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優(yōu)選冰心 (1900~)現(xiàn)、當代女作家,兒童文學作家。原名謝婉瑩,筆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長樂,生于福州,幼年時代就廣泛接觸了中國古典小說和譯作。 1918年入?yún)f(xié)和女子大學預科,積極參加五四運動。1919年開始發(fā)表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此后,相繼發(fā)表了《斯人獨惟悴》、《去國》等探索人生問題的“問題小說”。同時,受到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寫作無標題的自由體小詩。這些晶瑩清麗、輕柔雋逸的小詩,后結集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稱為 “春水體”。1921年加入文學研究會。同年起發(fā)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畢業(yè)于燕京大學文科。赴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學習英國文學。在旅途和留美期間,寫有散文集《寄小讀者》,顯示出婉約典雅、輕靈雋麗、凝煉流暢的特點,具有高度的藝術表現(xiàn)力,比小說和詩歌取得更高的成就。這種獨特的風格曾被時人稱為“冰心體”,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1926年,冰心獲文學碩士學位后回國,執(zhí)教于燕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等校。此后著有散文《南歸》、小說《分》、《冬兒姑娘》等,表現(xiàn)了更為深厚的社會內涵。抗日戰(zhàn)爭期間在昆明、重慶等地從事創(chuàng)作和文化救亡活動。1946年赴日本,曾任東京大學教授。1951年回國,先后任《人民文學》編委、中國作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等職。作品有散文集《歸來以后》、《再寄小讀者》、《我們把春天吵醒了》、《櫻花贊》、《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讀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藝術上仍保持著她的獨特風格。她的短篇小說《空巢》獲1980年度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兒童文學作品選集《小桔燈》于同年在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chuàng)作評獎中獲榮譽獎。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還出版有小說集《超人》、《去國》、《冬兒姑娘》,小說散文集《往事》、《南歸》,散文集《關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譯選集》等。她的作品被譯成多種外文出版。
曹禺 中國劇作家、戲劇教育家。本名萬家寶,字小石。祖籍湖北潛江,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
曹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父親萬德尊曾任鎮(zhèn)守使、都統(tǒng)和黎元洪總統(tǒng)秘書。曹禺生母早逝,繼母酷愛戲劇,常攜曹禺觀看戲曲和文明戲。曹禺沒上過小學,延師在家,誦經(jīng)讀史,但常偷看《紅樓夢》、《水滸》、《西廂記》等書。
曹禺青少年是在天津度過的。天津是個商業(yè)發(fā)達、水陸交通便利的北方重鎮(zhèn)。曹禺在這里目睹了帝國主義分子的暴行,也看到了許多“高級流氓、高級惡棍”及“苦力”的勞動,聽見了深夜小巷傳來的賣兒賣女之聲。這對曹禺反帝愛國思想的形成和他一生創(chuàng)作的思想傾向,起了巨大的作用,也為他的一些小說詩歌文學作品提供了素材和人物原型。
1922年秋,曹禺進入南開中學。這是一個有民主精神的學校。學校的南開新劇團是當時全國有名的學校演劇團體。1925年曹禺加入南開新劇團,并成為重要骨干,一方面演出古典名著,如莫里哀的《吝嗇鬼》(一譯《慳吝人》)、H.易卜生的《人民公敵》,另一方面編演時事新劇,進行民主宣傳鼓動工作。在此前后,他閱讀了大量“五四”以來新文學小說詩歌文學作品。他曾說,魯迅、郭沫若等人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使他“激動”,超過了他喜歡的易卜生。因為這些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啟發(fā)他必須關心中國的社會問題”。
1928年曹禺升入南開大學政治學系。1929年轉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但他大部分時間是在圖書館和書庫里,貪婪地研讀著世界名著,特別是希臘悲劇及W.莎士比亞、E.奧尼爾、А.П.契訶夫等人的戲劇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同時他也時常和朋友去廣和樓欣賞京戲名家的表演,到天橋去聽曲藝。曹禺還涉獵了東西方的一些哲學著作。他“讀老子、讀佛、讀圣經(jīng)” ,贊美柏拉圖的“神奇的‘理想國’”?!巴槭灞救A對生活深沉的憂郁”,也熱愛過“尼采豐盛的生命力與超人的思想”,而“所羅門的智慧”、“耶穌對人類所寄予的真誠熱愛”,都曾使他“仰嘆”、“折服”。但是,他是作為一個藝術家被這些先哲們的精神所感動,卻沒有成為任何一種哲學思想的俘虜。他感到“這個社會非改變不可”,于是想“搜尋出一條大道”來解決他所感到的中國社會的“嚴重問題”。但是讀了這些哲學著作之后,答案仍“苦思不得”。而他那種執(zhí)著地、熱誠地求索精神,卻熔鑄在他早期的創(chuàng)作里,增強了小說詩歌文學作品的思想內涵和感染力。
1988年11月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第五次代表大會上曹禺被選為文聯(lián)執(zhí)行主席。
林語堂簡介
林語堂(1895—1976)先生于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十月十日生于福建省龍溪(漳州)縣。原名和樂,后改玉堂,又改語堂。1912年入上海圣約翰大學,畢業(yè)后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 年秋赴美哈佛大學文學系。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錫大學,專攻語言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后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務長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1927 年任外交部秘書。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1934年創(chuàng)辦《人間世》,1935年創(chuàng)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調” 的小品文。
林語堂是一位以英文書寫而揚名海外的中國作家,也是集語言學家、哲學家、文學家、旅游家、發(fā)明家于一身的知名學者。1935年后,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京華煙云》、《風聲鶴唳》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1944年曾—度回國到重慶講學。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1952年在美國與人創(chuàng)辦《天風》雜志。
林語堂因為翻譯「幽默」(Humor)一詞,以及創(chuàng)辦《論語》、《人間世》《宇宙風》三本雜志,提倡幽默文學,「幽默大師」自此加冕;并著有《吾國吾民》、《生活的藝術》、《京華煙云》、《風聲鶴唳》、《朱門》、《老子的智慧》、《蘇東坡傳》等經(jīng)典名著。
1966年落葉歸根的思鄉(xiāng)之情促使語堂先生離美返臺定居。這座房子是政府的禮物,由林語堂先生親自設計;這座白墻藍瓦的別墅,以中國四合院的架構模式,結合西班牙的設計取向,融合成現(xiàn)代感與古典美兼具的建筑。歐風建筑正是他年輕時所夢想的上海樓房形象,而故居的地點則選擇貌似福建故鄉(xiāng)山景的陽明山;在這里,最讓他欣慰的是,可以聽到親切的閩南話。
他曾經(jīng)形容這座宅院「宅中有園,園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樹,樹上有天,天上有月,不亦快哉」,陽臺是林先生生前常來的地方;吃完晚飯,林先生最喜歡坐在桌旁的藤椅上,口含煙斗,欣賞夕照沉沒于觀音山際。
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
語堂先生于1976年3月26日去世于香港,四月移靈臺北,長眠于故居后園中,享年八十二歲。
劉心武,1942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50年后定居北京。曾當過中學教師、出版社編輯、《人民文學》雜志主編。1977年11月發(fā)表短篇小說《班主任》,被認為是“傷痕文學”發(fā)軔作,引出轟動,走上文壇。短篇小說代表作還有《我愛每一片綠葉》《黑墻》《白牙》等。中篇小說代表作有《如意》《立體交叉橋》《小墩子》等。長篇小說有《鐘鼓樓》《四牌樓》《棲鳳樓》《風過耳》等。
1985年發(fā)表紀實作品《5·19長鏡頭》《公共汽車詠嘆調》,再次引起轟動。1986-1987在《收獲》雜志開辟《私人照相簿》專欄,開創(chuàng)圖文相融的新文本,1999年推出圖文融合的長篇《樹與林同在》。1992年后發(fā)表大量隨筆,結為多種集子。
1993年開始發(fā)表研究《紅樓夢》的論文,并將研究成果以小說形式發(fā)表,十多年來堅持從秦可卿這一人物入手解讀《紅樓夢》,開創(chuàng)出“紅學”的“秦學”分支。
1995年后開始嘗試建筑評論,1998年由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出版《我眼中的建筑與環(huán)境》,2004年由中國建材工業(yè)出版社出版《材質之美》。
作品多次獲獎,如長篇小說《鐘鼓樓》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短篇小說《班主任》獲1978年全國首屆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第一名,此外短篇小說《我愛每一片綠葉》和兒童文學《看不見的朋友》《我可不怕十三歲》都曾獲全國性獎項;長篇小說《四牌樓》還曾獲得第二屆上海優(yōu)秀長篇小說大獎。
1993年出版《劉心武文集》8卷,至2005年初在海內外出版的個人專著以不同版本計已逾130種。若干作品在境外被譯為法、日、英、德、俄、意、韓、瑞典、捷克、希伯來等文字發(fā)表、出版。
毛澤東,字潤之,筆名子任。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jīng)_一個農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zhàn)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1936 ~1976),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 ~1945)和中央委員會主席(1945 ~1976),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 ~1954)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1954 ~1959)。
早期革命活動1911 年辛亥革命爆發(fā)后,毛澤東加入湖南起義的新軍。1913 ~1918 年在湖南第一師范學校學習。1919 年在長沙創(chuàng)辦《湘江評論》。1920 年發(fā)起組織新民學會和俄羅斯研究會,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同年在湖南創(chuàng)建共產主義組織。1921 年7 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后任中共湘區(qū)委員會書記,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湖南分部主任和湖南省工團聯(lián)合會總干事,領導長沙、安源等地工人運動。
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1923 年6 月,毛澤東出席中共三大,當選為中央執(zhí)行委員,參加中央領導工作。1924 年參與中共幫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的活動。在國民黨一大、二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執(zhí)行委員,任宣傳部代理部長。1926 年主辦第六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11 月到上海擔任中共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書記。1927 年到武漢任全國農民協(xié)會總干事,主持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在此期間先后發(fā)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和《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明確提出無產階級領導權和依靠農民同盟進行革命的主張,批評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標志著毛澤東思想的萌芽。
建立革命武裝和發(fā)展農村革命根據(jù)地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后,中共中央于1927 年8 月7 日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毛澤東在會上提出“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著名論斷,當選為臨時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會后到湘贛邊發(fā)動和領導秋收起義,建立工農革命軍第1 師,后率部上井岡山,發(fā)動土地革命,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jù)地。
1928 年4 月,率部與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余部會師后,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任黨代表。5 月,在中共湘贛邊界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特委書記,后任中共第四軍前敵委員會書記。6 月,在中共六大上被選為中央委員。在此期間的革命實踐中,毛澤東認真總結經(jīng)驗,先后寫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戰(zhàn)略思想,開辟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唯一正確的道路,標志著毛澤東思想開始形成。
1930 年8 月,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前委書記兼總政治委員。1931 年任中共中央蘇區(qū)中央局委員,代理書記,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兼總政治部主任。同年11 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被選為主席。從1930 年12 月到1933 年2 月,同朱德領導紅一方面軍先后粉碎了國民黨的四次大規(guī)模的軍事“圍剿”。1933 年被補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冒險主義反對毛澤東關于中國革命和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指導方針,在他們進入中央革命根據(jù)地以后,就把毛澤東排斥于黨和紅軍的領導之外,執(zhí)行不同的戰(zhàn)略和政策,從而導致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
1934 年10 月,中共中央和紅一方面軍不得不退出蘇區(qū),開始長征。1935 年1 月,長征途中,在貴州遵義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見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結束了王明“左”傾路線的統(tǒng)治。隨后又粉碎了張國燾的右傾分裂主義,勝利完成長征。紅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紅軍在陜北會師,開創(chuàng)了抗日救亡的新局面。1935 年12 月,針對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侵華造成的危機,毛澤東在瓦窯堡會議后作《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策略》的報告,闡明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理論和政策。
1936 年任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擔任這一職務直至逝世。為了迎接抗日戰(zhàn)爭,提高干部水平,克服教條主義,1937 年寫了《實踐論》、《矛盾論》哲學著作,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和辯證法。
指導開展敵后游擊戰(zhàn)爭,建立抗日根據(jù)地1937 年7 月,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毛澤東領導人民開展敵后游擊戰(zhàn)爭,建立抗日根據(jù)地。寫了《抗日游擊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論持久戰(zhàn)》等著作,批判了亡國論、速勝論的錯誤思想,指明了爭取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途徑。1938 年11 月,為了克服王明的右傾投降主義的錯誤,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發(fā)表《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的獨立自主問題》的講話。
1942 年號召全黨開展整風運動,使中共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達到高度的統(tǒng)一,為戰(zhàn)勝困難和取得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1943 年3 月,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書記處主席,以后在歷屆中央委員會都連續(xù)當選為主席直到逝世??谷諔?zhàn)爭時期,先后發(fā)表了《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論聯(lián)合政府》等重要著作,闡明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政策和政治、經(jīng)濟、文化綱領,標志著毛澤東思想的成熟。
領導人民解放戰(zhàn)爭抗日勝利后,毛澤東針對蔣介石企圖消滅共產黨及其武裝力量的現(xiàn)實,提出“針鋒相對”的斗爭方針。1945 年8 月,毛澤東親赴重慶與蔣介石談判,簽訂《雙十協(xié)定》。1946 年夏,蔣介石發(fā)動全面內戰(zhàn)。毛澤東分析了雙方力量對比,提出了戰(zhàn)略上藐視敵人,戰(zhàn)術上重視敵人和打敗蔣介石的政治方針與軍事原則,在粉碎蔣介石全面進攻、重點進攻后立即轉入戰(zhàn)略反攻。1948 年9 月~1949 年1 月,指揮遼沈戰(zhàn)役、淮海戰(zhàn)役、平津戰(zhàn)役三大戰(zhàn)役,取得了戰(zhàn)略決戰(zhàn)的勝利。接著,號召“將革命進行到底”,發(fā)動渡江戰(zhàn)役,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大西南、大西北,推翻了國民黨政府。1949 年3 月,主持召開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并作重要報告,決定把黨的工作重心從農村轉向城市,規(guī)定了黨在全中國勝利以后的各項基本政策。同年6 月,發(fā)表《論人民民主專政》,闡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的性質及其內外政策。9 月,主持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制定并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選舉產生了中央人民政府,當選為主席。10 月1 日,在北京天安門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的功績與過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的頭三年,以他為首的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領導全國人民一面在國內完成了繁重的土地制度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任務,一面迫于美國軍隊攻入北朝鮮、威脅中國東北部的形勢,進行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同時迅速恢復了國民經(jīng)濟。
1953 年,按照他的建議,中共中央宣布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開始有系統(tǒng)地實行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和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1954 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由他主持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并選舉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主席,任職到1959 年。1956 年4 月作《論十大關系》的講話,對適合中國國情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進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同年9 月,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中共召開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出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已經(jīng)轉變?yōu)榧辛α堪l(fā)展社會生產力。但是這個方針并沒有得到認真的執(zhí)行,因而導致了以后的一系列指導工作上的錯誤和挫折。1957 年2 月,他作《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提出正確區(qū)分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中人民內部和敵我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學說,這個學說在他以后的活動中也沒有得到真正的實行。中南海豐澤園。
1958年,他發(fā)動大躍進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從1960 年冬到1965 年,在中共中央的領導下,對國民經(jīng)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初步糾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錯誤,使國民經(jīng)濟得到比較迅速的恢復和發(fā)展。在這期間,他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初步糾正了農村工作中和其他方面的“左”的錯誤。但不久,他又把主要的注意力轉向了他所認為已經(jīng)再次成為國內主要矛盾的新的階級斗爭。 從50 年代末開始,他領導中共同蘇共領導人奉行的大國主義和干涉、控制中國的企圖進行了堅決斗爭。70 年代,提出三個世界劃分的戰(zhàn)略思想(見三個世界理論),并且開始打開了對外工作的新局面,為中國進行現(xiàn)代化建設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國際條件。1966 年由于對國內國外形勢作出了極端的估計,他錯誤發(fā)動了文化大革命,被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操縱和利用,造成10 年之久的全國大動亂,使中國的許多方面受到嚴重的破壞和損失。
毛澤東始終堅持反對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維護民族的獨立和國家的主權,維護世界和平。就他一生來看,他對中國革命建立的不可磨滅的巨大功績,遠遠大于他的過失,他仍然受到中國人民的崇高尊敬。1981 年6 月,中共中央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毛澤東的歷史地位作出全面、公正、實事求是的科學結論。毛澤東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fā)展,仍然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其主要著作收入《毛澤東選集》,其他已公開發(fā)行的著作有《毛澤東書信選集》、《毛澤東農村調查文集》、《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和《毛澤東詩詞選》等。毛澤東有三子二女。長子在朝鮮戰(zhàn)爭中犧牲生平著述收有《郭沫若文集》(17卷)和《郭沫若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