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申請中的GPA到底怎么換算?GPA即Grade Point Average,平均績點通常指平均學分績點。GPA是學校判斷申請者是否具有扎實專業(yè)知識以及潛在學術能力的基礎,可以說是體現(xiàn)申請者學習能力的一個可量化的指標。美國學生的成績以A、B、C、D等級計算的。A為4分;B為3分;C為2分;D為1分;F為0分。如果有+號加0.3分(例如B+即3.3分),有-號則減0.3分(例如B-即2.7分),通常每科最高分為4分,但部分院校設有A+,即最高分為4.3分。
3.7+:基本上可以申請TOP30的學校;
3.5+:可以嘗試去申請TOP50的學校。如果自身有較強的軟實力背景,試著申請top30也是有可能會被錄?。?br>3.0+:可以申請TOP100以內(nèi)的學校。如果想申請Top50左右的名校,多提升軟實力以彌補GPA上的缺陷;
加拿大碩士申請,不同的學校用的GPA分數(shù)體制不一樣,一般是4分制、4.33分制、12分制及A-C等級制;
英國大學慣用幾等檔制來劃分學生的成績,一等成績(First Class),二等一成績(Upper Second Class—2.1),二等二級成績(Lower Second Class—2.2),三等成績還有普通成績。而與國內(nèi)本科不同的是,英國本科的及格線是40分。
42、既然GPA,這么重要,那么是不是能夠比較詳細地介紹一下GPA?
答:GPA就是Grade Point Average,我們都把它叫做“平均成績點”。也有人把它俗稱為“平均分數(shù)”或“平均績點”。
要注意的是,這個“平均”并不是簡單的“算術平均”而應該是“加權(quán)平均”。而這個“權(quán)數(shù)”就是學分。
美國一般學校GPA的滿分是4分,也就是把90分以上的A作為4分來計算的話:A=4、B=3、C=2、D=1。另外,在實際計算GPA的時候,往往會把精確度確定在小數(shù)點以后2位——比如:3.02、3.45等等。
經(jīng)常有學生電話中問我:GPA是怎么計算的?所以,這里簡單介紹一下GPA的計算方法
通常有兩種算法——用百分制計算和4分制計算:
(1)、百分制計算:
百分制計算公式 GPA = ∑(分數(shù)×學分)×4÷〔(∑學分)×100〕
“標準算法”的例題:某學生共有五門課程:第一門課程是A,三個學分,成績?yōu)?0分;第二門課程是B,三個學分,成績?yōu)?4分;第三門課程是C,兩個學分,成績?yōu)?8分、;第四門課程是D,四個學分,成績?yōu)?0分; 第五門課程是E,三個學分。成績?yōu)?9分。
本例題的百分制GPA計算:
(90×3+84×3+88×2+70×4+89×3)×4 ÷〔(3+3+2+4+3)×100〕= 3.32
(2)、另外一種算法是換算成四分制以后計算:
四分制計算公式:GPA = ∑(四分制分數(shù)×學分)/(∑學分)
同一例題的四分制GPA計算:
因為是“四分制計算”,所以,在計算前應該先把“百分”換算成“四分”:
90—4;84—3;88—3;70—2;89—3
GPA = (4×3+3×3+3×2+2×4+3×3)/(3+3+2+4+3) = 2.93
從以上的兩個例題可以看到:這兩種算法的結(jié)果是有比較大的差異的——相差0.39。而更大的差異在于:從競爭力不錯的3.32一下子掉到了毫無競爭力的2.93——這里先不要說“爭力有”多強了,因為更要命要的是:2.93的積點是達不到大多數(shù)美國學校對申請研究生的3.0的起碼要求了!
美國學校,沒有統(tǒng)一的“GPA算法”,但是不外乎就是這兩種。不過哪一所學校采用哪一種,這就是他們自己的自治范圍了。出國留學的GPA怎么算?用哪種?
平均學分績點=∑(課程學分×成績績點)/∑課程學分=各門課程學分績點之和/各門課程學分數(shù)之和。
平均學分績點是將分數(shù)換算為績點,之后按學分加權(quán)平均分方法計算。90以上算4分,80到90算3分,70到80算2分,60到70算1分,60以下0分。平均學分績點一般3.7分以上為優(yōu)秀,3.5分左右為良好,2.5分左右為中等,1分為及格。
美國的GPA滿分是4分,即A=4,B=3,C=2,D=1。美國、澳大利亞等多數(shù)大學對申請人GPA都有最低規(guī)定,不夠最低要求的不予考慮。
擴展資料:
GPA的標準計算方法:將大學成績的加權(quán)平均數(shù)乘以4,再除以100。比較常見的方法還有把各科成績按等級乘以學分求和再以總學分除之。
GPA的常見計算方法:將每門課程的學分乘以學時,加起來除以總的學時,得出平均分。
中國學校的分數(shù)設置一般是百分制或五分制,具體的折合方式視不同的大學的要求而有所不同。一般來說,百分制中的90分以上可視為4分,80分以上為3分,70分以上為2分,60分以上為1分,五分制中的5分為4分,4分為3分,3分為2分,2分為1分。
中國許多大學的成績單上沒有學時,因此,GPA只能估算,可將所有課程的成績加起來后除以課程數(shù)。對中國學生很不利的是,中國大部分學校的評分都相當嚴,而且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
很多實際成績很優(yōu)秀的學生把分數(shù)換算成GPA后卻還不夠3.0,在有些大學里,班上前5名學生的總平均成績都可能會在82分以下,這樣在申請美國以及澳大利亞的大學時,GPA都要變成3.O或更低,只能進一些三四流的學校。
為了消除這種不利,可以采用兩種方法:一是在成績單或是推薦信以及讀書計劃中,說明這種GPA實際上是由于評分標準十分嚴格而導致的;二是在提供成績單的時候,列明成績在全班,或是全系所排的名次以及百分比。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GPA
出國留學的GPA績點到底怎么算的GPA是大多數(shù)大學及高等;教育院校采用的一種評估學生成績的制度,同時也有小量中學采用這種制度。
GPA意思就是(加權(quán))平均分。中國學生有時還提供專業(yè)課GPA。申請本科的時候,高中學生還可以單列出MS GPA(M/S GPA),也即數(shù)學(Math)/科學(Science)學科的GPA。
因此根據(jù)定義,GPA=(課程1成績*課程1學分+課程2成績*課程2學分+課程3成績*課程3學分+……)/總學分。
GPA標準算法公式:
GPA=[(92×4+80×3+98×2+70×6+89×3)×4]/[(4+3+2+6+3)×100]=3.31
GPA常見算法:
GPA=(4×4+3×3+2×4+6×2+3×3)/(4+3+2+6+3)=3.00
如果想知道自己的條件能申請到國外什么層次的大學,可以把你的基本情況(GPA、語言成績、專業(yè)、院校背景等)輸入到留學定位系統(tǒng) 中,系統(tǒng)會自動匹配出與你成績情況類似的同學案例,查看你目前的水平能申請到哪些大學和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