。最初隨母親學習鋼琴。十歲時,在彼得堡向海爾克學習鋼琴。1852年,穆索爾斯基進彼得堡帝國禁衛(wèi)軍士官學校,畢業(yè)后在普列奧勃拉任斯基軍團服役,充御前禁衛(wèi)軍。兩年后脫離軍界。穆索爾斯基立志于音樂,但未得機會受正規(guī)音樂訓練。因此,他的不少作品開始因其手法獨特而不為人們接受。穆索爾斯基的主要作品有:歌劇《鮑里斯·戈東諾夫》、《霍萬斯基黨人的叛亂》、《索洛欽市集》(此作去世后由居伊續(xù)作);管弦樂《荒山之夜》、鋼琴組曲《圖畫展覽會》等。他的歌曲也不乏傳世佳作,如《跳蚤之歌》、《可愛的薩維什娜》等。
欣賞作品:獨唱曲《跳蚤之歌》,交響詩《荒山之夜》。 (Sergei Sergeyevich Prokofiev,1891-1953),蘇聯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自幼從母學習鋼琴,5歲試寫鋼琴曲、9歲試寫歌劇。14歲進圣彼得堡音樂學院學習作曲和鋼琴,20歲舉行首次個人交響樂音樂會。1918-1936年旅居美國、法國,從事創(chuàng)作和演出,36年回國定居,繼續(xù)從事音樂創(chuàng)作。1947年,獲俄羅斯聯邦人民藝術家稱號;1943-1951年,6次獲蘇聯國家獎金。1957年獲列寧獎金。普羅科菲耶夫的創(chuàng)作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
(1)早期(1902-1914)以管弦樂作品和鋼琴作品為主,富于青春氣息,音調具有俄羅斯民族風格;
(2)旅居國外時期(1918-1936)受西方現代音樂流派的影響,作品的節(jié)奏強烈、和聲復雜、曲調仍帶有俄羅斯悠長的音調;
(3)后期(1936-1953)創(chuàng)作追隨國際音樂新潮流,傾向于新古典主義
欣賞作品:交響童話《彼得與狼》 (Gustav Dheodore Holst,1874-1934),是現代最杰出的英國作曲家之一,是一位有著瑞典血統的英國作曲家。1874年,出生于切爾滕納姆,霍爾斯特祖籍瑞典,他的曾祖父于1807年移居到了英國,1934年于倫敦辭世?;魻査固爻錾谝粋€音樂家庭,其父是一名鋼琴教師。受家庭的影響,霍爾斯特18歲時,就已擔任管風琴師與唱詩班指揮,并開始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霍爾斯特一生中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音樂作品,其中有歌劇、管弦樂曲、鋼琴曲以及獨唱、合唱。其中,最為人們廣為熟知的,當數他的《行星組曲》。
欣賞作品:管弦樂組曲《行星》 (Claude Debussy,1862-1918),杰出的法國作曲家。他于1873年入巴黎音樂院,在十余年的學習中一直是才華出眾的學生,并以大合唱《浪子》獲羅馬獎。根據馬拉美的同名詩歌創(chuàng)作了管弦樂序曲《牧神午后》,還根據比利時詩人梅特林克的同名戲劇創(chuàng)作了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他擺脫瓦格納歌劇的影響,創(chuàng)造了具有獨特個性的表現手法。鋼琴創(chuàng)作貫穿了他的一生,早期的《阿拉伯斯克》、《貝加摩組曲》接近浪漫主義風格;《版面》、《歡樂島》、兩集《意象集》和《二十四首前奏曲》則為印象主義的精品。管弦樂曲《夜曲》、《大?!?、《伊貝利亞》中都有不少生動的篇章。他形成了一種被稱為“印象主義”的音樂風格,對歐美各國的音樂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
欣賞作品:管弦樂前奏曲《牧神午后》
管弦樂曲《大?!?/p>
網上報名
  • 姓名:
  • 專業(yè):
  • 層次: ??分數:
  • 電話: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644062549@qq.com刪除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tengyi6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