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丑但我美味依舊--丑食物在荷蘭


荷蘭超市

我國每年浪費的食物幾乎相當于2億人一年的口糧;據(jù)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課題組2013年至2015年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餐飲食物浪費量約為每年1700萬噸至1800萬噸,相當于3000萬到5000萬人一年的口糧。另一方面,就全球來看,全球三分之一的食物被浪費掉。約有13億噸糧食在整個食物供應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被浪費掉了,這相當于每年投入農業(yè)生產的14億公頃土地和2500億立方米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被白白浪費。

我很丑但我美味依舊--丑食物在荷蘭

浪費食物舉世皆然

我很丑但我美味依舊--丑食物在荷蘭

在歐盟調查里糧食浪費排名領先前茅的荷蘭,浪費的總量雖然稍低于排在前面的英國和德國,但若考慮人口總數(shù),說荷蘭是歐洲浪費之首大概也不為過。根據(jù)荷蘭政府自己公布的數(shù)據(jù),2013年,荷蘭總共有14%的食物,是采買后沒有被食用即被丟棄,平均每人每年浪費約50公斤、價值155歐元的食物。在這樣的排名里拔得頭籌實在不值得高興,被丟棄的食物不僅突顯食物供應鏈的低效率,也造成環(huán)境污染和資源浪費。荷蘭政府希望在2017年減少20%的糧食浪費量,這幾年非常積極的協(xié)調產、官、學界和非營利組織,共同研究解決的辦法。

我很丑但我美味依舊--丑食物在荷蘭

食物浪費的原因很多(注1):好比有效日期的標示意味不清,造成消費者和商家預防性的將尚可食用的食物丟棄。也可能是一開始就過度生產,生產鏈沒能有效的控管和反應實際市場需求。又或者是食物不符合市場營銷標準,在上游、農民將產品轉給大盤商前即被淘汰,這篇文章要討論的丑食物,便屬于這個類別。根據(jù)聯(lián)合國統(tǒng)計,有些農民甚至會主動丟棄他們五分之一或五分之二的作物,只因這些蔬果長得丑。

Damn Food Waste如其名,是一個推動降低糧食浪費的非營利組織,2013年起,他們創(chuàng)立的一個新的傳統(tǒng),每年在各個荷蘭城市會舉辦一天免費午餐的活動,請來知名大廚,用所有本來會被丟棄的食材辦一攤流水席。

被拋棄的丑食物

所謂的丑食物,是指那些不符合蔬果分類標準的食品,好比長了腳的紅蘿卜、連體嬰狀似的蘋果、或過份駝背的香蕉。之所以會針對蔬果外型分級,是因各國政府為了消費者權益、食品包裝和控管便利,以提供訂價標準。歐盟早期為人詬病的幾條農產法令,便對蔬果的外型提出非常嚴格的標準管制,細微到香蕉和小黃瓜彎曲的角度都有明確的準則,2008年修法之后,目前仍對10類蔬果:蘋果、葡萄、奇異果、檸檬、桃、西洋梨、草莓、萵苣、甜椒、西紅柿,保有分級的規(guī)定。除了熟成、寄生蟲、損傷、新鮮程度之外,也規(guī)定大小、外型、顏色等,不符合要求的蔬果,不得在市面上以新鮮蔬果銷售。

這樣的規(guī)定,當然也可能逐漸反應或影響約定成俗和商業(yè)銷售的習慣。就如同蘿卜本來各式各樣的顏色都有,直到荷蘭培養(yǎng)出的橘紅色蘿卜,突然成了強勢主流,紅蘿卜便理所當然了起來。我們習慣看到圓柱狀的小黃瓜、圓形的蘋果、不會長到拳頭大的草莓,所以其他所有長得不一樣的個體,便顯得奇異而降低消費者購買欲,我們通常會合理的懷疑,長得不好看的食物,想必品質也不是太好。

消費者身為最大的浪費來源,也許可以辯稱不是我們不吃,是因為市面上買不到這樣的丑食物。商家則怕沒人愿意買,即使法令松綁,也依舊不放上市面。近幾年,荷蘭新創(chuàng)和食品業(yè)界在各方鼓勵推動之下,有幾個算不上革命性但倒也實際的做法,也許提供了一些折沖的示范。

為丑食物發(fā)難

2013年,兩個鹿特丹商學院的學生,注意到食物浪費的問題,畢業(yè)后聯(lián)合創(chuàng)立Kromkommer,公司宗旨在于減少所有因為外型和過量生產被浪費的蔬果,透過販賣各種實時湯品,直接和生產上游合作,消費者并不會看到丑食物的原型,而是會直接品嘗顯然同樣味美的產品。她們經過一年的努力,2014年底透過群眾募資正式推出產品,目前可以在荷蘭全國50個銷售點買到由丑食物制成的湯??上б苍S受限于銷售通路,還有和同類產品相比稍高的訂價,剛推出的時候雖然媒體多有報導,并沒有引起廣泛關注,暫時還沒有打入主流消費市場,購買產品的消費者也許仍局限在本來就關心永續(xù)議題的群眾。

Kromkommer的湯目前只能在強調社會議題、不論是公平交易或是永續(xù)經營之類的商店買到。

同樣在2014,荷蘭最大的連鎖超級市場Albert Heijn,接受幾位實習生的提案,在阿姆斯特丹西區(qū)開了一間pop-up餐廳In-Stock,提案要求是餐廳使用的食材,多半都是本來會被超市、旅館或啤酒公司,因為儲物管理、即期下架而準備丟棄但仍可食用的原料。為了更有效控管他們餐廳的食物流也減少本身的浪費,當時只接受預定。雖然不免會懷疑這個由超市成立的基金會投資的餐廳,為什么不直接檢討自己的物流,從源頭減少浪費不是更快速嗎?然而,這間餐廳一時之間卻也蔚為風尚,后來擴大營業(yè),在城的東邊找到永久地址。這里的餐點以阿姆斯特丹的物價來說非常便宜,只要10歐,便可享用包含主菜和前菜或甜點的午餐。料理很美味,不說不會讓人特別懷疑食物來源,幾次拜訪雖然談不上川流不息,至少也穩(wěn)當?shù)某闪艘粋€特色餐廳。

In-Stock餐廳裝潢簡約,風格類似近年來尤其流行的文青田園風。

只是這樣的手法也許過于溫和,雖然確實地推廣了議題,消費者并沒有受到直接的視覺沖擊,畢竟丑食物銷售的最大障礙在其外型,都料理完成了又有誰會在意而因此改變其他消費行為?同一間連鎖超市的另一個方案,可能更為直接一些。Albert Heijn同樣在2014年底,接續(xù)在競爭對手Jumbo和有機超市Ekoplaza之后,試水溫的推出「失格食物箱」(Buiten-Beentjes),消費者可以約市價七五折買到一箱新鮮的丑蔬果??上н@食物箱只能在網(wǎng)絡上訂,該超市寄送商品的費用亦不便宜,可能是網(wǎng)購不需當場見到丑食物,對消費者而言沖擊比較小,比較能提高購買意愿?

丑食物的春天?

也許是因為,歐盟將2014年訂為打擊糧食浪費年,一時之間丑食物似乎成為一個重要話題,好比法國某間超市去年也推出過類似且被廣為談論的營銷計劃。今年法國政府則進一步立法規(guī)定,所有超市都要將剩余食材均贈給需要的食物團體或境內的食物銀行。只是話說回來,如果糧食浪費的問題出在消費者飲食和購物習慣,大概只有消費者改變行為,才能真正的突破困境,或許更積極的作法是鼓勵和提倡所有人對這個議題的關注。在某次訪談當中,發(fā)起上面In-stock餐廳的實習生說,他們當然也可以把食物捐給食物銀行,但是那并沒有辦法廣泛的讓食物浪費這話題引起關注,也沒有辦法突破特定族群,現(xiàn)在開成餐廳,餐點又便宜,也許可以吸引更多消費者注意。

Albert Heijn的失格食物箱

價錢似乎是讓丑食物被接受的唯一優(yōu)勢,這間超市推出這些產品的時候表示,越來越多消費者愿意嘗試長得不太完美的食物,尤其它們通常售價較為低廉,希望透過這個方式讓消費者知道該公司對永續(xù)議題的關注。也許我們對食物外型的判斷,就一如我們對彼此外表的批判,好比組織行為研究總是一次又一次的告訴我們長得漂亮的人薪水比較高、去面試時務必要穿著體面。我們總是在心里對于美丑有個既定的標準形象,然后拿著那個標準去剔除所有不符合期待的其他。

究竟為什么同樣質量的丑食物就只能值比較低的價,當然有更復雜的市場機制牽扯。上面說得那個丑食物箱里的,吃起來的確就跟其他新鮮的食物滋味并無差異,但是兩條腿和手的紅蘿卜皮真的很難削。

吃的習慣養(yǎng)成總是根深柢固,也許買丑食物是一種很好的寬容練習,學著不用外表評斷食物的質量,有一天,我們也會把這樣的溫柔,延伸到他人身上。

你不丑,你只是長得不一樣,但我知道,你一樣好;你不是歪瓜劣棗、也不是奇形怪狀,你只是做自己、最美味。


微信搜索公眾號:學校百科,隨時了解考試資訊,關注即可領取精選學習資料包!文章共4308字

網(wǎng)上報名
  • 姓名:
  • 專業(yè):
  • 層次: ??分數(shù):
  • 電話: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644062549@qq.com刪除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tengyi6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