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歲的達依多·維薩拉(Taito Vesala)見證了芬蘭課堂內黑板被平板電腦取代的歷史演變。后生晚輩的學習能力每每讓達依多驚喜不已。


(左起)亞樂莫·維薩拉、達依多·維薩拉、亞里·維薩拉、達度·維薩拉四代人在交流學生時代的經(jīng)歷。

今年96歲高齡的達依多·維薩拉1926年六歲時開始念書,第一年里上的是一所流動學校,秋季上了兩個禮拜的課,春季又上了兩個禮拜的課。之后又上了四年小學,他所受的教育也就到此為止了。
“在領肄業(yè)證書之前,我和老師的侄女比賽誰能拿到全班第一的成績。老師非常希望我能繼續(xù)念書,因為我的成績相當好??墒羌依锔F,我必須干活掙錢養(yǎng)家?!边_依多回憶說。
“于是我所受的正規(guī)教育就這樣結束了,之后我全部的教育全都來自于生活這所大學?!边_依多說道。
二十年代的芬蘭剛剛贏得獨立不久,是一個基本以農(nóng)業(yè)為主的“窮國”。達依多是全家第一個受過正規(guī)教育的成員。
等到達依多十歲的曾孫達度·維薩拉(Tatu Vesala)2013年正式入學的時候,他必須完成至少九年義務教育。達度今年已經(jīng)五年級了,很喜歡上學,他的夢想是當一個演員。
達依多的三代晚輩剛好見證了芬蘭學校教育體系的發(fā)展歷程。每一代人的教育程度都比上一代更進一步。芬蘭教育體系如今已經(jīng)受到全世界的矚目。在經(jīng)合組織成員國所進行的聯(lián)合研究項目PISA(國際學生評估項目)研究中,芬蘭學生的測評成績一直穩(wěn)居前茅。
國際間的學校橫向比較不一定能說明問題,但芬蘭學生在評估中的良好表現(xiàn)的確是建立在一系列扎實的基石之上的。芬蘭人對待教育態(tài)度積極,尊師重教蔚為風氣。
百年樹人
二十世紀之初,芬蘭農(nóng)村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能上學。1921年芬蘭制定了《義務教育法》,目標是所有兒童達到小學課程綱要的要求。在四年級的學業(yè)完成之后,成績達標、家庭有經(jīng)濟能力的孩子可申請就讀于文法學校。
達依多盡管成績好,繼續(xù)上學的機會卻只能失之交臂。于是他小小年紀就開始了“職業(yè)生涯”,先后做過很多種工作,當過警察,也做過房地產(chǎn)中介。達依多的兒子、現(xiàn)年66歲的亞樂莫·維薩拉(Jarmo Vesala)的人生道路也頗為相似:他剛剛從加油站老板的職位上退休。
亞樂莫受教育的經(jīng)歷是從1956年的赫爾辛基開始的。他入學兩年之后芬蘭頒布了《小學法》,將原來的義務教育年限增加了兩年。就這樣,亞樂莫這一代人念書的年份已經(jīng)比他們的父輩長很多了。
芬蘭的學校體系在七十年代中經(jīng)歷了近乎徹底的改革,小學與文法學校成為歷史,綜合學校的時代從此開啟。改革以九年制綜合學校取代了小學加文法學校的傳統(tǒng)體系,綜合學校分前六年的低年級階段與后三年的高年級階段。
綜合學校體系從1972年開始在芬蘭逐步推行。這一年剛好是亞樂莫的兒子亞里·維薩拉(Jari Vesala)開始上學讀書的年份,他今年47歲。
綜合學校改革在當時是一個熱議話題,但對亞里來說,新的學校體系就是他要走的學習之路。
“對我來說,綜合學校是接受教育的唯一選擇?!眮喞镎f道。
天下是有免費午餐的
在芬蘭學校體系的成功之道當中,學生午餐是其中的組成部分。1948年芬蘭頒行了關于學校餐飲的法律,規(guī)定市政府必須為在校學生提供一周六頓(當時一周七天只有周日休息)免費午餐。
如今,在一周五個學校日中,所有學前班和綜合學校的學生以及高中生都能享用免費的午餐。
“五十年代中,學校的午餐供應就已經(jīng)幾乎達到今天的水平了。中午一到點,大家一起開飯。我所受到的家教是,自己盤子里的飯菜統(tǒng)統(tǒng)必須吃干凈?!?達依多的兒子亞樂莫回憶說。
“那時學校里聲名最惡劣的一道菜是蒔蘿燉肉。我是全班唯一能把自己那一份全部吃下去的人。”亞樂莫咧著嘴憨笑道。
時過境遷,如今學校菜譜里已經(jīng)不再有蒔蘿燉肉了,菜色全都與時俱進,采納了營養(yǎng)學家的建議。如今,一周五個學校日里每天都有免費午餐供應。
“零零后”學生達度對學校食堂里的飯菜很滿意。
“一般說來吃得還不錯。比方說,火腿配土豆燉鍋就是我喜歡的。味道又好,東西又好?!?
土方承包商亞里也對當年的學校午餐贊不絕口。
“學校午餐留給我的記憶非常美好。直到今天學校里的飯菜還是很好金事實上,父親和我現(xiàn)在還去我們正在進行土方作業(yè)的工地附近的那個學校搭伙吃午飯。價格公道,吃得很健康,而且味道真的很好。”亞里說。
“學校食堂每天要同時為700名學生供應午餐,我由衷地佩服他們。”亞樂莫說。
有評估,不打分
從達依多念書的時候起,芬蘭學校一直使用4-10分的評分體系為學生每年總評兩次,10分是滿分。
“我那時候是‘7分專業(yè)戶’?!眮啒纺沁@樣總結他的學生時代的。
評分的依據(jù)是測驗和課堂表現(xiàn)。五十年代唯一的口試是唱歌考試,每個學生必須輪流站到全班面前唱歌。
近年來,評分體系已經(jīng)從數(shù)字等級評分轉向了字母等級評定。達度迄今為止得到的評估都是用字母表示的。
“例如,去年春天我在進階德語測驗中得了個A。我的課堂操行是B,不過學習積極性是A+?!笨瓷先ヂ斆鳈C靈的達度小朋友解釋道。
爺爺亞樂莫很羨慕達度能學好幾門外語。他自己讀書的時候沒機會學任何外國語言。
“我們這十歲的孩子又能講英文又能講德語!”亞樂莫贊嘆道。
達度從四年級開始學德語,英語則是在二年級的半中間開始學的。根據(jù)新的核心課程教學大綱,達度明年升六年級之后就要開始學瑞典語了,也就是說,在學校的六年時間里,達度將學習三門外語。
學習多元化
通過四代人的故事可以看出,學校教育的基本原則一百年來并沒有改變,但學校體系在不斷地推陳出新。未來將進一步重塑芬蘭學校體系的重大改革就是新核心課程綱要的出臺。綜合學校初級階段已從2016年秋開始采用這一綱要了。
近年來的新舉措之一是將跨學科的基于現(xiàn)象的學習引入課堂。達度接受采訪之前剛剛從學校放學回來。今天班級舉辦了一個旅游展,學生們在課堂上計劃和組織這個旅游展,各自向同班同學推薦旅游目的地,介紹各個國家的文化。
“今天早上達度是拎著我們的舊皮箱去上學的,那箱子大得都能裝得下他了?!眮啒防镎f。他解釋說那只舊皮箱是旅游展的道具之一。
黑板不見了
新的學習方法對學校的設施也產(chǎn)生了影響。教學法的焦點從收集信息轉向學習技能的學習,課堂設置也隨之發(fā)生了轉型。過去是教師站在黑板前、講臺后,面對學生講課,學生整整齊齊地“排排坐”。今天,教室變成了開放式的,而且格局可以改變調整。因為無線網(wǎng)絡和數(shù)字化的應用,教師也不再站在“講壇”上宣講了。
達度的教室里不再有黑板與粉筆的蹤影。教室里教師的書桌上放著一臺數(shù)碼相機,用來在智能白板上顯示教學材料。教師還可以用自己的電腦播放視頻,有時候也會要求學生使用平板電腦或電腦。
“比方說,我們涂色或畫畫的時候就可以打開平板電腦,照著里面的樣子畫?!边_度說。
信息擷取技能是通過作陳述來練習的,陳述練習常常兩兩結對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
如今部分課本已經(jīng)完全電子化了。達度14歲的哥哥萊韋·維薩拉(Leevi Vesala)從學校領到了一臺平板電腦。大部分學習材料都以電子版的形式存儲在里面。
“如今的年輕人真是不得了?!?6歲的達依多感嘆道。
“他們能學到那么多知識,他們的學習能力讓我佩服得不得了!”
以上就是學校百科網(wǎng)的小編對《這就是芬蘭》:四代人的教育歷程以及它的詳細介紹與分析,相信大家看完之后都已經(jīng)對這方面有了更詳細的認識與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