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冷下來了,但上升趨勢未變


2015 年對教育科技來說是值得慶祝的一年,linkedIn 收購了 Lynda,引起大家對教育投資的注意,當年全世界創(chuàng)投投在教育的項目超過 500 件,總金額約美金 33 億(CB Insights 資料),是個峰值。不過這數字還比不上同ㄧ年 Uber ㄧ家公司所募到的投資額(當年有四次募資共 37 億,成立至今共籌資 88 億)。讀者對這個對比的看法是 -- 教育科技未來的成長空間令人期待嗎? 答案并不單純,有經驗的投資人都知道它牽涉的因素是所有產業(yè)中最復雜的。

投資冷下來了,但上升趨勢未變

全球教育老大哥獲利頻出警訊

投資冷下來了,但上升趨勢未變

先關心一下老大哥 -- 培生教育(Pearson Education),為什么要關心它呢? 跟新東方、好未來的美股股價線型比起來,它的股價從 2015 年開始只能用一個字形容 – 慘。它的教育事業(yè)規(guī)模橫跨全球,涉獵地域與客戶領域最廣,影響教育營利事業(yè)的因素十分多面而復雜,我們的老大哥可說最具有代表性意義,既然老大哥挨子彈了,我們就學習教訓吧。別以為它在教育科技上落後了,它的先進技術我們可以講一整節(jié)課,事實上教育科技新創(chuàng)的出場獲利方式之一就是希望能被培生收購。

投資冷下來了,但上升趨勢未變

長話短說,在 2015 之前,他連續(xù) 23 年獲利成長加碼股利,當時被人批評: 教育是公眾權利,而像培生這樣的寡頭企業(yè)是以本身營利為目標,兩者是有沖突的(白話: 大家對它錢賺太多有意見,這是政治因素);然后它在 2015 年底發(fā)布了獲利預警, 歸咎原因是美國中小學的新課程標準(CCSS) 采用度不如預期(政治因素),另外,當年經濟好轉讓許多較次等大學學生放棄學業(yè)去就業(yè),而且部分新興國家市場的景氣不如預期(經濟因素);2016 年培生共虧損了 26 億英鎊,是它的歷史中虧損最大的一年,主要原因是一個賠償案件,以及大學教科書與課件獲利嚴重衰退等(原因需專門探討,賭在數字化教科書市場的公司已經關門好幾家了)。

今年初培生 CEO 接受電視臺專訪時強調,他們低估了教育信息化轉型的挑戰(zhàn)與所需時間,但是公司的現金流十分強勁,目前美國有 35 % 學校課件市場掌握在它手里,未來培生將出售出版事業(yè),全力專注在教育市場上,尤其特別強調培生在線上學習市場賭很大一把,也將會是最后最大贏家。

教育科技的餅有多大,何時可以吃到

教育科技的餅大小當然高度依賴教育支出,全世界每年投資在教育上的金額約五萬億美金,是軟體業(yè)的 8 倍,媒體娛樂業(yè)的 3 倍。全球教育峰會 EdTechXGlobal,去年與 IBIS Capital 一起出了個報告,指出這五萬億美金中目前只有 2% 是數字化的,預期未來成長空間驚人。報告預測全球教育科技產業(yè)產值以每年 17 % 的增速成長,在 2020 將達到 2500 億美金。

但是,教育是個慢行業(yè),多慢? 該報告預測它比其他行業(yè)慢五倍,一般預期平均需要七到十年才能建立一個成功穩(wěn)定的教育科技公司。因為教育系統(tǒng)的改變牽涉到有影響力的把關人(Gate Keepers) 最多,從家長、老師、校長以上層層決策主管,乃至政策決定者。教育科技趨勢肯定是長期上升的,不過是個緩升的長浪,玩家可要沉得住氣,像馬拉松一樣,前頭別跑太快把力氣用盡,獲利時機未到就陣亡了,還要搞清楚所有的影響因素才行,因為人生有幾個十年可以賭呢?

教育科技公司非常的多,多到各位無法想像,有的活得久,有的活不久。美國有好幾個網站專做教育科技公司的目錄與評價,例如 EdSurge 將它們分了 64 個類別,不過有的公司還是不知如何歸類。分類眾多的原因是,整個教育學習生態(tài)非常多面向,機構與學生的需求十分多元,教育市場本身是一個非常長尾的市場,尤其個性化學習逐漸成為時代主流。教育產品永遠有差異化的機會,應避免同質化競爭。

過去幾年教育科技投資人在投什么?

從 2000 到 2016 年,全球教育科技投資金額與公司數每八年大約翻倍一次。再看看過去五到六年來全球教育投資地圖上,投資人在投什么呢?

>>整體觀:K12 份額最大,高等教育成長最快

整體概論,過去投在美國的資金大幅領先,在 2011 到 2015 年,有四分之三的教育科技投資在美國,但是亞洲地區(qū)目前成長率最快,正急起直追,其中領先國家是中國與印度,尤其這兩個國家都有人口紅利,占盡市場規(guī)模經濟的優(yōu)勢。中國在 2015 年的創(chuàng)投投資額以年成長率 158% 引人注目,在全球份額中占了 37% (前一年只占 17%),當年全球超過一億美金的大投資案有七件,中國拿了四件。接下來,我們預期中國投資額可能會超越美國(2016 年已經發(fā)生),而且最近中美在此領域交流增溫,可以長短互補,未來合作機會無窮。

從投資區(qū)塊來看,雖然中小學的份額占比最大,但是高等教育的成長速度最快,尤其以線上學習最為重要。以產品類別來分,投資多媒體內容最多,線上課程與家教(Tutoring) 其次,接下來就是跟學校運營、相關的管理系統(tǒng)與基礎建設有關了。(參考來源)

這些年在歐美大量孕育了教育科技新創(chuàng)。Imagine K12 是美國第一個專注于教育科技的加速器,成立于 2011 年,從此之后美國共誕生了 14 個教育科技加速器或孵化器,每年產生超過 100 家教育科技新創(chuàng)公司。在英國,也共有超過 1000 家教育科技新創(chuàng),五分之一誕生于倫敦,全歐洲成長最快的 20 家公司,有一半來自這些新創(chuàng)。歐美許多產品非常有創(chuàng)意,品質很高。

雖然這些孵化加速資源的確提供了顧問指導、關系網絡與財務支援,過多宣傳與新聞也讓太多人低估教育科技創(chuàng)業(yè)的困難,很多城市都有教育科技聚會(美國用 Meetup,大約像國內的沙龍),讓對教育科技有興趣的個人聯誼,充滿了現在或未來的創(chuàng)業(yè)家或老師,有個點子,用下班時間就開始創(chuàng)業(yè)了,當然,真的獲得投資的比例很低。

>>中小學:從追求用戶數到營收為上

在中小學區(qū)塊,2010 到 2015 總共獲得創(chuàng)投 23 億美金的投資,去年一年(2016) 總投資額是 10 億,峰值在 2015 年。不過,教育科技的資金來源還可能來自政府與一些非營利組織的補助 (Grant),提供給公司申請,或是公司與學校合作申請,像美國的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比爾蓋茲基金會、麥克阿瑟基金會等等(這里無法完全列舉),這種補助的貢獻也很重要,因為教育事業(yè)可說是一種社會企業(yè),非營利組織的資助可以不以營利為最優(yōu)先目標,跟創(chuàng)投不同。另外,有些創(chuàng)辦人不對外籌資,或以借款的方式獲得資金,也不在這些數字里,通常這些人比較不求短期獲利出場(Exit)。

大多數投資活動發(fā)生在公司的早期(天使/A輪)階段,這些早期案數占比也比整體創(chuàng)投多(2015: 50% vs 30%)。因為這是一個新興區(qū)塊,這種現象很正常,而且創(chuàng)投丟個一百萬美金試試手氣,喔不,試試新點子,是小意思。即使在 2015 年峰值,全部金額也才占全部創(chuàng)投風險投資的 2%。中小學教育科技每個案件的投資金額中位值比一般創(chuàng)投案的中位值低 (2015 種子輪: $900,000 vs $1.4M, A輪: $4M vs $5.4M)。

2013 年看到種子輪與天使投資的案數達到峰值,之后,單一案件投資額漸漸變大,案數變少,這是走向成熟的征兆,投資人對種子輪案件標準漸漸抬高,資金往擴張期的投資集中,投在 B 輪之后階段的金額呈現逐年穩(wěn)定上升的趨勢。

簡單來說,過去五、六年風險投資在中小學區(qū)塊的教育科技公司還沒有獲得明顯回報。投資人學到甚么呢?從五年前只要求用戶數,產品免費沒關系,現在要求要產生營收,而且對項目選擇更加挑剔。因為中小學信息化程度比大學慢,大約就是 2010 開始它的信息化進程,所以滿足剛需的類別是主要投資,例如支持學校運營的各種工具與資料系統(tǒng)、學習管理系統(tǒng)(LMS)、家校通(e.g. Remind)、學習內容平臺、課程類產品。

過去五、六年,投資人學到的教訓是:

中小學的改變速度比高等教育來得慢,美國大學若失去了學生則收入就會減少,有比較強的動機采納新產品以改進現況、提升學習效果,所以學習分析與學習預警這些服務在大學的采用度逐漸形成趨勢。(過去的歷史也是大學信息化程度腳步領先中小學)

投資人并預測持續(xù)會看到高等教育與其他區(qū)塊的投資成長率高於中小學區(qū)塊,其他區(qū)塊是指: 除了銷售給中小學與大學機構以外的產品,包括成人專業(yè)職能進修、與父母付費的學習產品等等。(以上資料參考來源一、來源二)

這與公立中小學教育系統(tǒng)的運作有強相關,包括:

  • 行政制度僵化,改變不易;

  • 決策權分散 -- 沒有人能決定所有事,當大家都聽命主管決定時,常常主管不懂科技,或者決策受政治高度影響,例如市長換了,專案預算就被砍了;

  • 采購周期長,美國是每年編列預算,今年沒排上預算就要等到明年了;

  • 要改變組織運作方式,難如登天。

>>高等教育:教育信息化競爭激烈

既然高等教育是投資人看好成長比較快的區(qū)塊之一,我們就來看一下它的概況,Eduventures 將廠商種類分成 42 種類,并總結去年主要趨勢如下:

新進業(yè)者數量最多的是關于幫助學生成功(避免被當掉)的產品(Student Success and Retention Solutions)、學習履歷(ePortfolio)、學習分析與商業(yè)智能、線上學習解決方案以及社區(qū)學習工具。

而面臨比較大的競爭與整合壓力的產品是發(fā)展比較早的類別: 學習管理系統(tǒng)、數字化學習課件、線上課程提供者、學習分析工具、客戶關系管理工具(Learning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就像 CRM),去年一年就看到這些廠商少了上百家,包括關門與被并購。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閱讀全文。

教育信息化的演化過程,首先投資的一定是剛需類型的基礎建設:學習管理系統(tǒng)、數字化內容或課件、內容管理系統(tǒng)等,這些是 2000 ~ 2008 主要投資去向,但是中小學到 2010 之后才開始這一步?;A有了,產業(yè)會逐漸競爭整合,細致分化,分工合作,差異化創(chuàng)意萌生,以提升價值,滿足多元化需求,代表這區(qū)塊發(fā)展比較成熟。

>>職業(yè)技能教育:半邊天

通常每年金額前十大的投資案會拿走一半的總投資額,這些大案子值得注意,從過去 2010 ~ 2016 期間,英雄榜十個中有一半做職業(yè)技能教育(Pluralsight, Udemy, Skillsoft, Udacity, Coursera),如果只看 2016 一年,也是十個有一半做專業(yè)職能教育(Udemy, Galvanize, EverFi, Codecademy, Pluralsight,其實 Degreed 也算是,不過比較特殊)。誰是付費者? 成人自己付費、與賣給機構兩者都有,但是前者比較多。

各位或許還記得 Udacity 與 Coursera 這些 MOOC 平臺幾年前號稱要顛覆高等教育,不過并沒有發(fā)生,現在它們大幅轉向(Pivot) 成為專業(yè)職能課程提供者,也與企業(yè)合作服務職能訓練之需要。這證實兩件事:一是要顛覆教育系統(tǒng)難如登天,二是職能教育才是最強的剛需。

美國的企業(yè)訓練經費造就不小的市場,看那些相關峰會的入場費水準就可以知道。而成人自己付費的過程比起教育部門或組織采購單純快速多了,牽涉因素少。站在人稱第四次工業(yè)革命的路口,未來幾年將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勞動力人口,可能為此職業(yè)訓練市場增加更多需求驅動力。

好了,以上就是投資冷下來了,但上升趨勢未變的全部介紹,希望小編精心整理的這篇內容能夠解決你的困惑。訪問學校百科網了解更多相關話題

免費獲取《留學申請攻略》 一鍵領取
網上報名
  • 姓名:
  • 專業(yè):
  • 層次: ??分數:
  • 電話: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644062549@qq.com刪除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tengyi6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