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選答案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
pin (1810-1849)
偉大的波蘭音樂家,自幼喜愛波蘭民間音樂,七歲寫了《波
蘭舞曲》,八歲登臺演出,不滿二十歲已成為華沙公認的鋼
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蘭亡國,在國外渡過,創(chuàng)作了
很多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鋼琴作品,以此抒發(fā)自己的思鄉(xiāng)情、
亡國恨。其中有與波蘭民族解放斗爭相聯(lián)系的英雄性作品,
如《第一敘事曲》、《降A(chǔ) 大調(diào)波蘭舞曲》等;有充滿愛國
熱情的戰(zhàn)斗性作品,如《革命練習曲》、《b小調(diào)諧謔曲》
等;有哀慟祖國命運的悲劇性作品,如《降b小調(diào)奏鳴曲》等
還有懷念祖國、思念親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與幻想曲。
肖邦一生不離鋼琴,所有創(chuàng)作幾乎都是鋼琴曲,被稱為“鋼
琴詩人”。他在國外經(jīng)常為同胞募捐演出,為貴族演出卻很
勉強。1837年嚴辭拒絕沙俄授予他的“俄國皇帝陛下首席鋼
琴家”的職位。舒曼稱他的音樂象“藏在花叢中的一尊大
炮”,向全世界宣告:“波蘭不會亡”。晚年生活非常孤寂,
痛苦地自稱是“遠離母親的波蘭孤兒”。臨終囑附親人把自
己的心臟運回祖國。
莫扎特
1756年1月27日生于奧地利薩爾茨堡糧食街9號,1791年12月5日卒于維也納,終年35歲。
奧地利作曲家,歐洲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為古典主義音樂的典范,他對歐洲音樂的發(fā)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一共創(chuàng)作了22部歌劇、41 部交響樂、42部協(xié)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鳴曲、室內(nèi)樂、宗教音樂和歌曲等作品。
莫扎特在海頓等古典主義早期作曲家的基礎(chǔ)上,將鋼琴協(xié)奏曲這一體裁發(fā)展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他作有29部加K.107三首鋼琴協(xié)奏曲,他對于歐洲器樂協(xié)奏曲的發(fā)展同樣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歌劇是莫扎特創(chuàng)作的主流,他與格魯克(Gluck)、瓦格納(Wagner)和威爾第(Verdi)一樣,是歐洲歌劇史上四大巨子之一。他又與海頓、貝多芬一起為歐洲交響樂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另外,他的《安魂曲》也成為宗教音樂中難能可貴的一部杰作。作為18世紀末時的歐洲作曲家,莫扎特的音樂深刻地反映了這個時代的精神,尤其是體現(xiàn)在歌劇作品中的市民階層的思想,無疑在當時具有進步的意義。莫扎特賦予音樂以歌唱優(yōu)美歡樂性,然而,其中又深合著悲傷,這正反映了莫扎特時代知識分子的命運。 并且,莫扎特是歐洲當時唯一一個不接受貴族供養(yǎng)的音樂家。
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是古典樂派最典型作曲家,與海頓、貝多芬并稱為維也納古典樂派三大作曲家。
1791年莫扎特貧病交加在維也納逝世,享年僅35歲。
莫扎特的主要代表作有:歌劇22部;以《費加羅的婚禮》(The Marriage of Figaro)、《唐璜》、《魔笛》最為著名;交響曲41部,以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交響曲最為著名;鋼琴協(xié)奏曲27部,以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七鋼琴協(xié)奏曲最為著名;小提琴協(xié)奏曲6部,以第四、第五小提琴協(xié)奏曲最為著名;此外,他還寫了大量各種體裁的器樂與聲樂作品。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俄羅斯浪漫樂派作曲家,其作品也有一定的民族樂派特徵。其風格直接和間接地影響了很多后來者。
柴可夫斯基出生於沃特金斯克一個貴族家庭,從小在母親的教導(dǎo)下學習鋼琴,由於父親的反對,進入法學院學習,畢業(yè)以后在法院工作。22歲時柴可夫斯基辭職,進入圣彼得堡音樂學院,跟隨安東·魯賓斯坦學習音樂創(chuàng)作,成績優(yōu)異。畢業(yè)后,在尼可萊·魯賓斯坦(安東·魯賓斯坦的弟弟)的邀請下,擔任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授。
柴可夫斯基性格內(nèi)向而且脆弱,感情豐富,他被認為有同性戀傾向,并且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中一直試圖壓制,因此有意見認為這是婚姻破裂的原因。在與崇拜自己的女學生的婚姻破裂后,企圖自殺,他的朋友把他送到外國療養(yǎng)。這期間開始和一個熱愛音樂的俄國鐵路大亨富孀梅克夫人(Nadezhda von Meck)通信。后來梅克夫人成為他的資助人,他后階段的許多作品都是獻給這位夫人的。但奇妙的是兩個人從來沒有見過面。當他們十四年的書信往來因為這位夫人宣布公司破產(chǎn)而終止時,柴可夫斯基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在獨自度過憂郁的三年后於莫斯科去世。他的死疑點重重,官方說法是他喝了帶有霍亂病毒的水而染病身亡。但是據(jù)后來學者的考證,很有可能是自己服用砒霜而自殺。但是,這都只限於猜測,真的原因直到現(xiàn)在還是一個謎。
在音樂創(chuàng)作上,柴可夫斯基很崇拜莫扎特,甚至模仿他的風格創(chuàng)作了一部管弦樂組曲(Suite No. 4 in G major, "Mozartiana", Op. 61)。對於華格納音樂中的一些特性他卻很反感,認為華格納過於重視管弦樂隊而忽略了聲樂,柴可夫斯基主張用現(xiàn)實主義手法來表現(xiàn)歌劇,主導(dǎo)動機只用以描寫心理感情等內(nèi)在方面。
聶耳(1912-1935)原名守信,字子義,一作 紫藝。筆名有黑天使、噪 森、渙玉、王達平等。云南 玉溪人,生于昆明。 自幼喜 愛花燈、滇劇等民間音樂, 會演奏多種民間樂器。大 革命時期曾參加進步學生 運動,十八歲到上海,翌年 考進“明月歌舞團",向黎 錦暉學習作曲。因不滿劇 團的方針,于1932年退出,去北平與李元慶等 開展革合音樂活動。后回上海參加劇聯(lián)音樂小 組,發(fā)起組織了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并在聯(lián)華 影業(yè)公司、百代唱片公司工作,為左翼進步電 影、話劇、舞臺劇作曲。
洗星海1905-1945)原 籍廣東番禺,生干澳門一個貧 苦船工的家庭。1918年人嶺南 大學附中學小提琴.1926年人 北大音樂傳習所、國立藝專音 樂系學習。1928年進上海國立 音專學小提琴和鋼琴,并發(fā)表 了著名的音樂短論《普遍的音 樂》。1929年去巴黎勤工儉學, 從師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奧別多菲爾和著名作曲家 保羅·杜卡。1931年考八巴黎音樂院在肖拉·康托魯 姆作曲班學習。留法期間,創(chuàng)作了《風》、《游子吟》、《d 小調(diào)小提琴奏鳴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國后。積 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創(chuàng)作了大量戰(zhàn)斗性的群眾歌 曲,并為進步影片《壯志凌云》、《青年進行曲》、話劇 《復(fù)活》、《大雷雨》等譜寫音樂??箲?zhàn)開始后參加上海 救亡演劇二隊,后去武漢與張曙一起負責開展救亡歌 詠運動。1935年至1938年間,創(chuàng)作了《救國軍歌》、《只 怕不抵抗》、《游擊軍歌》、《路是我們開)、《茫茫的西伯 利亞》、《莫提起》、《黃河之戀》、《熱血》、《夜半歌聲》、 《頂硬上》、《拉犁歌》、《祖國的孩子們》、《到敵人后方 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種類型的聲樂作品。1938年任 延安魯藝音樂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課。教學之余,創(chuàng) 作了不朽名作《黃河大合唱》和《生產(chǎn)大合唱》等作 品。1940年丟蘇聯(lián)學習、工作,1945年病逝于莫斯 科。此間,寫有交響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戰(zhàn)》,管弦 樂組曲《滿江紅》,管弦樂《中國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 《郭治爾—比戴》等,現(xiàn)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 此外還寫了《聶耳——中國新興音樂的創(chuàng)造者》、《論 中國音樂的民族形式》等大量音樂論文,已發(fā)表的有 三十五篇。由于他對發(fā)展我國革命音樂所作的巨大貢 獻,贏得了"人民音樂家"的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