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無條件基本收入實驗:烏托邦照進現(xiàn)實,還是福利國家的挽歌?


近年來國際上的“無條件基本收入”討論,與芬蘭的實驗之間存在著不小的鴻溝。芬蘭實驗的終極目的是更多的稅收收入,而“無條件基本收入”的終極理念則是希望人們能夠擁有更多的自由。

芬蘭無條件基本收入實驗:烏托邦照進現(xiàn)實,還是福利國家的挽歌?

x330.jpg" alt="" />

芬蘭無條件基本收入實驗:烏托邦照進現(xiàn)實,還是福利國家的挽歌?



芬蘭無條件基本收入實驗:烏托邦照進現(xiàn)實,還是福利國家的挽歌?



“無條件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或Universal Basic Income,簡稱UBI)是一個興起于上世紀八十年代歐洲的概念,但它的思想源頭其實可追溯至更早的中世紀。相比于與收入水平掛鉤的、“有條件”的社會福利,它提倡國家為公民提供“無條件的”基本收入——不論貧富、年齡、性別、健康與否,全體公民均一致享有同等數(shù)額的基本收入。過去,它一直被認為是烏托邦式的構想;隨著發(fā)達國家紛紛面臨后工業(yè)轉型,勞動者的工作形態(tài)也將發(fā)生巨大改變,“無條件基本收入”作為在社會保障層面應對自動化時代的方案被再度提及。在硅谷,馬斯克、扎克伯格等科技領袖多次為UBI背書;在歐洲,“無條件基本收入”已經(jīng)進入多個黨派的綱領,并在瑞士引發(fā)了公投、在芬蘭上馬了實驗;在印度,“無條件基本收入”實現(xiàn)了它在發(fā)展中國家的第一次落地。在這個系列報道中,從思想奠基人到政策制定者再到實驗參與者,我們嘗試為你呈現(xiàn)這一浪潮的不同側面。

尤哈(Juha Järvinen)一家,居住在芬蘭西部小鎮(zhèn)Kurikka近郊的一灣森林里。這里鄰近北極圈,在天亮得很晚的冬日清晨,尤哈也會很早起身,為剛值完夜班的護士妻子燒一頓簡實的早飯,然后叫醒熟睡的六個孩子、再把其中五個送上學校巴士。待妻子睡下,尤哈便捎上未滿學齡的小兒子,鉆到院子另一頭的工作室里呆上一整天。那個小天地里活躍著他的藝術細胞和手工天分。在與我們見面的前一周,他剛以近千美元的價格售出了一只自制的薩滿木鼓。他還從Airbnb的模式中獲得靈感,正考慮把工作室擴展成一個專供藝術家們旅居創(chuàng)作的地方,并取名為“Artbnb”。

“兩年以前,我還無法想象這一切?!庇裙嬖V記者,一邊把柴火塞到燒得正旺的壁爐里,“無條件的基本收入讓我重新變成了一個自由的人?!?

38歲的尤哈是一位獨立藝術創(chuàng)作者,也是一位長達六年的失業(yè)金領取者。和很多長期失業(yè)者一樣,他在一段不短的時間里身陷“高福利的貧窮陷阱”——福利國家的制度設計規(guī)定了政府補貼要與個人收入掛鉤,勞動收入增加時補貼會相應下降、而勞動所得又需課稅,于是導致了有些低收入者“工作后還不如靠補貼生活”的怪象。大量勞動人口因此不愿進入就業(yè)市場、而是長期單純靠政府救濟生活。北歐幾國均受此困擾,在芬蘭,這個數(shù)字是17.5萬人,占總勞動人口的10%。

在“渴望重新開始工作”和“擔憂工作后福利減少”之間徘徊了多年的尤哈,感覺自己像是一只“困獸”。轉機出現(xiàn)在2016年11月,一封從赫爾辛基寄來的信打破了這種進退兩難。芬蘭政府決定開展一項為期兩年的“無條件基本收入”( 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簡稱UBI)實驗,從17.5萬長期失業(yè)者中隨機抽取2000人,每月無條件發(fā)放560歐元(約4400元人民幣),檢測是否會提高勞動參與率。尤哈,就是被選中的2000人之一。

從2017年1月開始,尤哈便擁有了一個更為人所知的身份:芬蘭UBI實驗的被試者。芬蘭是第一個開始此項實驗的歐洲國家,過去一年里,抱著對UBI的興趣而登門的國內外媒體絡繹不絕。大家隱隱感到,尤哈作為“小白鼠”參與的這個社會實驗,很有可能將重塑整個西方的未來。

seline;font-style:inherit;font-size:20px;font-family:inherit;"> 推入臺前:芬蘭緣何首個落地?

國家無條件給公民發(fā)錢,長久以來都被認為是一種社會主義式的烏托邦構想。反對者批評它違反常識:理念層面,如果不管工作與否都能享受同樣的收入,這不僅有違公平、也將給“懶人們”提供更多不勞而獲的激勵;實踐層面,“全民皆有”的設計可能產(chǎn)生比現(xiàn)有福利制度高得多的賬單,錢從哪來仍未看到令人信服的答案。而支持者則堅稱,現(xiàn)代社會中已經(jīng)存在大量沒有工資但極其重要的工作(如家庭主婦),收入本就不是衡量貢獻的唯一標準;更何況,即將到來的自動化時代很有可能會取代掉大部分現(xiàn)有工作,社會保障層面該如何應對,UBI是目前可見的最好方式。

“何不先做一個小規(guī)模的實驗?”芬蘭總理辦公室專責UBI實驗的高級顧問卡納瓦(Markus Kanerva)告訴記者,從上世紀80年代興起的UBI討論雖然近年來甚囂塵上,但始終只停在哲學爭辯和數(shù)理計算的層面,一直缺乏實證的數(shù)據(jù)。雖然在法國、荷蘭等地也有政客提出過要通過實驗來試水UBI,但卻是在芬蘭實現(xiàn)了首次真正落地?!胺姨m的福利傳統(tǒng)相對穩(wěn)健,除此之外你不能忽視,芬蘭擁有可能是全歐洲最濃厚的實驗文化?!笨{瓦表示,他還創(chuàng)立了一家頗受歡迎的網(wǎng)站,長期專門搜集各種新鮮的社會實驗想法。

民意則是另一個重要的基礎?!拔覀兓撕荛L時間,才讓UBI在芬蘭變成了社會共識的一部分?!?UBI倡議人士樂托(Otto Lehto)告訴記者,他曾擔任“基本收入全球網(wǎng)絡”(Basic Income Earth Network,簡稱BIEN)的芬蘭分部協(xié)調人。成立于上世紀80年代的BIEN致力于在全世界范圍內推廣UBI理念,曾成功推動了2016年瑞士關于無條件基本收入的公投,盡管那次公投以失敗告終。在芬蘭,BIEN花了近十年的時間來動員民意,才最終讓UBI出現(xiàn)在了政府議程之中。樂托表示,盡管芬蘭是世界上最早討論UBI的國家之一,但也是最近幾年才達到“大街上的每個人都知道UBI是什么”。一份2015年9月的調查顯示,69%的芬蘭公民支持UBI。

而在社會保障專家、實驗設計者之一西拉莫(Heikki Tuomas Hiilamo)看來,UBI實驗在芬蘭的開展有著現(xiàn)實的偶然性?!耙粋€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是中間黨(centre party)在2015年贏下了芬蘭議會選舉?!蔽骼獙τ浾弑硎?。中間黨是光譜上的中右翼政黨,選民基本盤是芬蘭農民?!稗r民的收入本來就不是像工人那樣跟雇傭關系掛鉤,他們從現(xiàn)有的福利制度中獲益較少,所以強調UBI天然受到農民擁戴。”西拉莫說,“勝選的西皮萊(Juha Sipilä)本人也希望自己可以看起來’進步’(progressive)一點。”

西皮萊是中間黨黨魁,從2015年擔任芬蘭總理至今,開展UBI實驗是他的核心競選綱領之一?!靶鹿偕先稳鸦稹钡乃谏吓_后即刻宣布要開展UBI實驗,并通過一次公開競標選定了組織實驗的機構——芬蘭社會保險機構(簡稱Kela)。此前,Kela的主要職責便是向失業(yè)人口發(fā)放救濟金、審核補貼資格、提供就業(yè)相關的培訓?!皠e忘了,這畢竟是個實驗?!比虆⑴c了實驗設計的西拉莫說,“Kela擁有完整的失業(yè)人口數(shù)據(jù)庫,對設計實驗的科學家們來說這太重要了。”

x330.jpg" alt="" />




“無條件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或Universal Basic Income,簡稱UBI)是一個興起于上世紀八十年代歐洲的概念,但它的思想源頭其實可追溯至更早的中世紀。相比于與收入水平掛鉤的、“有條件”的社會福利,它提倡國家為公民提供“無條件的”基本收入——不論貧富、年齡、性別、健康與否,全體公民均一致享有同等數(shù)額的基本收入。過去,它一直被認為是烏托邦式的構想;隨著發(fā)達國家紛紛面臨后工業(yè)轉型,勞動者的工作形態(tài)也將發(fā)生巨大改變,“無條件基本收入”作為在社會保障層面應對自動化時代的方案被再度提及。在硅谷,馬斯克、扎克伯格等科技領袖多次為UBI背書;在歐洲,“無條件基本收入”已經(jīng)進入多個黨派的綱領,并在瑞士引發(fā)了公投、在芬蘭上馬了實驗;在印度,“無條件基本收入”實現(xiàn)了它在發(fā)展中國家的第一次落地。在這個系列報道中,從思想奠基人到政策制定者再到實驗參與者,我們嘗試為你呈現(xiàn)這一浪潮的不同側面。

尤哈(Juha Järvinen)一家,居住在芬蘭西部小鎮(zhèn)Kurikka近郊的一灣森林里。這里鄰近北極圈,在天亮得很晚的冬日清晨,尤哈也會很早起身,為剛值完夜班的護士妻子燒一頓簡實的早飯,然后叫醒熟睡的六個孩子、再把其中五個送上學校巴士。待妻子睡下,尤哈便捎上未滿學齡的小兒子,鉆到院子另一頭的工作室里呆上一整天。那個小天地里活躍著他的藝術細胞和手工天分。在與我們見面的前一周,他剛以近千美元的價格售出了一只自制的薩滿木鼓。他還從Airbnb的模式中獲得靈感,正考慮把工作室擴展成一個專供藝術家們旅居創(chuàng)作的地方,并取名為“Artbnb”。

“兩年以前,我還無法想象這一切?!庇裙嬖V記者,一邊把柴火塞到燒得正旺的壁爐里,“無條件的基本收入讓我重新變成了一個自由的人?!?

38歲的尤哈是一位獨立藝術創(chuàng)作者,也是一位長達六年的失業(yè)金領取者。和很多長期失業(yè)者一樣,他在一段不短的時間里身陷“高福利的貧窮陷阱”——福利國家的制度設計規(guī)定了政府補貼要與個人收入掛鉤,勞動收入增加時補貼會相應下降、而勞動所得又需課稅,于是導致了有些低收入者“工作后還不如靠補貼生活”的怪象。大量勞動人口因此不愿進入就業(yè)市場、而是長期單純靠政府救濟生活。北歐幾國均受此困擾,在芬蘭,這個數(shù)字是17.5萬人,占總勞動人口的10%。

在“渴望重新開始工作”和“擔憂工作后福利減少”之間徘徊了多年的尤哈,感覺自己像是一只“困獸”。轉機出現(xiàn)在2016年11月,一封從赫爾辛基寄來的信打破了這種進退兩難。芬蘭政府決定開展一項為期兩年的“無條件基本收入”( 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簡稱UBI)實驗,從17.5萬長期失業(yè)者中隨機抽取2000人,每月無條件發(fā)放560歐元(約4400元人民幣),檢測是否會提高勞動參與率。尤哈,就是被選中的2000人之一。

從2017年1月開始,尤哈便擁有了一個更為人所知的身份:芬蘭UBI實驗的被試者。芬蘭是第一個開始此項實驗的歐洲國家,過去一年里,抱著對UBI的興趣而登門的國內外媒體絡繹不絕。大家隱隱感到,尤哈作為“小白鼠”參與的這個社會實驗,很有可能將重塑整個西方的未來。

seline;font-style:inherit;font-size:20px;font-family:inherit;"> 推入臺前:芬蘭緣何首個落地?

國家無條件給公民發(fā)錢,長久以來都被認為是一種社會主義式的烏托邦構想。反對者批評它違反常識:理念層面,如果不管工作與否都能享受同樣的收入,這不僅有違公平、也將給“懶人們”提供更多不勞而獲的激勵;實踐層面,“全民皆有”的設計可能產(chǎn)生比現(xiàn)有福利制度高得多的賬單,錢從哪來仍未看到令人信服的答案。而支持者則堅稱,現(xiàn)代社會中已經(jīng)存在大量沒有工資但極其重要的工作(如家庭主婦),收入本就不是衡量貢獻的唯一標準;更何況,即將到來的自動化時代很有可能會取代掉大部分現(xiàn)有工作,社會保障層面該如何應對,UBI是目前可見的最好方式。

“何不先做一個小規(guī)模的實驗?”芬蘭總理辦公室專責UBI實驗的高級顧問卡納瓦(Markus Kanerva)告訴記者,從上世紀80年代興起的UBI討論雖然近年來甚囂塵上,但始終只停在哲學爭辯和數(shù)理計算的層面,一直缺乏實證的數(shù)據(jù)。雖然在法國、荷蘭等地也有政客提出過要通過實驗來試水UBI,但卻是在芬蘭實現(xiàn)了首次真正落地。“芬蘭的福利傳統(tǒng)相對穩(wěn)健,除此之外你不能忽視,芬蘭擁有可能是全歐洲最濃厚的實驗文化?!笨{瓦表示,他還創(chuàng)立了一家頗受歡迎的網(wǎng)站,長期專門搜集各種新鮮的社會實驗想法。

民意則是另一個重要的基礎?!拔覀兓撕荛L時間,才讓UBI在芬蘭變成了社會共識的一部分?!?UBI倡議人士樂托(Otto Lehto)告訴記者,他曾擔任“基本收入全球網(wǎng)絡”(Basic Income Earth Network,簡稱BIEN)的芬蘭分部協(xié)調人。成立于上世紀80年代的BIEN致力于在全世界范圍內推廣UBI理念,曾成功推動了2016年瑞士關于無條件基本收入的公投,盡管那次公投以失敗告終。在芬蘭,BIEN花了近十年的時間來動員民意,才最終讓UBI出現(xiàn)在了政府議程之中。樂托表示,盡管芬蘭是世界上最早討論UBI的國家之一,但也是最近幾年才達到“大街上的每個人都知道UBI是什么”。一份2015年9月的調查顯示,69%的芬蘭公民支持UBI。

而在社會保障專家、實驗設計者之一西拉莫(Heikki Tuomas Hiilamo)看來,UBI實驗在芬蘭的開展有著現(xiàn)實的偶然性。“一個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是中間黨(centre party)在2015年贏下了芬蘭議會選舉?!蔽骼獙τ浾弑硎?。中間黨是光譜上的中右翼政黨,選民基本盤是芬蘭農民?!稗r民的收入本來就不是像工人那樣跟雇傭關系掛鉤,他們從現(xiàn)有的福利制度中獲益較少,所以強調UBI天然受到農民擁戴?!蔽骼f,“勝選的西皮萊(Juha Sipilä)本人也希望自己可以看起來’進步’(progressive)一點?!?

西皮萊是中間黨黨魁,從2015年擔任芬蘭總理至今,開展UBI實驗是他的核心競選綱領之一。“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他在上臺后即刻宣布要開展UBI實驗,并通過一次公開競標選定了組織實驗的機構——芬蘭社會保險機構(簡稱Kela)。此前,Kela的主要職責便是向失業(yè)人口發(fā)放救濟金、審核補貼資格、提供就業(yè)相關的培訓。“別忘了,這畢竟是個實驗。”全程參與了實驗設計的西拉莫說,“Kela擁有完整的失業(yè)人口數(shù)據(jù)庫,對設計實驗的科學家們來說這太重要了?!?

3月22日,芬蘭總理西皮萊到達比利時布魯塞爾,出席歐盟峰會。

seline;font-style:inherit;font-size:20px;font-family:inherit;"> 方案初定:免費的錢會否讓人變懶?

UBI牽涉到社會的方方面面,福利、稅收、保險、物價等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要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展開一個有建設意義的社會實驗,測什么、怎么測、多少人、每人多少錢,都變成了需要精密計算、錙銖取舍的問題。

對芬蘭政府來說,實驗的目標從一開始就很清晰:擁有基本收入是否會對長期失業(yè)者重回勞動市場有積極影響?長期失業(yè)者是指最近一次失業(yè)達到兩年以上的勞動人口,這占據(jù)了芬蘭勞動人口10%的長期失業(yè)者是多屆政府的“燙手山芋”。一方面,福利設計導致一些低收入者工作以后還不如完全靠政府補貼,因此缺乏重返工作的經(jīng)濟動力;另一方面,多項研究已經(jīng)顯示,長期失業(yè)者將在職場上面臨比短期失業(yè)者多得多的挑戰(zhàn),“想回但回不去”。在經(jīng)濟危機、老齡化社會加劇的背景下,如何提供足夠的激勵讓長期失業(yè)者重回勞動市場,成為了歷屆芬蘭政府的心頭之痛。

“工作后不會失去原有的補貼,這能夠打消長期失業(yè)者重返職場的顧慮?!眹@著這個假設,政府派出的UBI小組與Kela一起做了可行性調查,并在多個實驗模型中最終定下了一個:從Kela的長期失業(yè)者數(shù)據(jù)庫中,在全國范圍內隨機選擇2000人,年齡在26-66歲之間;芬蘭政府斥資2000萬歐元(約1億5千萬人民幣),每人每月無條件發(fā)放560歐元,為期兩年,無需納稅,除失業(yè)金外的其他福利(如生育補貼等)不受影響。為了保證被選中的人都能參與實驗,芬蘭憲法委員會甚至還專門通過了一部UBI實驗法,將參與實驗變成了公民的法定義務。

“不一定所有被選中的人都心甘情愿參與這個實驗?!庇裙@樣表示,“我原來的失業(yè)金是每月640歐元,在芬蘭那只能讓你滿足最最基本的生活。參加UBI實驗后補貼看起來是變少了,但我仍然很高興,因為我終于可以再有別的工作而不擔心失去原有的補貼?!?


UBI被試者尤哈在他的工作室里。

在參與實驗的一年多時間里,尤哈先后開始了木鼓工藝、視頻制作等多項生意,收入成倍增長。在許多媒體看來,尤哈的現(xiàn)身說法似乎駁斥了一些UBI反對者的論調:“無條件的收入會讓人變懶。”

但在卡納瓦看來,現(xiàn)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距離實驗結束的2018年12月仍有數(shù)月。在兩年實驗期內政府不與被試者有任何聯(lián)系,這是Kela在設計實驗之初就定下的規(guī)則,意在不給被試者任何外在的干擾、從而保證實驗數(shù)據(jù)的純潔性。實驗效果的評估將由Kela的專家組在實驗結束后通過訪談被試者來進行。

出于保護隱私、降低實驗干擾的目的,Kela還拒絕對媒體透露任何關于被試者的信息。作為為數(shù)不多幾個能被公開找到的UBI被試者,最先在社交媒體上“火起來”的尤哈因此成為了記者們爭先訪問的對象?!坝裙墓适掠卸啻蟠硇裕覀儾坏枚??!笨{瓦透露,在2000位被試者中,目前接受過媒體采訪的人不超過10個,大多數(shù)的被試者仍處在公共視野之外。

seline;font-style:inherit;font-size:20px;font-family:inherit;"> 爭議不斷:倉促施行、預算不足

正如UBI的理念一出世便爭議不斷,伴隨著芬蘭UBI實驗的爭議也從未停止。在芬蘭國內,對于實驗的批評主要來自于三個方面:不夠多樣化的被試群體、缺乏社群效應以及缺乏與稅收相關的調整。

該實驗被試的群體均為長期失業(yè)者、沒有包含低收入者——這在芬蘭左翼聯(lián)盟黨顧問科夫拉科索(Dan Koivulaakso)看來,“結果是非??深A測的,根本沒必要用實驗來證明?!笨品蚶扑鲗τ浾弑硎?,“即使他們最后都回到了勞動市場,也沒法說明太多問題?!倍枰粰z測的,則是UBI對于低收入者勞動意愿的影響:如果這些人獲得了無條件的基本收入,是否會選擇退出勞動市場?左翼聯(lián)盟黨(Left Alliance)在芬蘭議會中擁有16席,以倡導國家對福利、教育的投入為主要綱領。

而全國范圍內隨機挑選的被試者們之間彼此沒有聯(lián)系,無法檢測社群效應,這在不少學者看來也將讓實驗效果大打折扣?!叭绻従踊蛘呒胰艘餐瑯酉碛蠻BI,對人的決策會有很大影響。但現(xiàn)在被試者們更像是一個個孤島。從純研究的角度來說,隨機挑選是很好的。但我們總還是希望能看到關于UBI整體效應的全景,因為它的實踐最終將是在社群中發(fā)生?!蔽骼硎尽?

而最嚴厲的批評恐怕要來自稅務專家。UBI的賬單最終需要納稅人來買單,因此UBI如能真正實行一定也伴隨著相關稅收政策的調整,但目前的實驗中完全沒有涉及到稅收調整,沒法檢測在擁有UBI、但收入稅增加的情況下人們的勞動意愿,也沒法為經(jīng)濟學家提供更多關于稅收與供求彈性的數(shù)據(jù)。“理念上大多數(shù)人都覺得這是個好主意,但只要想到自己需要付更多的稅來支持這個系統(tǒng),很多人就會不情愿了?!笨{瓦表示。


稅收水平調整會影響民眾對于UBI的意愿。完全不提及稅率時,民眾意愿最高。隨著稅率的提高、民眾對于UBI的意愿在下降。

參與了UBI實驗可行性調查的Kela前研究員普卡(Ville-Veikko Pulkka)告訴記者,上述問題在2016年的調查報告中其實都有呈現(xiàn)。但在最終實行時,由于時間的倉促(政府急于讓實驗在2017年初上馬)、預算的不足(2000萬歐元已是財務上限、還需Kela補齊剩余部分),報告給出的許多建議都沒有被采納。對于之后能否再有延展實驗,普卡感到不太樂觀,預算是主要的考慮。同時,將于2019年4月舉行的下一屆芬蘭議會選舉目前也尚未明朗,選舉結果無疑將會影響后續(xù)的實驗。

而在國際上,更加針鋒相對的批評來自于左翼學者和UBI運動者們。哲學家范·帕里斯(Phillippe van Parijs)認為,雖然實驗落地是件值得肯定的事情,但實驗設計中充斥著的功利主義與真正的UBI理念背道而馳。范·帕里斯是UBI理念的奠基人之一,在成名之作《A Real Freedom for All》中,他堅定地認為人們應該有選擇自己想要從事的工作的自由,而UBI的目的之一是讓人能夠逐漸實現(xiàn)那樣的自由。

seline;font-style:inherit;font-size:20px;font-family:inherit;"> 轉型之殤:福利國家的挽歌

芬蘭政府以降低失業(yè)率為目標而開展的UBI實驗,與左翼學者們“為了人的真正自由”而倡導的UBI,似乎并不完全是同一件事。在西拉莫看來,這二者之間的分歧正好反映了這場實驗的本質:它是在為北歐現(xiàn)有的福利制度尋找修補的可能,而并非是在探索一種全新的分配方式。倉促施行的實驗背后,正是遭遇了經(jīng)濟危機的北歐福利國家不得不轉型的現(xiàn)實。

福利國家需要轉型的呼聲由來已久,甚至已經(jīng)成為了左右翼黨派的共識。UBI實驗在芬蘭同時獲得了來自左右翼的支持:右翼黨派抱怨它制度成本太高,龐大的機構工作人員每年要耗費許多行政成本,“一刀切”的UBI可以提高效率、節(jié)省開支;左翼黨派則批評它并沒有幫助到最需要幫助的人,補貼的名目繁多常讓許多窮人不知道自己可以符合哪項,而申請的復雜冗長在讓人望而生畏的同時、還常讓受助對象尊嚴掃地。西拉莫認為,這其實側面反映了當前福利制度的“左右不討好”,改革已經(jīng)迫在眉睫。

但更現(xiàn)實的轉型動力,恐怕還是來自于過去十年間的兩次經(jīng)濟危機。一直以來,北歐模式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一點是,即使在經(jīng)濟危機中它似乎也能表現(xiàn)穩(wěn)健。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完全不受影響。北歐諸國中,經(jīng)濟相對缺乏韌性的芬蘭便受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和2011年歐債危機的雙重沖擊,并在2012至2014年期間陷入嚴重衰退,至今仍未完全恢復,而首當其沖的便是失業(yè)率居高不下的問題。


芬蘭的失業(yè)率一直略高于鄰國瑞典、低于歐盟平均水平。但從2012年開始出現(xiàn)直線上升,并于2015年超過了歐盟平均水平

西拉莫指出,芬蘭的高福利是以高稅收為支撐的,有大量基于雇傭關系的納稅人付錢是系統(tǒng)運轉的前提。當太多人被放逐在納稅系統(tǒng)之外、經(jīng)濟又遇到下行時,福利國家便會很吃力。芬蘭政府于是希望,可以通過修復傳統(tǒng)福利系統(tǒng)中的漏洞來鼓勵人們重回就業(yè)市場、從而增加稅收收入。UBI實驗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引入的。

反觀近年來國際上的UBI討論,卻與芬蘭的實驗之間存在著不小的鴻溝。來自硅谷一派的聲音——也是當前的主流聲音——完全是將UBI放在應對自動化時代的框架下來看的,要為“機器人取代了人類工作”的社會做準備。所以人們拼命想為UBI的財政來源找到一些新靈感:增加資本稅、調整知識產(chǎn)權稅、甚至是創(chuàng)設機器人稅。但不管怎樣,都不太可能會延用現(xiàn)有的、以人類勞動為支撐的勞動所得稅。

然而芬蘭的實驗基本還是延續(xù)了”勞動所得稅來支付福利系統(tǒng)”的思路,并沒有太多提及自動化經(jīng)濟的面向。在西拉莫看來,這不僅是迫于國內改革壓力而導致的短視,也是繼諾基亞衰落之后,芬蘭在過去十余年里逐漸跌落出世界高科技前沿的表現(xiàn)。

“可以說,芬蘭的UBI實驗不僅一點也不‘烏托邦’,它甚至還是非常實用主義的?!蔽骼硎?,“芬蘭UBI實驗的終極目的是,更多的稅收收入;而UBI的終極理念則是,希望人們能夠擁有更多的自由。”

對于像尤哈一樣的被試者來說,為期兩年的實驗將在八個月后終止。那之后,實驗人員將對他們的生活狀況進行長達十年的跟蹤記錄。尤哈表示自己并不擔心實驗的結束,因為現(xiàn)在生意進行得還不錯。對他來說,不管實驗的終極目的是什么,他自己已經(jīng)通過實驗找到了通往自由生活的大門。

以上的文章內容芬蘭無條件基本收入實驗:烏托邦照進現(xiàn)實,還是福利國家的挽歌?就是小編最近整理出來的,大家可以互相討論吐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哦~!查看更多相關文章請訪問學校百科網(wǎng)

網(wǎng)上報名
  • 姓名:
  • 專業(yè):
  • 層次: ??分數(shù):
  • 電話: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644062549@qq.com刪除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tengyi6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