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四年,出國留學還是工作?我反倒覺得你已經(jīng)工作四年積累了相當多經(jīng)驗,可以出國,既然已經(jīng)遇到瓶頸,給自己一段時間好好充電,讓自己有個喘息的時間,好好規(guī)劃以后的路該怎么走,而且還可以順便把英語練好,就像你說的,女生在建筑行業(yè)里會比較吃虧。我倒建議你轉(zhuǎn)學MBA,畢竟學商科確實比較熱門,而且沒那么累。不過我也不專業(yè)啦,建議你找個機構(gòu)好好咨詢一下留學方面的事情。海翔就不錯,我朋友之前申請美國i的TOP50就是跟她們合作的,她說咨詢老師人nice,又專業(yè)。你可以先去問問看。
一位清華大學畢業(yè)的博士生,現(xiàn)在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后研究員,最近突然在參加一次活動中表示:“至今回想起來,當初讀博士的選擇并不是一個慎重的經(jīng)過充分調(diào)研和思考的決定?!?/p>
按理說,這位在大學期間就屢屢獲得清華各類頂級獎學金的學神,一定應該是一位對科學有著強烈的熱愛、天資過人且十分刻苦的人,在他履歷上所出現(xiàn)的種種,也恰恰表明著,他的高學歷為他帶來了眾人的艷羨和萬里挑一的工作機會。他本應是“高學歷”的最直接受益者。
可正是這樣一位處在“學歷食物鏈”最頂端的天之驕子,竟然也在內(nèi)心深處,隱隱懷疑自己當初讀博的決定是否正確。
足以見得學歷這件事,是盤旋在每一個年輕人頭頂,不知該如何抉擇卻注定躲不掉的一個話題。
1:人生的岔道口
每一個面臨畢業(yè)的大學生,都不得不做一道終極選擇題,那就是畢業(yè)之后是該出國、讀研,還是直接找工作。
出國能開闊眼界,也會成為履歷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可是當大批大批地人選擇遠渡重洋去求學的時候,“海歸”早就不如當年那般受人待見。更何況,在出國留學的人中有相當一部分,都只是靠著砸錢“買”個文憑,給自己鍍層金。
繼續(xù)讀研,是當下大多數(shù)人會選擇的一條路??墒窃诖蠼稚涎芯可蛔ヒ淮蟀训纳鐣铮芯可墓ぷ鞔鲈絹碓綗o限逼近本科生。很多人本科畢業(yè)找不到工作,覺得讀個研之后就會好很多。后來才發(fā)現(xiàn),研究生畢業(yè),依然還是找不到工作。
于是我們能夠聽到越來越多的“讀研無用論”、“讀博無用論”。因為似乎從“就業(yè)”這一指標來衡量,讀研和讀博能夠給我們的助力和加分,越來越少。
很多人想到這里,腦子一熱,大腿一拍,就覺得不出國了、也不考研了,直接找工作!或者更加豪情壯志一些,直接自己創(chuàng)業(yè)!
然而冰冷的現(xiàn)實卻總是給人一記響亮的耳光。
所以面對選擇我們總是那么糾結(jié),謹慎得如同第一次自己過馬路的孩子。生怕邁錯一步,便就此改變了自己一生的軌跡。
2:籠罩著每一個人的“學歷崇拜”
8090的一代人,從小生長在“素質(zhì)教育”的大旗下,我們每天聽到的口號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可大多數(shù)孩子真實的童年記憶,依然是奧數(shù)、英語、寫不完的作業(yè)和上不完的課外班。
并不是說我們依舊在披著“素質(zhì)教育”的外衣,行“應試教育”之事。我們必須看到許許多多的學校在發(fā)展素質(zhì)教育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只是就當下的社會環(huán)境而言,純粹的“素質(zhì)教育”,是不存在的。
我們不過是在“應試教育”的前提上,盡可能地“素質(zhì)”起來。因為歸根結(jié)底,當試圖評價一個人的“素質(zhì)”如何的時候,我們最先想到去看的,還是他的成績。
你中學時代的老師是這種思維。你的父母是這種思維。用人單位是這種思維。
包括你自己,也是這種思維。
這是籠罩在我們整個社會的“學歷崇拜”。
在大多數(shù)人眼中,“學習好”、“學歷高”這樣的一個優(yōu)點所散發(fā)出的光芒,幾乎可以掩蓋和照亮一個人身上所有的薄弱面、甚至是陰暗面。
經(jīng)常能夠聽到兩個家長相互寒暄時的類似對話:
“瞧你們家孩子多懂事呀,在家還主動幫你做家務?!?/p>
“哎呀,會做家務管什么用,成績還不是一團糟。哪像你們家兒子,學習那么好,人家才是把心思花在點兒上了!”
只要學習好,不懂禮貌、不做家務、不合群、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所有的這些都可能會被原諒。
這樣的原諒不是平白無故的寬容。這種原諒背后的邏輯是:只要把學習成績搞上去、拿到高學歷,其他的一切問題,都能夠隨之而改變。就比如我們總覺得“學習好”的孩子就應該“更乖”、“更有道德”,所以當我們看到復旦學生投毒案、北大學生弒母案這樣的新聞時,我們覺得毛骨悚然。因為這與我們的心理預期不僅相差甚遠,而且背道而馳。
還有一句話,在備戰(zhàn)高考的那些日子里,也曾日日縈繞耳畔:
“挺過了高考,你們之后所經(jīng)歷的任何困難都不過是小菜一碟!”
這句話恐怕是我聽過最信誓旦旦、美好又勵志的,謊言。
它給人造成一種奇妙的錯覺,就是人生所有的黑暗,都會止步于高考。邁過了高考這道坎兒,考上了重點大學,便從此走上了通向成功的康莊大道。
我們就是這樣被蒙在鼓里,直到真的到了大學、接觸了社會,才發(fā)現(xiàn)高考不過只是人生一切真正挑戰(zhàn)的開端而已。面對高考,我們不用想那么多,只要盡可能地把成績提上去;可是面對出國、讀研和找工作的選擇,我們一下子就迷茫了。每一條路都有花香碩果,卻也布滿荊棘坎坷。我們不知道這其中哪一條,才是自己該走的路。
3:左手右手,皆為地獄
這樣的“學歷崇拜”帶來了兩個非常不好的社會習慣,就是我們總是給“高學歷者”過分的敬仰和期待,卻對“低學歷者”過多的懷疑和忽視。
在這種前提設(shè)定下,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拿到盡可能高的學歷,即使不讀博士,至少也要拿個碩士文憑吧?
就像在選擇大學時聽到的一句話:“958、211對于大學來說,是一道坎兒。”碩士文憑何嘗不是這樣?很多用人單位的應聘條件里,一句“要求碩士及以上學歷”,就把多少人想要畢業(yè)后直接就業(yè)的想法,扼殺在了搖籃里。
比這更加讓人心里別扭的是,很多人明明想明白了,愿意畢業(yè)后直接就業(yè),同時對自己的能力有足夠的信心,卻僅僅因為別人的評價,而選擇繼續(xù)讀一個碩士學位。各類高材生爛大街的形勢之下,似乎不讀到碩士,都熬不過過年回家時七大姑八大姨的盤問。甚至有熱心腸的阿姨想要幫你搭紅線,都會暗暗嫌棄你學歷太低很難找到合適的人。
有多少人都是這樣半推半就地走上了讀研的道路啊。我相信那位提出反思的清華博士,當年也曾有過這樣的心理。
為了成為“別人眼中更好的人”,我們總是更加輕易地忽視了自己原本的需求。
更可怕的是,那些在你讀研期間把你捧上天的七姑六姨,態(tài)度很可能在你畢業(yè)后發(fā)生三百六十度大反轉(zhuǎn)。
“還研究生畢業(yè)呢,每個月掙得還沒人家沒讀大學的掙得多?!?/p>
對于出國而言也同樣是這樣。
——所謂期望越大,失望越大。過分的“學歷崇拜”會成為錯誤的風向標,也化作無形的新枷鎖。
當我們熬盡了青春去追求一個學術(shù)夢想的時候,走出校園才發(fā)現(xiàn),迎面走來的社會告訴我們,它笑貧不笑娼。
所以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當你為了不斷滿足別人對你的期待而決定自己前進的方向時,你幾乎很難始終走在正確的路上。因為別人對你的評價,永遠只關(guān)注當下的你;而只有你自己的思考,能夠思量到你的未來。
4:說到底,還是“按需所取”
在藍領(lǐng)掙得比白領(lǐng)多的年代,我們到底還有沒有必要費盡心力地十年寒窗?
又或者說,如果我的終極目標只是“掙很多錢”,那我干嘛非要追逐那一紙文憑?
細數(shù)自己讀了這么多年書,畢業(yè)后的工資可能還敵不過校門口賣烤冷面的大叔,難免會讓人想要更加迅速地逃離校園、到職場中大展身手。
那么“學歷”還是否有必要?那些用人單位,又干嘛要用一道道學歷的杠桿,拒眾人于千里之外?
一個人的能力其實很難再短時間內(nèi)做出“準確”的衡量,而用人單位面對眾多的應聘者,通過學歷來進行篩選,無疑最為高效,也最為靠譜。因為一個人在大學當中所能學到的,遠不止是那些課本上高深晦澀的專業(yè)知識。大學的學習生活,鍛煉著一個人本身的學習和適應能力,包括信息檢索、閱讀歸納、待人接物等等。而這些都是在工作中起著至關(guān)重要作用的能力。
所以,不要抱怨。因為即使你是用人單位,你也會把學歷作為應聘者的敲門磚。只不過,不同的學習階段和環(huán)境,必定會有不同的側(cè)重點。本科階段,得到鍛煉最多的大概是一個人整體的統(tǒng)籌適應、自我學習和與人相處的能力;研究生和博士階段,更加側(cè)重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出國留學,則能夠給你開闊的眼界和思路、過硬的語言優(yōu)勢等等。
那位清華博士的反思,大約也是想要表達,相比于自己讀博士所習得的能力在未來工作中起到的作用,他為了攻讀博士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顯得有些事倍功半。因為或許他將同樣的時間精力投注到其他事情當中,能夠收獲到更好的效果。
面對人生的岔道口,恐怕任何人都無法保證,自己做出了足夠正確的選擇。因為生活處處布滿著未知,我們可能永遠無法料想,今天一個不經(jīng)意的決定,會在經(jīng)歷時間的蝴蝶效應后,對將來的自己造成怎樣的影響。
出國、讀研、找工作,何路是歸途?這是擺在每個青年人面前,亟待回答的問題。
逃避是沒用的,因為你要明白,你逃不掉的。
能夠?qū)⒆龀鲥e誤選擇的幾率降至最小的方法,恐怕就是我們在面對這道選擇題的時候,不應該有任何的“心理預期”。
不是畢業(yè)后直接就業(yè),就一定能先發(fā)制人,獨領(lǐng)風騷;也不是有了碩士和博士的文憑,就能在職場中所向披靡;更不是出國游學一遭,回國就能被眾星捧月般敬仰……
拋開所有我們自己意淫出的想象,專注于每條道路本身,才可能做出不讓自己后悔的決定。
也不必因為過分緊張而舉棋不定,或許“選擇的對與錯”基于整個人生而言,本就是一道偽命題。對于兼具信心、勇氣和毅力的人而言,無論哪一條路,都終將殊途同歸。
好工作和出國留學機會 選哪個出國留學好還是工作好這個需要根據(jù)個人想法而定,如果個人想出國繼續(xù)深造,家庭條件又不錯可以選擇出國留學,家庭條件不好也可以選擇留學貸款或者工作幾年后再申請留學。如果個人想法就是直接工作了那么就工作,具體根據(jù)個人想法而定。留學目的:
1.開闊眼界和經(jīng)驗;
2.學習與該國有關(guān)的語言、文化知識;
3.追求更好的教育條件。在從發(fā)展中國家到發(fā)達國家留學的學生中,這個原因最為常見。
4.外交原因。政府之間為了表示親善合作,可能互派學生,官員或者軍人到對方學校學習。
5.與移民有關(guān)的原因;
6.隨父母暫時居住在外國的未成年人。
7.以留學生身份申請學生簽證,獲得暫時定居權(quán)。
8.熟悉該國社會,積累經(jīng)驗,為以后永久性定居作準備。
9.為將來獲得更好的工作環(huán)境打下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