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期去日本的僧人是誰


唐朝時期去日本的僧人是誰

唐朝時期去日本的僧人為鑒真,應(yīng)日本留學(xué)僧請求先后六次東渡,弘傳佛法,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交流。

唐朝時期去日本的僧人是誰

鑒真(688年—763年10月4日),唐朝僧人,俗姓淳于,廣陵江陽(今江蘇揚州)人,律宗南山宗傳人,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開山祖師,著名醫(yī)學(xué)家。曾擔任揚州大明寺主持,先后六次東渡日本,傳揚佛法。

唐朝時期去日本的僧人是誰

763年(廣德元年)10月4日,鑒真在唐招提寺圓寂,終年76歲。日本人民稱鑒真為“天平之甍”,意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時代文化的屋脊(比喻高峰、最高成就)。

唐朝時期去日本的僧人是誰

鑒真在中、日兩國都享有很高的聲譽。當其去世的消息傳回揚州的時候,揚州僧眾全體服喪三日,并在龍興寺行大法會,悼念鑒真。在日本,鑒真也享有國寶級人物的待遇。

1963年是鑒真去世一千二百年,中國和日本佛教界都舉行了大型紀念活動,日本佛教界還將該年定為“鑒真大師顯彰年”。

擴展資料

鑒真大師的歷史貢獻

唐代中國鑒真大師赴日,是當時日本朝野矚目之大喜事,鑒真大師赴日,經(jīng)歷千辛萬苦,第一次東渡,為風(fēng)暴巨浪所阻,滯留國內(nèi)歷時五載,方能重組船隊,作第二次東渡,時鑒真大師已雙目失明,仍決心不改,矢志東渡,果得成功,大受日本朝野歡迎。

鑒真不僅為日本帶去了佛經(jīng),還促進了中國文化向日本的流傳。在佛教、醫(yī)藥、書法等方面,鑒真對于日本都有深遠的影響。

鑒真在日本首次建立起了嚴格的戒律制度,使得日本佛教走上正軌,便利了政府對佛教的控制,杜絕了由于疏于管理而造成的種種弊端,促使佛教被確定成為日本的國家宗教。鑒真和其弟子所開創(chuàng)的日本律宗也成為南都六宗之一,流傳今日,尚有余輝。

鑒真熟識醫(yī)方明,當年光明皇太后病危之時,唯有鑒真所進藥方有效驗。據(jù)日本《本草醫(yī)談》記載,鑒真只需用鼻子聞,就可以辨別藥草種類和真假,他又大力傳播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的知識,留有《鑒上人秘方》一卷,因此,被譽為“日本漢方醫(yī)藥之祖”。

按照日本漢方野崎藥局主席野崎康弘的說法,鑒真曾將麻黃、細辛、芍藥、附子、遠志、黃芪、甘草、苦參、當歸、柴胡、川芎等36種藥材帶往日本并推動使用。

東渡日本的高僧是誰東渡日本的高僧是我國的鑒真和尚。早在1300年多年前,我國揚州地區(qū)有位叫鑒真的高僧,其用了10年的時間,在當時惡劣的航海環(huán)境下,跨越我國的東海海域到達了日本,從到達日本后,鑒真和尚開始了自己的傳教生涯:幫助日本確立僧侶制度,給天皇、皇太后授戒,給400個沙彌授戒,建立了日本律宗總本山——唐招提寺。
鑒真和尚是唐朝僧人,先后東渡日本六次(另一說為七次)。鑒真和尚(688年—763年6月25日),俗姓淳于,廣陵江陽(今江蘇揚州)人,律宗南山宗傳人,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開山祖師,著名醫(yī)學(xué)家、翻譯家。
鑒真和尚年十四時,就智滿禪師出家,研極三藏,尤精戒律。受日本入唐僧榮睿普照之請,與其徒一百八十四人至日本弘法,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交流。
742年,日本留學(xué)僧榮睿、普照到達揚州,懇請鑒真東渡日本傳授“真正的”佛教,為日本信徒授戒。當時,大明寺眾僧“默然無應(yīng)”,唯有鑒真表示“是為法事也,何惜身命”。遂決意東渡。

唐朝出使日本的中國僧人有哪些唐朝時,很多中國人為中日兩國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貢獻。他們當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鑒真。他不畏艱險,東渡日本,講授佛學(xué)理論,傳播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促進了日本佛學(xué)、醫(yī)學(xué)、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學(xué)界的尊敬。
鑒真是唐代高僧。俗姓淳于,揚州人,14歲出家大云寺,18歲時,由應(yīng)邀來揚州的南山律宗開創(chuàng)人道岸律師授菩薩戒。27歲,回揚州大明寺。在唐天寶年間屢次嘗試東渡赴日,10多年間共有6次,直到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第六次東渡才獲成功。
六次東渡
綜述
742年,日本留學(xué)僧榮睿、普照到達揚州,懇請鑒真東渡日本傳授“真正的”佛教,為日本信徒授戒。當時,大明寺眾僧“默然無應(yīng)”,唯有鑒真表示“是為法事也,何惜身命”。遂決意東渡。
第一次東渡
742年冬,鑒真及弟子21人,連同四名日本僧人,到揚州附近的東河既濟寺造船,準備東渡。時日本僧手中持有宰相李林甫從兄李林宗的公函,因此地方官揚州倉曹李湊也加以援助。不料鑒真一位弟子道航與一名師弟如海開玩笑說:“人皆高德行業(yè)肅清。如如海等少學(xué)可停卻矣”,如海信以為真,大怒,便誣告鑒真一行造船是與海盜勾結(jié),準備攻打揚州。當年海盜猖獗,淮南采訪使班景倩聞訊大驚,派人拘禁了所有僧眾,雖然很快放出,但是勒令日本僧人立刻回國,第一次東渡就此夭折。
第二次東渡
744年1月,作了周密籌備后,鑒真等17僧(包括潛藏下來的榮睿、普照),連同雇傭的“鏤鑄寫繡師修文鐫碑等工手”85人,共100余人再次出發(fā)。結(jié)果尚未出海,便在長江口的狼溝浦遇風(fēng)浪沉船。船修好后剛一出海,又遭大風(fēng),飄至舟山群島一小島,五日后眾人方被救,轉(zhuǎn)送明州余姚(今浙江寧波)阿育王寺安頓。開春之后,越州(今浙江紹興)、杭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各地寺院皆邀請鑒真前去講法,第二次東渡遂結(jié)束。
第三次東渡
結(jié)束了巡回講法之后,鑒真回到了阿育王寺,準備再次東渡。此事為越州僧人得知,為挽留鑒真,他們向官府控告日本僧人潛藏中國,目的是“引誘”鑒真去日本。于是官府將榮睿投入大牢,遣送杭州。榮睿途中裝病,偽稱“病死”,方能逃離。第三次東渡就此作罷。
第四次東渡
江浙一代既然不便出海,鑒真于是決定從福州買船出海,率30余人從阿育王寺出發(fā)。剛走到溫州,便被截住,原來鑒真留在大明寺的弟子靈佑擔心師父安危,苦求揚州官府阻攔,淮南采訪使遂派人將鑒真一行截回揚州。第四次東渡不了了之。
第五次東渡
748年,榮睿、普照再次來到大明寺懇請鑒真東渡。鑒真即率僧人14人,和工匠水手等共35人,陰歷6月28日從崇福寺出發(fā),再次東行。為等順風(fēng),出長江后鑒真一行在舟山群島一帶停留了數(shù)月,直到11月才能出海。在東海上,該船遭到強大北風(fēng)吹襲,連續(xù)漂流14天才看到陸地,16天后方能上岸,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漂流到了振州(今海南三亞),入大云寺安頓。鑒真在海南停留一年,為當?shù)貛チ嗽S多中原文化和醫(yī)藥知識,時至今日,三亞仍有“曬經(jīng)坡”、“大小洞天”等鑒真遺跡。。
之后,鑒真北返,經(jīng)過萬安州(今海南萬寧)、崖州(今海南??冢⒗字?、梧州到達始安郡(今廣西桂林),在始安開元寺鑒真又住了一年,又被迎去廣州講法,途徑端州(今廣東肇慶)時,榮睿病死該地龍興寺。在廣州,鑒真動心前往天竺,被慰留。入夏之后,鑒真繼續(xù)動身,經(jīng)韶州時,普照辭去,臨別之時,鑒真發(fā)誓“不至日本國。本愿不遂”。此時,鑒真由于水土不服加之旅途勞頓,又為庸醫(yī)所誤,導(dǎo)致雙目失明。過了大庾嶺,鑒真大弟子祥彥又在吉州(今江西吉安)坐化,鑒真十分悲痛。接下來鑒真又經(jīng)過了廬山、江州(今江西九江)、潤州江寧縣(今江蘇南京),回到了揚州。第五次東渡結(jié)束。
第六次東渡
由于鑒真的游歷遍于半個中國,因此聲名大噪。753年,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吉備真?zhèn)洹㈥撕獾热藖淼綋P州,再次懇請鑒真同他們一道東渡。當時唐玄宗崇信道教,意欲派道士去日本,為日本拒絕,因此不許鑒真出海。鑒真便秘密乘船至蘇州黃泗浦,轉(zhuǎn)搭遣唐使大船。隨行人眾24人,其中僧尼17人。11月16日,船隊揚帆出海,此時,普照也于余姚趕來,11月21日,鑒真所乘舟與晁衡乘舟失散,12月6日剩余兩舟一舟觸礁,12月20日,抵達日本薩摩。第六次東渡終于成功。

東渡日本的鑒真和尚,他這么執(zhí)著是什么樣的原因?

鑒真是唐朝名僧,歷時十二年,遭遇五次失敗、雙目失明,仍堅持東渡。那么鑒真為何如此堅持要東渡日本呢?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在探討鑒真東渡原因之前,有必要對鑒真東渡前的經(jīng)歷做一介紹。鑒真是揚州人,14歲時隨父游至揚州大云寺,見佛像心中有感,自愿出家。公元705年鑒真從南山律宗(指佛教宗派)大師——道岸受菩薩戒(指佛教戒律),兩年后,他從揚州出發(fā)到洛陽和長安求學(xué),次年,在長安實際寺從恒景大師受具足戒(亦指佛教戒律)。受戒后鑒真又多向名師求教。733年鑒真南下回到揚州時,已是南山律宗代表人物。

01日本留學(xué)僧的邀請

742年,鑒真在揚州面見了兩位特殊的客人——日本留學(xué)僧榮睿、普照,二人立邀鑒真前往日本弘揚佛法。榮睿和普照是在733年來到中國的,此行的任務(wù)就是邀請?zhí)瞥母呱巴毡窘淌诮渎伞?42年,兩人為尋求歸國之船來到了揚州,并拜見了鑒真。

根據(jù)《唐大和上東征傳》的記載,榮睿告訴鑒真日本雖有佛法,但無傳法人,并稱圣德太子曾預(yù)言佛教會在日本興盛,懇請鑒真東渡弘揚佛法。當時從中國至日本路途遙遠,路途艱險,眾弟子都沉默不語,鑒真卻毅然答應(yīng)前往。

02 玄宗興道抑佛

日本方面的邀請只是外因,鑒真做出東渡決定還有其內(nèi)在原因。

當時唐朝的當政者是唐玄宗李隆基,推行崇道抑佛政策,親設(shè)崇玄學(xué),又設(shè)玄學(xué)博士和玄學(xué)士,每年依照規(guī)定舉行考試,名為“道舉”。

另外,玄宗還親注《道德經(jīng)》,號莊子為南華真人,文子為通玄真人,列子為沖虛真人,庚桑子為洞虛真人。相較而言,佛教的境遇慘淡了些,修筑佛寺和佛像都遭到了禁止。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此時佛教雖未被完全禁止,但其發(fā)展的前景并不樂觀。榮睿、普照來訪時提到日本正急需佛教高僧,鑒真思量后認為日本乃是“佛法興隆有緣之國”,欲前去日本更好地宣傳佛教。值得一提的是在鑒真之前一名法號道璿的僧人已經(jīng)隨遣唐使至日本,道璿是鑒真的后輩,他的行為或多或少鼓舞了鑒真。

03 舍利子信仰

舍利是梵語Sarira的音譯。佛教中,僧侶逝世后遺留下的頭發(fā)、骨骼等均可被稱作舍利,僧侶尸體火化后殘留的結(jié)晶物體則被稱為舍利子。舍利和舍利子皆被佛教徒視為圣物,鑒真亦是如此,他東渡日本就攜帶了大量舍利子。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舍利子信仰同轉(zhuǎn)世相關(guān)聯(lián),《唐京師大安國寺子鄰傳》中載有生者朝拜舍利子,助墮入地獄的死者早日轉(zhuǎn)世的故事。在東渡日本之前,鑒真曾多次參拜供奉有舍利子的寺廟。鑒真東渡時攜帶的舍利子則被供奉在其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中。鑒真對舍利的信仰背后有著對轉(zhuǎn)世的渴求,其在日本推行舍利子信仰的行為亦受這種渴求的推動。

大才子留過學(xué)到日本,回來做了和尚這位大才子是誰?清末時期的。李叔同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xué)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桐。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shù)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xué)歸國后,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后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1913年受聘為浙江兩級師范學(xué)校(后改為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xué)校)音樂、圖畫教師。1915年起又兼任南京高等師范學(xué)校音樂、圖畫教師。南京大學(xué)歷史上第一首校歌——南京高等師范學(xué)校校歌就是由他譜曲的。
1905年(乙巳光緒三十一年)26歲3月10日,生母王氏病逝。攜眷護柩回津。
出版《國學(xué)唱歌集》。是年秋,東渡日本留學(xué)。

中國在唐朝時期,曾派一位僧人東渡日本,六次才成功,問:這個僧人是誰?

這個僧人是鑒真。

鑒真(688年—763年10月4日),唐朝僧人,俗姓淳于,廣陵江陽(今江蘇揚州)人,律宗南山宗傳人,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開山祖師,著名醫(yī)學(xué)家。曾擔任揚州大明寺主持,應(yīng)日本留學(xué)僧請求先后六次東渡,弘傳佛法,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交流。

763年(廣德元年)10月4日,鑒真在唐招提寺圓寂,終年76歲。日本人民稱鑒真為“天平之甍”,意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時代文化的屋脊(比喻高峰、最高成就)。

擴展資料:

貢獻

鑒真東渡的主要目的是弘揚佛法,傳律授戒。鑒真僧眾在日十余年的活動達到了這個目的。由于天皇的重視,鑒真被授于“大僧都”的職務(wù),成為“傳戒律之始祖”。

“從此以來,日本律儀,漸漸嚴整,師師相傳,遍于寰宇。”鑒真所建唐招提寺成為日本的大總寺。日本的佛經(jīng)多由百濟僧侶口傳而來,錯漏較多。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鑒真

東渡日本的高僧是誰?

東渡日本的高僧是鑒真。

據(jù)《宋高僧傳》等記載,鑒真俗姓淳于。廣陵江陽(今江蘇揚州)人。自幼出家,曾游歷洛陽、長安等地,究學(xué)佛教三藏。后歸揚州大明寺講律傳法。天寶元年(742)應(yīng)日本留學(xué)僧榮叡和普照之邀,決定赴日弘布戒律,但五次東渡因遭官府阻攔或遇颶風(fēng)皆未能成功。其間雙目失明,榮叡身亡。

天寶十二年,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等人到揚州向他致禮,并邀其“向日本傳戒”,于是決定第六次東渡,于日本天平勝寶五年(754)底,與比丘法進、曇靜、尼智首、優(yōu)婆塞潘仙童等一行在日本薩摩秋妻屋浦(今日本九州南部鹿兒島大字秋目浦)登岸。

鑒證和尚東渡日本幾次成功唐朝著名高僧鑒真和尚,歷經(jīng)茫茫大海的生死磨難,六次東渡,終于成功到達日本,把中國佛法弘揚到日本
唐朝時,封建經(jīng)濟繁榮,國勢強大,中國和日本的友好往來和文化交流空前繁榮。為了學(xué)習(xí)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博大精深的文化,自唐太宗貞觀年間至唐末期,日本派到中國的遣唐使并成行的就有13次之多(有一次僅達百濟),還有一次是派到唐朝的"迎入唐使"(赴唐的日使,久未歸國,派使團前往迎接),兩次是"送唐客使"(送回唐朝的專使)。使團中有許多留學(xué)生,還有留學(xué)僧,其中不乏好學(xué)之士和學(xué)識淵博之人。
中國人也不斷東渡日本進行中日文化交流,其中貢獻最大的是鑒真和尚。
鑒真俗姓淳于,生于唐武則天垂拱四年(公元688年),逝于唐代宗寶應(yīng)二年(公元763年)。他是揚州江陽縣(今江蘇省揚州)人,14歲時進揚州大云寺,從聞名天下的智滿禪師受戒學(xué)禪門。在名師的指引下,鑒真的學(xué)業(yè)突飛猛進。三年后,他離開大云寺到越州(今浙江紹興)龍興寺學(xué)戒律,并受"菩薩戒"。唐中宗景龍元年(公元707年)他云游四方求學(xué),到過洛陽、長安。景龍二年,他20歲時,由律宗法師弘景主持,他受了"具足戒"。此后,他不斷鉆研佛教經(jīng)義,對律宗有很深的研究。733年,他被譽為江淮一帶的授戒大師,在佛徒中的地位很高,成為一方的宗首。
唐玄宗開元元年(公元713年),鑒真回到揚州大明寺宣講戒律,聽他講經(jīng)和由他授戒的弟子達四萬多人,這時,他已是學(xué)識淵博、威望很高的佛學(xué)大師了。他還不斷組織僧人抄寫經(jīng)書,多達33000多卷,他還設(shè)計建造過寺院80多所,日本來到大唐的留學(xué)僧也都仰慕他的佛學(xué)造詣。
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日本第九次遣唐使來到大唐。隨團前來的日本留學(xué)僧榮睿、普照受日本圣武天皇之命,約請鑒真東渡。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冬十月,榮睿、普照來到揚州大明寺拜謁鑒真,表達日本仰慕之意,并說:佛法雖然流傳到日本國,可是還沒有傳法授戒的高僧,請"大和上東游興化"。鑒真問寺內(nèi)諸僧,有誰愿意應(yīng)此遠請。眾僧默然。良久,才有一僧名祥彥者說:"彼國太遠,生命難存,滄海淼漫,百無一至。人生難得,中國難生,進修未備,道果未克,是故眾僧緘默。"鑒真聽后說:"為法事也(為了宏法傳道),何惜身命!諸人不去,我即去也。"鑒真去意已定,從此,就開始了東渡日本的準備。
第一次東渡日本,鑒真和弟子祥彥等21人從揚州出發(fā),因受到官廳干涉而失敗。第二次東渡他買了軍船,采辦了不少佛像、佛具、經(jīng)疏、藥品、香料等,隨行的弟子和技術(shù)人員達85人之多??墒谴鲩L江口,就受風(fēng)擊破損,不得不返航修理。
第三次出海,航行到舟山海面又因觸礁而告失敗。
公元744年,鑒真準備由福州出海,可是在前往溫州途中被官廳追及,強制回揚州,第四次東渡又沒有成功。
748年6月27日,鑒真進行第五次東渡,他從揚州出發(fā),在舟山群島停泊三個月后橫渡東海時又遇到臺風(fēng),在海上漂流了14天后,到了海南島南端的崖縣。在輾轉(zhuǎn)返回揚州途中,弟子祥彥和日本學(xué)僧榮睿相繼去世,鑒真本人也因長途跋涉,暑熱染病,雙目失明。
唐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十月十五日,日本第10次遣唐使歸國前夕,遣唐大使藤原清河、副使吉備真?zhèn)洹⒋蟀楣怕閰魏褪颂贫嗄?、歷任唐光祿大夫、御史中丞、秘書監(jiān)等職的日本留學(xué)生阿倍仲麻呂(漢名晁衡)等也準備回國,他們同到揚州延光寺參謁鑒真。藤原大使說:"早聞大和尚曾五次東渡日本欲去傳教,今日得見,萬分榮幸,若大和尚仍有此愿,弟子等有船四艘返日,應(yīng)用物品俱備,不知肯同行否?"鑒真雖已66歲高齡,且雙目失明,但為了傳教授戒,為了中日人民的友好及文化交流,便應(yīng)允了日方懇請。
鑒真欲再度赴日的消息在揚州傳開后,有關(guān)寺院為阻撓此行,嚴密防范。這時正好鑒真弟子仁干從婺州(今浙江金華市)來揚州,密知師父將要遠行,遂暗中約定由他備船在江頭接候。十月二十九日晚,鑒真及弟子工匠等24人從揚州龍興寺潛行至江頭,迅即登船啟程,出大運河入長江,直趨蘇州黃泗浦(今江蘇省常熟縣黃泗,即黃歇浦)與日本遣唐使船隊會合。
鑒真帶去的物品有如來、觀世音等佛像8尊,舍利子、菩提子等佛具7種、華嚴經(jīng)等佛經(jīng)84部300多卷,還有王羲之、王獻之真跡行書等字帖三種。
臨行前,恐官府發(fā)覺,經(jīng)卷有失,于十一月十五日鑒真一行分乘第二、三、四船。直到十一月十六日船隊啟航前鑒真才上了大伴古麻呂的第二船。駛?cè)霒|海后,船隊被強勁的東北風(fēng)吹散,第四船杳無蹤影,剩下的三只船只有奮力拚搏向前航行。十一月二十一日,第一、二兩船同到?jīng)_繩島,已在多彌島(今日本種子島)的西南。第三船昨夜已停泊在同處。十二月六日,海上刮起人們渴望的南風(fēng),三只船相繼起航順風(fēng)前進,而藤原大使與阿倍仲麻呂所乘的第一船觸礁(著石)無法行動。鑒真所乘的第二船發(fā)向多彌去,七日到達益救島(今日本屋久島)。停泊候風(fēng)10天,并等待其余船只。第一船修復(fù)后,繼續(xù)航行,因遇偏北風(fēng)暴而漂至安南 州(今越南境內(nèi)),全船180余人,死難170多人,僅大使藤原清河與阿倍仲麻呂等10余人幸免于難。第三船后來也航返日本。十二月十八日,第二船自益救島出發(fā)續(xù)航,十九日遇到暴風(fēng)雨,不辨東南西北,鑒真等又歷經(jīng)磨難,于十二月二十日中午抵達日本九州薩摩國阿多郡秋妻屋浦(今日本鹿兒島縣)。十二月二十六日,鑒真等一行在日僧延慶的引導(dǎo)下進入日本太宰府,并于次年(公元754年)二月一日,航達日本遣唐使船隊的始發(fā)港難波(今日本大阪附近)。二月四日鑒真到達日本首都奈良,受到日本舉國上下盛大的歡迎,皇族、貴族、僧侶都來拜見。
三月,吉備真?zhèn)湟噪肥股矸菹蜩b真宣讀了天皇的詔書:"大和尚遠涉滄波,來到我國,朕不勝欣慰,自今以后,授戒傳律都由大和尚擔任。"四月初,在東大寺設(shè)戒壇,由鑒真登壇主持,先后為太上皇圣武天皇、皇太后、皇子及400余位僧人授戒。756年,孝謙天皇任命鑒真為大僧都,統(tǒng)理日本僧佛事務(wù)。758年卸任,被尊稱為"大和上",恭敬供養(yǎng)。759年,鑒真率弟子仿?lián)P州大明寺格局設(shè)計修建了唐招提寺,至今仍存,被視為日本國寶,對日本建筑藝術(shù)有重要影響。以后,鑒真在此授戒講經(jīng),把律宗傳至日本,成為日本律宗的始祖。鑒真雖雙目失明,但能憑記憶校對佛經(jīng)。他還精通醫(yī)學(xué),憑嗅覺辨草藥,為人治病。留下一卷《鑒上人秘示》的醫(yī)書,對日本醫(yī)藥學(xué)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他帶到日本的中國佛經(jīng)印刷品和書法碑帖對日本的印刷術(shù)、書法藝術(shù)有很大影響。
763年鑒真在日本招提寺內(nèi)圓寂。寺內(nèi)至今還保留著鑒真的坐像,這也是日本的國寶。這是鑒真的弟子忍基和思托用中國的干漆夾 法為他塑的。鑒真在日本10年,他對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受鑒真弟子思托等的委托,在鑒真圓寂后的16年,日本奈良時代(公元710-784年)的著名文學(xué)家真人元開寫了《唐大和上東征傳》。書中詳盡描述了鑒真六次東渡航海的艱苦歷程,使后人了解了唐朝時中國、日本的造船術(shù)和航海術(shù)。

網(wǎng)上報名
  • 姓名:
  • 專業(yè):
  • 層次: ??分數(shù):
  • 電話: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644062549@qq.com刪除

轉(zhuǎn)載注明出處:http://www.tengyi6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