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瑪王朝時期的包豪斯學院


答案優(yōu)選德國魏瑪市的 “公立包豪斯學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簡稱,后改稱“設計學院”(Hochschule fur Gestaltung),習慣上仍沿稱“包豪斯”。包豪斯是德語Bauhaus的譯音,由德語Hausbau(房屋建筑)一詞倒置而成。

以包豪斯為基地,20世紀20年代形成了現代建筑中的一個重要派別——現代主義建筑,主張適應現代大工業(yè)生產和生活需要,以講求建筑功能、技術和經濟效益為特征的學派。包豪斯一詞又指這個學派。

W.格羅皮烏斯1919年任魏瑪實用美術學校校長時,該校同魏瑪美術學院合并成為一專門研究建筑設計和工業(yè)日用品設計的學院,取名“公立包豪斯學?!?,格羅皮烏斯擔任校長。包豪斯教師陣容整齊,人才輩出。1925年,包豪斯由于在學術見解上同當地名流發(fā)生分歧,遷至德紹,改名為“設計學院”。1928~1930年瑞士建筑師H.邁耶任院長,1930~1932年L.密斯·范·德·羅任院長。包豪斯于1932年遷柏林,不久停辦。教師大多流往國外,包豪斯的學術觀點和教育觀點隨之傳播四方,一度為歐美許多大學所采納。
魏瑪王朝時期的包豪斯學院


包豪斯提倡客觀地對待現實世界,在創(chuàng)作中強調以認識活動為主,并且猛烈批判復古主義。它主張新的教育方針以培養(yǎng)學生全面認識生活,意識到自己所處的時代并具有表現這個時代的能力為原則。它認為現代建筑猶如現代生活,包羅萬象,應該把各種不同的技藝吸收進來,成為一門綜合性藝術。它強調建筑師、藝術家、畫家必須面向工藝;為此,學院教育必須把車間操作同設計理論教學結合起來;學生只有通過手眼并用,勞作訓練和智力訓練并進,才能獲得高超的設計才干。

包豪斯(Bauhaus)作為一種設計體系在當年風靡整個世界,在現代工業(yè)設計領域中,它的思想和美學趣味可以說整整影響一代人。雖然后現代主義的崛起對包豪斯的設計思想來說是一種沖擊、一種進步,但包豪斯的某些思想、觀念對現代工業(yè)設計和技術美學仍然有啟迪作用,特別是對發(fā)展中國家的工業(yè)設計道路的方向的選擇是有幫助的。它的原則和概念對一切工業(yè)設計都是有影響作用的。弗蘭克·皮克(FrankPick)認為:“……必須制定一種壓倒一切的科學原則和概念,來指導日用品的設計,象建筑方面那些指導房屋設計的原則那樣。”
魏瑪王朝時期的包豪斯學院


包豪斯前后經歷了三個發(fā)展階段:
第一階段(1919—1925年),魏瑪時期。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任校長,提出“藝術與技術新統(tǒng)一”的崇高理想,肩負起訓練20世紀設計家和建筑師的神圣使命。他廣招賢能,聘任藝術家與手工匠師授課,形成藝術教育與手工制作相結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第二階段(1925—1932年),德紹時期。包豪斯在德國德紹重建,并進行課程改革,實行了設計與制作教學一體化的教學方法,取得了優(yōu)異成果。1928年格羅皮烏斯辭去包豪斯校長職務,由建筑系主任漢內斯·梅耶(HANNS MEYER)繼任。這位共產黨人出身的建筑師,將包豪斯的藝術激進擴大到政治激進,從而使包豪斯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政治壓力。最后梅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辭職離任,由密斯·凡·德·羅(MIES VAN DE ROHE)繼任。接任的密斯面對來自納粹勢力的壓力,竭盡全力維持著學校的運轉,終于在1932年10月納粹黨占據德紹后,被迫關閉包豪斯;
魏瑪王朝時期的包豪斯學院

第三階段(1932—1933年),柏林時期。密斯·凡·德·羅將學校遷至柏林的一座廢棄的辦公樓中,試圖重整旗鼓,由于包豪斯精神為德國納粹所不容,面對剛剛上臺的納粹政府,密斯終于回天無力,于該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關閉。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閉,不得不結束其14年的發(fā)展歷程。

包豪斯雖然已經成為歷史,但是它的兩大特點至今不能被人忘記:一是決心改革藝術教育,想要創(chuàng)造一種新型的社會團體;二是為了這個理想,不惜做出巨大的犧牲。包豪斯的創(chuàng)辦者兼校長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親自制定了《包豪斯宣言》和《魏瑪包豪斯教學大綱》,明確了學校目標:一要挽救所有那些遺世獨立、孤芳自賞的藝術門類,訓練未來的工匠、畫家和雕塑家,讓他們聯(lián)合起來進行創(chuàng)造,他們的一切技藝將會在新作品的創(chuàng)造過程中結合在一起;二要提高工藝的地位,讓它能與“美術”平起平坐。包豪斯聲稱,“藝術家與工匠之間并沒有什么本質上的不同”,“藝術家就是高級工匠……因此,讓我們來創(chuàng)辦一個新型的手工藝人行會,取消工匠與藝術家之間的等級差異,再也不要用它樹起妄自尊大的藩籬”;三要把包豪斯與社會生產、市場經濟緊密結合起來,把自己的產品與設計直接出售給大眾和工業(yè)界。包豪斯聲言,他們將“與工匠的帶頭人以及全國工業(yè)界建立起持久的聯(lián)系”。

按照《宣言》和《大綱》,包豪斯建立了自己的藝術設計教育體系——包豪斯體系。這個體系的主要特征是:一、設計中強調自由創(chuàng)造,反對模仿因襲,墨守陳規(guī);二、將手工藝同機器生產結合起來;三、強調各類藝術之間的交流融合;四、學生既有動手能力,又有理論素養(yǎng);五、將學校教育同社會生產掛鉤。
從以上介紹看,在包豪斯發(fā)展的每一步,都有一個能夠跟上時代步伐、符合時代要求的新思維代表人物,這個人物就是包豪斯這艘駛向遠方航船的舵手。我們不難想象,如果沒有政治原因,包豪斯至今仍然會生活在我們的時代。包豪斯的創(chuàng)始人格羅皮烏斯,針對工業(yè)革命以來所出現的大工業(yè)生產“技術與藝術相對立”的狀況,提出了“藝術與技術新統(tǒng)一”的口號,這一理論逐漸成為包豪斯教育思想的核心。

包豪斯以前的設計學校,偏重于藝術技能的傳授,如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前身——設計學校,設有形態(tài)、色彩和裝飾三類課程,培養(yǎng)出的大多數是藝術家而極少數是藝術型的設計師。包豪斯則十分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與設計素質的培育,為了適應現代社會對設計師的要求,他們建立了“藝術與技術新統(tǒng)一”的現代設計教育體系,開創(chuàng)類似三大構成的基礎課、工藝技術課、專業(yè)設計課、理論課及與建筑相關的工程課等現代設計教育課程,培養(yǎng)出大批既有藝術修養(yǎng)、又有應用技術知識的現代設計師。實用的技藝訓練、靈活的構圖能力、與工業(yè)生產的聯(lián)系,三者的緊密結合,使包豪斯產生了一種新的“藝術+技術”的設計風格,其主要特點是:注重滿足實用要求;發(fā)揮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和美學性能;造型簡潔,構圖靈活多樣。包豪斯藝術方向和藝術風格使它成了二十世紀歐洲最激進的藝術流派的據點之一。

格羅皮烏斯有一個很重要的思維方式:從本質上講,美術與工藝并不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活動,而是同一個對象的兩種不同分類。藝術家比較注重藝術理論,容易接受新思維,他們教育學生,一定能勝過舊式工匠。這類藝術家可以向學生強調并解釋一切藝術活動的共通要素,讓學生了解到美學的基礎。他們可以利用自身的經驗,幫助學生創(chuàng)造出新的設計語言。基于這一點,格羅皮烏斯聘任了畫家約翰·伊頓、里昂耐爾·費寧格(LYonEL FEININGER)、雕塑家格哈特·馬克斯(GREHARD MARCKS)、穆希(MUCHE)、施萊默(SCHLEMMER)、克利(KLEE)、施賴爾(SCHREYER)、康定斯基(KANDINSKY)和莫霍利--納吉(MOHOLY--NAGY),他們在1919年到1924年之間,陸續(xù)來到了魏瑪,這些人極富原創(chuàng)性、同時也極擅長自我表達。他們全都有興趣研究基本問題的理論。除開這些藝術家,格羅皮烏斯還聘請了許多作坊大師,他們在各自的工藝類別上,都是技藝精湛的人。藝術家激勵學生開動思想,開發(fā)創(chuàng)造力,作坊大師教會學生手工技巧和技術知識。

包豪斯的新思維還體現在包豪斯的宣言中:“建筑家、雕刻家和畫家們,我們都應該轉向應用藝術……藝術不是一種專門職業(yè)。藝術家和工藝技師之間在根本沒有任何區(qū)別。藝術家只是一個得意忘形的工藝技師。在靈感出現并超出個人意志的珍貴片刻,上蒼的恩賜使他的作品變成為藝術的花朵。然而,工藝技術的熟練對于每一個藝術家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真正創(chuàng)造想象力的根源即建立在這個基礎上面……讓我們建立一個新的設計家組織。在這個組織里面,絕對沒有那種足以使工藝技師與藝術家之間樹立起自大障壁的職業(yè)階級觀念。同時,讓我們創(chuàng)造出一幢將建筑、雕刻和繪畫結合成三位一體的新的未來殿堂,并用千百萬藝術工作者的雙手將其矗立在云霄高處,成為一種新信念的鮮明標志?!?

包豪斯在納粹統(tǒng)治時期,遭到了難以避免的關閉命運,但是它的教育思想并沒有停止,逃避納粹壓迫、尋求新發(fā)展的包豪斯教育家格羅皮烏斯在英國居留三年后,又于1937年赴美國任哈佛大學建筑系主任。密斯·凡·德·羅1937年赴美國,任教于伊利諾工業(yè)技術學院,希爾伯西摩和彼得漢斯等也前往該校任教。1937年包豪斯的教師莫霍利--納吉,在芝加哥籌建了“新包豪斯”(THE NEW BAUHAUS),繼續(xù)弘揚德國時期的包豪斯精神。后來更名為“芝加哥設計學院” (SCHOOL OF DESIGN IN CHICAGO)。以后又與伊利諾工學院合并,成為美國最著名的設計學院(INSTITUTE OF DESIGN)。芝加哥設計學院一象被認為是包豪斯設計與教育思想在美國的前沿陣地。 dolcn.com

1953年被稱為戰(zhàn)后包豪斯的德國烏爾姆(ULM)藝術學院建立,地點就在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誕生的小城市烏爾姆,平面設計的重要人物馬克斯·比爾(MAX BILL)擔任第一任校長。在他和教員的努力下,這個學院逐步成為德國功能主義、新理性主義和構成主義設計哲學的中心,雖然學院已經關閉多年,但是它所形成的教育體系、教育思想、設計觀念直到現在,依然是德國設計理論、教學和設計哲學的核心組成部分。烏爾姆致力于設計理性主義研究,幾乎全盤采用包豪斯的辦學模式,它的最大貢獻是完全把現代設計——包括工業(yè)產品設計、建筑設計、室內設計、平面設計等,從以前似是而非的藝術、技術之間的擺動立場堅決地、完全地移到科學技術的基礎上來,堅定地從科學技術方向來培養(yǎng)設計人員。

包豪斯的辦學宗旨是培養(yǎng)一批未來社會的建設者。他們既能認清20世紀工業(yè)時代的潮流和需要,又能充分運用他們的科學技術知識,創(chuàng)造一個具有高度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新環(huán)境。正如格羅皮烏斯所說:“設計師的第一責任是他的業(yè)主?!庇秩缂{吉所說:“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彼?,它在藝術設計教育的諸多方面做出了難以磨滅的貢獻:一,打破了將“純粹藝術”與“實用藝術”截然分割的陳腐落后的教育觀念,進而提出“集體創(chuàng)作”的新教育理想;二,完成了在“藝術”與“工業(yè)”的鴻溝之間的架橋工作,使藝術與技術獲得新的統(tǒng)一;三,接受了機械作為藝術家和設計師的創(chuàng)造工具,并研究出大量生產的方法;四,認清了“技術知識”可以傳授,而“創(chuàng)作能力”只能啟發(fā)的事實,為現代設計教育建立了良好的規(guī)范;五,發(fā)展了現代設計風格,為現代設計指示出正確方向;六,包豪斯堅決反對把風格變成僵死的教條,只承認設計必須跟上時代變化的步伐。

包豪斯的教育模式是在基礎課上,把平面,立體結合的研究,材料的研究,色彩的研究獨立起來。并牢固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在設計里采用了現代材料,以批量生產為目的,創(chuàng)立具有現代主義特征的工業(yè)產品設計教育。 包豪斯進行了平面設計的功能探索,并且采用了手工工作室制度。

包豪斯的教育思想也影響了中國的藝術設計教育。1942年成立的圣約翰大學建筑系,一開始就引進包豪斯的現代設計教育體系,強調實用、技術、經濟和現代美學思想,成為中國現代主義建筑的搖籃,開創(chuàng)了中國全面推行現代主義建筑教育的先河。它的影響不僅反映在圣約翰大學建筑系的人才培養(yǎng)上,也反映在一系列建筑作品,包括大上海都市計劃的制定。1951年,圣約翰大學解散,各系并入有關院校,包豪斯的教育思想和設計理論在同濟大學得到延續(xù)。后來包豪斯的教育思想和設計理論被當成西方資本主義的東西遭到批判,包豪斯的設計與教育思想在中國逐漸被淡化。

包豪斯的教學思想和方法給美國的中學美術教育輸入了新的血液。一些來自包豪斯的教師帶來的觀念對美術教學課程計劃的影響日漸增強。這些影響包括對藝術中技術因素的興趣、對設計元素的關心、對材料的實驗態(tài)度,并促進人們越來越關心對藝術的多種感覺方式,激發(fā)人們將審美態(tài)度與環(huán)境相結合。其具體結果是攝影術和照片的運用增多,材料的運用更廣泛,而且建筑也被接受為美術教學計劃的一個固定內容。

對工藝美術的影響,則反映在田自秉的《工藝美術概論》一書中, 田自秉在書中寫道:“20世紀初的包豪斯工藝思想體系……主張藝術與工業(yè)結合。認為在工業(yè)十分發(fā)達的時代,應當利用科學成果,在工業(yè)技術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合乎功能的新的工藝美。機器產品雖然單調枯燥,但是機器只是工具,我們應當解決機器生產與藝術表現的矛盾,使設計、生產、經濟得到有機的統(tǒng)一。包豪斯的工藝思想,重視現代材料、現代技術、現代結構的應用,并由現代工業(yè)直接創(chuàng)造美學價值,這對工藝美術創(chuàng)造,適應時代發(fā)展,結合生活需要,工藝美術新領域的開拓,工藝思維的啟迪,具有重要的價值。但是,包豪斯工藝思想強調工藝美是體現功能和運用結構的必然結果,并認為傳統(tǒng)是阻礙機器產品設計的因素,因而認為功能就是美,并忽視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作用。”

包豪斯的出現,是現代工業(yè)與藝術走向結合的必然結果,它是現代建筑史、工業(yè)設計史和藝術史、藝術設計教育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包豪斯的成功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在教育模式上值得學習和借鑒的經驗,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緊隨社會進步,不斷更新觀念,積極創(chuàng)立新思維。

1919年4月1日在德國魏瑪建立的國立包豪斯學院,開了現代設計教育的先河,其知識與技術并重,理論與實踐同步的教育體系至今也影響著世界設計教育。在我國,設計教育尚處起步階段,因此需要健全而實際的理論指導,否則與迅速發(fā)展的經濟、文化形勢極不相適。為了能給人們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美好、舒適而合理的生活和生活環(huán)境,需要培養(yǎng)更多的設計藝術人才,同時也需要加強全民的設計意識,提高審美能力,結束“不懂設計的領導決定設計方案,設計師僅僅是美工”的歷史悲劇,因此,加大設計教育的力度勢在必行。
網上報名
  • 姓名:
  • 專業(yè):
  • 層次: ??分數:
  • 電話: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644062549@qq.com刪除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tengyi6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