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來了!很多家長們開始在群里活躍起來,七嘴八舌的討論給孩子報幾個興趣班。
有的說學樂器將來可以加分,有的說學舞蹈可以鍛煉形體。仿佛如果不讓孩子參加幾個“興趣班”,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中國孩子假期繁忙程度是出了名的,很多城市孩子的暑假會被各種作業(yè)和課外輔導班、夏令營等活動填滿;而在貧困地區(qū),孩子更多的是干不完的繁重農(nóng)活,與年齡不相襯的體力勞動。
地區(qū)差異、貧富差異,造成了起跑線的不同,而中產(chǎn)階層家長本來有更多物質(zhì)、精力可以投入到子女教育中,帶來的卻不是從容,而是更多的焦慮。
這種焦慮也投射到孩子業(yè)余時間的安排中,不少孩子每晚都有課外班,基本沒有周末,而到了暑假更是排的滿滿,連4歲小孩都要學習輪滑、吉他、美術(shù)、街舞等等,他所在的還是一個四線城市……
不僅孩子累,大人的閑暇時間也被擠壓殆盡。最重要的是,從金錢花費上,普通家庭也高呼承受不起的痛——一位80后白領(lǐng)媽媽為即將上小學的孩子列了個學期清單,暑假開銷加課外學習的費用達32萬元,除各種學習用品、生活用品和夏令營以外,總計20個課外興趣班。
中國家長的教育焦慮,源于競爭的激烈態(tài)勢。以上海的“幼升小”為例,全上海的小學,稍微好點的錄取比例都不高,盛大花園小學今年報名人數(shù)12000+人,錄取人數(shù)僅370人!錄取率僅3%,激烈程度與高考比也不遜色。
誰都不希望因為小學而影響到未來高考,如果自己孩子一不小心上了菜場小學,普通高中都成問題,班級TOP5%才有希望,高考一本率低至1%。
也許在一線城市,每個孩子背后都站著兩位高智商父母,他們剛在大城市拼得一席之地,絕不接受孩子未來可能“比自己混得差”的現(xiàn)實,所以大部分家庭都在咬牙向前,為幫助孩子適應(yīng)社會競爭,只得放棄尊重孩子自由的天性。
有教育專家指出,最近10年,是國際學校和雙語學校黃金發(fā)展期。很多家庭拼了命的要把孩子送出國接受西式教育,因為大家都覺得,西方孩子不會這么多課業(yè)負擔,輕輕松松過暑假。
事實果真如此嗎?其實也不盡然。
其實在美國,孩子參加很多興趣班也相當常見。美國人口普查局公布的一份調(diào)查統(tǒng)計,美國6-17歲的孩子,10個有6個會定期參加至少一項課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