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的語文科目當中,作文題是考生們重點復習的對象,然而作文也是提升空間最小的內容,考生們很難在這一部分提高自己的得分能力,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guī)?023年高考語文科目作文議論文寫作備考,有需要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議論文是在高考中最普遍、最實用、也是最重要的一種文體。盡管高中三年已將議論文作為重點文體加以訓練,但在實際應試過程中,還是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主要表現(xiàn)為一些考生對作文類型不夠了解,文體意識淡薄,寫作無的放矢,不得要領;一些考生下筆千言,卻空洞無物,缺少對素材的積累與提煉;一些考生論證手法單一,不能進行有理有據(jù)的具體分析;還有一些考生在說理的過程中淺嘗輒止,缺少深度挖掘和思辨意識;更有一些考生的文章思路不清,層次不明,邏輯混亂,結構不夠嚴謹……所有這些,都嚴重影響了議論文寫作的質量,獲得低分也就在情理之中。為了破解議論文寫作的難題,全面了解并掌握議論文寫作要義,我們特在此設置專講,從多個角度和層面揭示議論文的寫作秘籍,聯(lián)系實際,講授方法,演繹技巧,指點迷津,以便給考生們實質性的幫助。

議論文一直都是高考作文的??嘉捏w,其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中心明確,綱目清晰,有條有理,層次分明。從這個意義上講,結構是寫議論文的第一要義,它直接關乎所寫議論文的成敗。而考生由于缺乏寫作的結構布局意識,在高考考場上經常會出現(xiàn)以下幾種情況:有些考生在寫作文時信馬由韁、東拉西扯,心中雖有明確的立意,但行文隨意、枝蔓橫生;還有些考生由于缺乏縝密的思考或思路游移而前后易轍,或偏離主旨甚至與主旨背道而馳。

議論文的結構布局一方面取決于主題的需要,一方面也取決于對材料的選擇。事實上,考生也可以根據(jù)自己平時積累的材料“量身定做”合適的作文模式。
一、并列式總分總結構
并列式總分總結構就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層次構成,各層次之間是并列關系,或者說,各層次之間是可以調換順序的。該種結構形式往往將引論部分提出的中心論點分解成幾個分論點,每個分論點自成段落,意義關系相對獨立,且彼此間相互并列,一般無因果、輕重、主次之分。
二、對照式總分總結構
在議論文寫作時,運用對照式,就是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互相矛盾的兩個方面進行對照比較。通過比較來講清道理,闡明觀點。具體地說,就是在論證過程中既要正面說理,又要反面闡述;在對比分析中,表明正確的觀點,從而達到寫作的目的。
正反對照式的結構,既可以體現(xiàn)在段內句與句之間,也可以體現(xiàn)在段與段之間。簡單地說,就是“正面說了反面說”或“反面說了正面說”,它對于議論的深入,論點的突出,說服力的增強,都極有裨益。
三、遞進式總分總結構
遞進式結構,顧名思義,就是要層層遞進,一般說來,要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層次。寫作時,先亮出中心論點,然后從“是什么”“為什么”“怎樣做”三個層次進行論證,或者將中心論點分解成幾個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分論點進行論證,最后總結論點,這就是“遞進式結構”。這種結構較并列式結構更易于深入論述論點,符合人們由淺入深認識問題的規(guī)律。這種結構模式要求文章各段落、各層次之間要層層深入、步步遞進,次序不能顛倒,能夠由淺入深、由表及里、逐層深入地論述觀點。
四、“起承轉合”式結構
起承轉合式結構是論說類文章結構中的一種常見結構。所謂“起”,就是在文章的開頭開門見山明確地提出論點或論題?!俺小?,就是承接中心論點或從正面或從反面闡述自己的觀點?!稗D”分三種情況:由正面論述轉入反面論述叫“反轉”,由反面論述轉入正面論述叫“正轉”;由正面論述進而轉入更深一層意義的論述叫“進轉”?!昂稀?,就是文章全文的總結、綜合,是全部論證的結束。
五、引議聯(lián)結式結構
一般地說,材料作文大多比較適合寫議論文,它除了具有議論文的一般特點外,在結構模式上,還有其自身的特點。通常采用的基本模式,可概括為“引”(含“提”)、“議”(或“評”)、“聯(lián)”“結”四個字。下面分別說明:
1.引——引用材料,提出論點
它屬于“引論”的部分。最好從提出論點的需要出發(fā),抓住材料主旨,用簡潔的語言,準確地引述。一般說來,材料不同,引述方式各異:文字多的敘述性材料應概述,精辟的名言警句要復述,寓意深刻、內蘊豐富的文字要闡述,漫畫型材料要對畫面作簡潔介紹和扼要闡述。提,即提出中心論點或論題。引(提)一般寫在第一自然段。
2.議——分析材料,拓展思路
既要簡要地分析上文引用的材料,又要由此稍作生發(fā),拓寬思路,為下文展開議論、聯(lián)系實際張本。這是由“引論”到“本論”的過渡性文字,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3.聯(lián)——聯(lián)系實際,縱橫論證
這是文章成敗的關鍵之所在。聯(lián)系實際,或個人,或集體,或社會;或中國,或外國;或自然,或人類社會。反反正正,多角度、多側面地闡述。還可指出論點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指導意義,比如證明論點“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可以聯(lián)想到“嫦娥一號”:“正是許許多多的航天科技工作者,從無到有,開拓創(chuàng)新,踏踏實實,才成功發(fā)射‘嫦娥一號’衛(wèi)星,揚了軍威,長了民族志氣?!?/p>
4.結——總括議論,收束全文
要照應材料,與文題或開頭呼應;要深化論點,或發(fā)出號召,或提出辦法,把論證推向高潮。結,或以抒情句式發(fā)出鼓勵和號召,或對論述的問題有所深化和拓展。比如論點是“我們需要倡導探索精神”,可以這樣結尾:“總之,人們應發(fā)揚探索精神,知難而上,不保守,不停滯,勇于進取,不斷獲得新成果,開拓新領域,使國家日益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義務?!笔孜埠魬?,發(fā)出號召,鏗鏘有力,引人深思。結尾部分切不可故意拔高作驚人之語,要精練有力,反對尾大不掉,啰嗦冗長。
提升要領二 思辨入文,讓議論文說理更深刻以材料代替論證,用感覺拼湊結論,這是當下不少考生議論文寫作的通病。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文章的光彩首先在于要有發(fā)光的思想?!彼枷氚l(fā)光的文章,思辨性的說理不可或缺,沒有思辨性的文章難有深刻與厚重。注重邏輯思辨,閃爍理性光芒,讓筆下的議論文闡述事理是立體而非平面的、多維而非單一的,這樣才能從“萬馬齊喑”的低谷,邁向高端。那么議論文寫作如何做到思辨呢?
一、一分為二,凸顯兩面性
事物都有善與惡、美與丑、正確與錯誤、優(yōu)點與缺點、光明與黑暗等兩面性。如果分析問題只抓住一面,就會“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最終導致片面化。因此,議論文說理不能完全依靠主觀判斷,要整體把握事物的兩面性,分清事物的主流與支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兩面兼顧,同時又有所側重,有所突出,做到全面說理,這樣說理的思辨色彩才能夠呈現(xiàn)出來。
二、后顧前瞻,凸顯發(fā)展性
世間萬事萬物都是處于運動、發(fā)展、變化之中的,用發(fā)展的眼光分析問題,才能揭示實質。以靜止的眼光看待問題,就會“只見君去,不見君還”,導致片面極端;采用不變的觀點分析變化中的事物,就必然違背事理。橫向延宕拓展了論證的寬度,縱向求索則開掘了論證的深度。議論文寫作要抓住事物發(fā)展這一最本質的特征,透徹分析事物的矛盾運動和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思路才能縱橫捭闔,論述才能辯證有力。
三、放寬視野,凸顯多面性
就問題談問題,就事件說事件,這種孤立地看待事物的方式往往導致論述缺乏廣度,甚至走向只見部分、不見整體的片面極端。事物的存在都是多因素的,也總是和其他事物有聯(lián)系的。在論證相關問題時,有意識地將視野放大,或橫向延宕探究其存在的多因素,或由此及彼考察與之相關的事物、問題,這種拓寬視野、綜合考查的分析方式既能拓展論證寬度,又能彰顯思辨色彩。
四、由表及里,凸顯褒貶性
只看到表面現(xiàn)象就斷然下筆,不去探究實質性的問題,分析停留在“是什么”上,不能在“為什么”上深入開掘,就會缺乏思辨性和深刻性。要想做到見解深刻、說理透徹,就要學會透過現(xiàn)象深入本質。別被表象輕易蒙蔽,善于滲透本質,該褒揚則褒揚,該批駁則批駁,才能使論證走出感性的淺層,邁向理性的深層?;驒M向比較,或縱深開掘,由表及里,凸顯褒貶性,不僅能拓寬寫作思路,更能提升論述的廣度和深度。
提升要領三 熟練運用常見的論證方法寫作議論文,有了明確的論點掌握了足夠的論據(jù),但如果不講究方法,只是將其堆砌在文章中,不能算是好的議論文,更談不上以理服人。因此,寫議論文,還必須懂得基本的方法,那就是論證。論證方法運用得越恰當,論點與論據(jù)之間的關系就越緊密,議論也就越深刻有力。
論證,就是用論據(jù)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使論點和論據(jù)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的橋梁。從邏輯思路上考慮,它分為歸納和演繹兩大方面。歸納,就是通過一些個別的事例(論據(jù)),歸納其共同的屬性,綜合它們的共同本質,得出一個帶有普遍性的結論(論點)。演繹,就是引用一些經典著作中的原話,或者用眾所周知的科學原理與道理推斷出一個論點的論證方法,它是從一般到個別的論證方法。
由于論點和論據(jù)的聯(lián)系可以有各種方式和形式,因此,論證的方法也就多種多樣。常見的有舉例論證法、引用論證法、對比論證法、比喻論證法、辯證分析法等?!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