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報道 杭州人蔚女士,在上海一家外資企業(yè)工作。她女兒朗朗是中法混血兒,在上海法國學校上四年級。這所學校,得到法國教育部認證,從幼兒園到高中一貫制。
上海法國學校兼顧法國和中國的國情,一個學年有三個學期,由2個月的暑假、2周的圣誕假和10天的春節(jié)假切開。一年大概有100多天假。
朗朗從一年級到快小學畢業(yè)(小學5年制),從來沒有經歷過“考一次牽動全家心情”的考試。
“他們沒有所謂的大考,只有平常會按照學習內容,分階段有稱為‘評估’的小測試?!蔽蹬空f,作為家長,她基本上不知道什么時候有這種考試。
但同樣是筆試的考試,法國學校的做法,可能也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發(fā):
每次小測試結束以后,蔚女士會拿到朗朗拿回來的一份成績單,這是一張由好多次考試,每門考試都細分好多分數構成的大單子。
“這張成績單特別細,比方說數學,它告訴你孩子在體積知識、線條知識等等知識點上的掌握情況,分A~D四個等級。所以這張成績單非常大,要很久能記滿。”到了每學年最后一個學期結束的時候,整張大單子都填滿了,秋后算筆賬——你能不能升入高一個年級。
“法國學校里,老師的自由度非常大。比如說選擇教材,班主任就有權力,只要在教育部列的書目里選就行,所以同個年級不同班級,大家上課的教材呀,課表呀,進度呀可能都不一樣。”
蔚女士自己經歷過中國的教育,又見證了孩子接受法式教育成長,她感到之所以兩種方式不同,可能因為大家學習的目的不一樣。
近日,培生公司公布全球教育排行榜,芬蘭位列榜首。“讓每個學生達到他們可以達到的目標。”曾擔任芬蘭全國教育委員會顧問的教育專家伊娃·彭蒂萊說,芬蘭中小學(微博)沒有排名、檢查,義務教育階段,各校在課程設計上有很大自主權。
芬蘭人崇尚“少即是多”的理念。
他們認為,學習占用的是兒童生命中比較關鍵的時期,而這段時期更重要的是激勵孩子獨立思維并開發(fā)其創(chuàng)造力。(記者:章咪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