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怎么寫?
是招生官們首先閱讀的材料之一,但不是第一閱讀的材料,在那之前他們會簡單了解申請者的畢業(yè)學校,以及他們所參加的課程和活動。需要明確的一點是,招生官并不會默認申請者的 很糟糕或試圖給他們挑刺”——有些學生總會為此焦慮,認為自己的 一定會遭到苛刻的評判,但實際上招生官都很享受閱讀 的過程。
![文書到底應該怎么寫](http://www.tengyi66.com/images/a256.jpg)
這些 并不會被打分”,甚至不會用來衡量申請者的寫作水平。 并不應該被看作是向老師提交的作業(yè),而是一個給招生官留下第一印象的機會。
![文書到底應該怎么寫](http://www.tengyi66.com/images/a360.jpg)
此外, 遠遠沒有想象的重要。有被錄取的申請者寫的 十分平淡,同時招生官也不會把較 多的時間花在閱讀 上。當然,平淡的 并不會削弱申請優(yōu)勢,有時會有幾位申請者的 實在亮眼,使其它一切材料都不那么重要了,但大多數(shù)學生的亮點都不在 上。
![文書到底應該怎么寫](http://www.tengyi66.com/images/a362.jpg)
的意義不僅在于在一定程度上建立申請者的形象,還在于可以將各種申請材料聯(lián)系在一起進而體現(xiàn)統(tǒng)一的個人形象。出色的 能讓招生官無論是閱讀成績單還是推薦信時腦海里所想的都是同一個人,有著同樣的愛好、個性等等。
該寫什么
1. 生動講述,而非直白講出
敘述某樣事情時,不應該像寫簡歷那樣盤點自己的成就,或是像記流水賬一樣寫下來發(fā)生了什么。招生官希望看到學生們用生動的語言寫出故事,讓讀者身臨其境地了解申請者的真實感受和思考。
2. 做真實的自己
值得反復強調的一點是: 的意義在于讓招生官了解申請者。因此,寫 時無論如何選題,又做了怎樣的語言處理,都應該盡量 是在描述申請者自己。
招生官在閱讀 時,腦海里設想的是與這位18歲左右的申請者溝通的真實場面,因此 中所用的語氣應該和本人的個性相符合。如果申請者平時比較活潑開朗,那么在 中不應該使用過于嚴肅正式的語氣,反之亦然。同樣,不要讓他人多次修改自己的 ——別人可以為此提供建議,但不應該改動 使其與本人脫節(jié)。
3. 不要給自己增加難度
本身篇幅并不長,不同的題目往往有著不同的字數(shù)限制:較 短的題目只給出學生35詞的空間進行敘述,而相比之下較長的題目也不過650詞。
不是展示詞匯量或寫作功底的地方,申請者只需保持真實。有些學生使用那些復雜的詞匯或句子,往往把 寫得與自己不對應,這樣招生官在閱讀時也無法了解他們真實的性格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