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家連續(xù)兩年被評為“最幸福國家”


《2019年全球幸福報告》出爐,芬蘭居于榜首。
這是芬蘭連續(xù)第二年被評為“最幸福的國家”了。

“幸福報告”的評比指標(biāo)包括:
人均GDP、社會支持、人均壽命、社會自由度、寬容度以及腐敗程度。
另外,它還需要參考人們實際的生活狀態(tài),讓受訪者對自己的生活打分。

有趣的是,芬蘭人對這個結(jié)果不太相信。
他們內(nèi)斂,嚴(yán)肅,社恐,淡漠,有時還有些悲觀……

但這或許是因為他們并不追求快樂。



這個國家連續(xù)兩年被評為“最幸福國家”


這個國家連續(xù)兩年被評為“最幸福國家”



這個國家連續(xù)兩年被評為“最幸福國家”

《薄暮之光》


舞蹈演員泰爾瓦邁基說:
“與其說芬蘭人心里覺得自己很幸福,倒不如說他們很知足”。

北歐一家智庫”幸福研究所“的CEO維京說,
“對芬蘭人來說,幸福是一種有節(jié)制的、均衡的,以及不怨天尤人的生活?!?br />
或者換句話說,
“芬蘭人是世界上不幸福程度最低的國民。
他們非常擅長于減少那些讓人不幸福的因素,比如說資金緊張,缺少醫(yī)療保障以及無家可歸,等等?!?br />

如果把幸福的標(biāo)準(zhǔn)等同于快樂、歡笑這些指標(biāo),芬蘭人不可能獲勝。
但如果認(rèn)可幸福要關(guān)注人內(nèi)心的平靜,關(guān)注生活質(zhì)量,那就是芬蘭人最拿手的了。


他們只在需要社交的時候社交

如果芬蘭人不說話,不是因為他們害羞,也不是他們在排斥你,
而是因為他們認(rèn)為當(dāng)下沒有說話的必要。

這一點與北歐設(shè)計有著相同之處,
芬蘭人在說話上也講究實用主義,或者說實在。

比如,芬蘭人不說“請”或者“excuse me”,
這讓外國人誤以為他們很粗魯,
而事實是,芬蘭語中并沒有這樣的詞匯。


芬蘭人也不擅長與人閑聊。
在他們眼中,“今天天氣真好”“你吃飯了嗎”這類搭訕,并沒有重大的意義。

有趣的是,在學(xué)校里,英語老師們甚至需要向?qū)W生們解釋“閑聊”的含義。
他們在課堂上練習(xí),學(xué)生們假裝彼此是偶遇的陌生人,并展開一段簡短的聊天。

一位在芬蘭教英語的老師說:
“我們會提前在板子上寫好適合閑聊的話題,
以防大家手足無措,不知道該聊些什么。
而且,這些話題是大家頭腦風(fēng)暴得出的,那對他們來說太難了?!?br />
在網(wǎng)上諸多芬蘭人解釋自己性格的文章中,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冷漠”理由:
芬蘭人如果不愿意交朋友,
那是因為他們“已經(jīng)擁有足夠的朋友了,生活中再沒有容納新朋友的位置了”。

就算你和芬蘭人是朋友,
他們也不會經(jīng)常在社交媒體上給你點贊,
在路上偶遇時甚至連一句“Hi”都不說。

這種實在、理性的考慮,
雖然降低了獲得快樂的幾率,
但也減少了試錯、被傷害、起沖突的可能。

就連在感情中,芬蘭人也不喜歡送花這種所謂浪漫的事情,
而是更喜歡送一些家里立刻就能用得上的可用物品。

芬蘭人很喜歡沉默

外國人或許會認(rèn)為,
芬蘭人在社交場合中的沉默讓人尷尬、不舒適。
但芬蘭人有保持沉默的理由。

雖然他們大多從6歲就開始上英語課,
但是,當(dāng)需要用一門外語(芬蘭的官方語言為芬蘭語和瑞典語)來表達自我時,
芬蘭人寧愿沉默,也不愿意因表達不準(zhǔn)確而沒能被完全理解。

芬蘭人也不喜歡在聊天過程中打斷別人,
所以,他們有時候會在談話中停頓很長一段時間,好讓別人有插話的機會。

也許是停頓時間相對較長吧……
外國人常常誤以為芬蘭人是在害羞,或者心情低落。

赫爾辛基大學(xué)的歐洲史教授Laura Kolbe說,
芬蘭人不認(rèn)為他們的安靜與缺乏日常交流是一件壞事。
相反,在芬蘭人眼中,沉默也是交流的方式之一,尤其是熟人之間。

至于芬蘭人為什么在陌生人面前保持沉默,
其實更多是出于尊重的考慮。

芬蘭人堅信,別人的自由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芬蘭人的噩夢》的作者說,
為什么要冒著讓別人不舒服的風(fēng)險而進行交談呢?

“我覺得芬蘭人很尊重個人空間。
如果你不認(rèn)識對方,
你就不會想要打擾對方。
因為對方也許正在享受他們的時光?!?br />
在《芬蘭人的噩夢》中,
作者就描繪了芬蘭人在社交場合里種種“噩夢般”的體驗,
很多都與避免和陌生人交談相關(guān):


via Facebook @finnishnightmares
“當(dāng)一個陌生人直視你的眼睛,
并微笑的時候……”


via Facebook @finnishnightmares
“在等公交車的時候,
有人站得離你太近了……”


但是!
只要芬蘭人開口說話,
就會非常誠懇友善。

在英語國家里,
人們問出“How are you”的時候,
并不會期待一個非常嚴(yán)肅的回答。
但如果芬蘭人真的開始問候彼此,
他們會認(rèn)真地回答這個問題,
告訴對方自己當(dāng)下生活的狀況。

這是芬蘭人很“分裂”的一個特點:
他們可以沉默、疏遠(yuǎn),
而一旦成為朋友,芬蘭人便會敞開心胸、十分忠誠,并且很會聊天。

一位名叫Laura Studarus的女士在BBC的專欄里寫到自己與芬蘭人成為朋友的經(jīng)過:
“我們先是在一起喝咖啡,
然后是一起吃晚飯,晚飯后又聊了4個小時,
政治、宗教、性、生活……
都是些老朋友才會聊的話題?!?br />
所以,不要被芬蘭人看似“內(nèi)向”的表面所迷惑了。
他們真正的性格特征被稱作“sisu”,
大意是他們堅韌且頑強。

也正因為此,
芬蘭人更看重不事張揚的勇氣與耐心,
而不是浮躁的開心感。

你也會發(fā)現(xiàn):
芬蘭人維持平靜的秘訣就在于社交的低能耗與高品質(zhì)。
與之相隨的,是整個社會的信任度非常之高。
有媒體曾做過一個測試,把錢包故意丟在街上,結(jié)果,完璧歸趙最多的城市就是芬蘭首都赫爾辛基。

和GDP等指標(biāo)相比,信任度和慷慨友善(比如減少社會不平等、幫助弱勢群體)更能從內(nèi)心帶來幸福的感覺。


而且,這個“幸福報告”包含了對外來移民的調(diào)查,他們的意見和芬蘭總?cè)丝谙嗤?br />有專家評論說,這說明幸福不是和芬蘭人民族性格掛鉤的,而是和這里的治理方式、人文精神有關(guān)。

《北歐理論看萬物:追求精彩人生》的作者帕塔寧說:
“芬蘭人的幸福并不在于跳舞或者微笑,也不是表現(xiàn)得很開心?!?br />芬蘭能夠獲選,是因為“幸?!标P(guān)乎的是生活的質(zhì)量,比如:
“你能否掌控自己的生活?”
“你是否有選擇的權(quán)利?”
“你有時間陪伴家人嗎?”
“你有安全感嗎?”
“你能否在社會上有所作為?”

當(dāng)我們?nèi)パ芯糠姨m人何以“最幸?!睍r,不妨也把這些問題時時問問自己。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strong>這個國家連續(xù)兩年被評為“最幸福國家”的全部內(nèi)容,更多精彩請繼續(xù)關(guān)注。

網(wǎng)上報名
  • 姓名:
  • 專業(yè):
  • 層次: ??分?jǐn)?shù):
  • 電話: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644062549@qq.com刪除

轉(zhuǎn)載注明出處:http://www.tengyi6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