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詩省勞資協(xié)商無果 公立中、小學教師罷工


51出國留學網www. 2014年04月25日 06時訊

卑詩教師聯(lián)會(B.C. Teachers' Federation,BCTF)于4月17日宣布,由于卑詩省府的勞資協(xié)商遲無進展,教師聯(lián)會已向卑詩省府發(fā)出72小時罷工通知,將從23日起展開第一階段罷工。卑詩省4萬1千名教師于3月6日行使投票權的結果89%贊成罷工。

卑詩省勞資協(xié)商無果 公立中、小學教師罷工


卑詩省勞資協(xié)商無果 公立中、小學教師罷工

BCTF主席Jim Iker表示,從4月23日開始,卑詩省所有公立中、小學仍開放,教師將正常上課、填寫成績單、與家長會面,擔任課后活動義務教練;但是不再參加與安全議題無關的行政會議,也不會在上課時間外擔任導護工作,相關工作將由校方行政人員負責。

卑詩省勞資協(xié)商無果 公立中、小學教師罷工

Jim Iker表示尚難預估第一階段罷工行動將持續(xù)多久,以及第二階段罷工何時展開。完全取決于勞資雙方談判協(xié)商的結果,但Jim Iker強調,倘若省府再無善意回應,行動將升級至第二階段輪流罷工,屆時就會導致部分學校將關閉,學生無法上課。

Jim Iker表示,教師們期盼與省府達成協(xié)議,所提出的要求也很合理,希望省府增撥經費,減少課堂人數(shù),增加特殊教育師資,并在未來3年每年加薪3%,外加生活指數(shù)調整。但省府堅持簽署10年長約,加薪幅度較小,包括2年不調薪等。

對于兩年前教師罷工仍然心有余悸的華裔家長雖然憂心卻無力阻止。他們認為教師的做法無異以學生當人質,美其名是提升教育品質,其實只為加薪。素里(Surrey)市蔡太太表示,兩年前大女兒就讀12年級時就經過一次教師罷工,拿了一張空白成績單回家,讓她覺得莫名奇妙,原來是老師拒填成績單,由于正值申請大學階段,讓她擔心好一陣子,后來有驚無險;想不到現(xiàn)在小兒子就讀11年級,又遇到教師罷工,噩夢又要重演。蔡太太對每隔幾年就要鬧一次的教師罷工感到厭煩,因此支持省府與教聯(lián)簽署10年長約的立場。

本文章來源于臺灣教育部,請我們一起了解下臺灣教育的一些情況吧。臺灣與祖國大陸一樣,有著濃厚的重視興學辦教的傳統(tǒng)。鄭成功收復臺灣后,就在臺灣開始興辦教育事業(yè)。17世紀中葉,在孔廟設立“太學”,陳永華為“學院”,也是“太學”的主持人,可以說是臺灣最早由中國人自己建立的學校。陳永華不僅自己鼓勵鄉(xiāng)社辦小學,還重視高山族的教育,鼓勵高山族送子弟入學。清政府治理臺灣后,更重視臺灣的教育事業(yè),在臺灣逐步建立府學、縣學和社學,歷任巡臺長官都兼任臺灣的學政(教育長官)。福建巡撫沈葆楨入臺主持防務后,為發(fā)展東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文化教育,指示舉辦“番學”,從此高山族的教育得到了重要發(fā)展。臺灣逐漸建立起包括“太學”、府學、州學與“番學”在內的初步教育體系。當時的“太學”,相當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設府學,州設州學,可以說是一種中等教育;鄉(xiāng)社設社學,即鄉(xiāng)塾,為初等教育;“番學”為少數(shù)民族教育。同時臺灣也開始實行科舉制度。臺灣建省后,第一任巡撫劉銘傳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設立了“西學堂”、電報學堂等學校,已具備現(xiàn)代學校的雛形。如西學堂有較完備的設施,課程不再限于儒家經典,還設有外語、歷史、地理、測繪、算學、理化等。這些措施,為臺灣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奠定了重要基礎。臺灣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隨荷蘭東印度公司來臺的傳教士干治士(51出國留學網www.)利用羅馬拼音將臺灣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語言文字化,并利用該文字開堂教授圣經。該文字因為 東印度公司傳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稱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蘭傳教士羅伯圖斯·尤鈕斯(RobertusJunius)更開始在新港社創(chuàng)立學校招收平埔族學童,教授新港文、圣經與羅馬文字。后來,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類似由傳教士設立的教育機構。這些學校,就是臺灣教育的啟蒙。
網上報名
  • 姓名:
  • 專業(yè):
  • 層次: ??分數(shù):
  • 電話: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644062549@qq.com刪除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tengyi6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