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認證通過的學校名單有:上海交通大學、東南大學、重慶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北電力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山東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浙江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合肥工業(yè)大學、長沙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沈陽工業(yè)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浙江科技學院、湖南大學、西北工業(yè)大學、遼寧工程技術(shù)大學、中國礦業(yè)大學、江蘇大學、南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湖北工業(yè)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河北工業(yè)大學、燕山大學、上海電力大學、蘇州大學、安徽大學、廈門理工學院、三峽大學、四川大學、西華大學、鄭州輕工業(yè)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方工業(yè)大學、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沈陽化工大學等共計69所。


序號 | 學校名稱 | 專業(yè)名稱 | 有效期開始時間 | 有效期截止時間 |
1 | 上海交通大學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2007 年 6 月 | 2026年12月(有條件) |
2 | 東南大學 | 2007 年 6 月 | 2025年12月(有條件) | |
3 | 重慶大學 | 2007 年 12 月 | 2010 年 12 月 | |
4 | 西安交通大學 | 2007 年 12 月 | 2025年12月(有條件) | |
5 | 華北電力大學 | 2008 年 12 月 | 2024年12月(有條件) | |
6 | 西南交通大學 | 2008 年 12 月 | 2023 年 12 月 | |
7 | 山東大學 | 2010 年 1 月 | 2015 年 12 月 | |
8 |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 2011 年 1 月 | 2026年12月(有條件) | |
9 | 浙江大學 | 2011 年 1 月 | 2026年12月(有條件) | |
10 | 北京交通大學 | 2013 年 1 月 | 2026年12月(有條件) | |
11 | 合肥工業(yè)大學 | 2013 年 1 月 | 2018 年 12 月 | |
12 | 長沙理工大學 | 2014 年 1 月 | 2025年12月(有條件) | |
13 | 華南理工大學 | 2014 年 1 月 | 2016 年 12 月 | |
14 | 太原理工大學 | 2015 年 1 月 | 2024年12月(有條件) | |
15 | 大連理工大學 | 2015 年 1 月 | 2023 年 12 月 | |
16 | 沈陽工業(yè)大學 | 2016 年 1 月 | 2025年12月(有條件) | |
1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2016 年 1 月 | 2024年12月(有條件) | |
18 | 浙江科技學院 | 2016 年 1 月 | 2025年12月(有條件) | |
19 | 湖南大學 | 2016 年 1 月 | 2024年12月(有條件) | |
20 | 西北工業(yè)大學 | 2016 年 1 月 | 2026年12月(有條件) | |
21 | 遼寧工程技術(shù)大學 | 2017 年 1 月 | 2025年12月(有條件) | |
22 | 中國礦業(yè)大學 | 2017 年 1 月 | 2025年12月(有條件) | |
23 | 江蘇大學 | 2017 年 1 月 | 2025年12月(有條件) | |
24 | 南通大學 | 2017 年 1 月 | 2025年12月(有條件) | |
25 | 華中科技大學 | 2017 年 1 月 | 2019 年 12 月 | |
26 | 湖北工業(yè)大學 | 2017 年 1 月 | 2025年12月(有條件) | |
27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2018 年 1 月 | 2023 年 12 月 | |
28 | 河北工業(yè)大學 | 2018 年 1 月 | 2023 年 12 月 | |
29 | 燕山大學 | 2018 年 1 月 | 2023 年 12 月 | |
30 | 上海電力大學 | 2018 年 1 月 | 2023 年 12 月 | |
31 | 蘇州大學 | 2018 年 1 月 | 2023 年 12 月 | |
32 | 安徽大學 | 2018 年 1 月 | 2023 年 12 月 | |
33 | 廈門理工學院 | 2018 年 1 月 | 2023 年 12 月 | |
34 | 三峽大學 | 2018 年 1 月 | 2023 年 12 月 | |
35 | 四川大學 | 2018 年 1 月 | 2023 年 12 月 | |
36 | 西華大學 | 2018 年 1 月 | 2023 年 12 月 | |
37 | 鄭州輕工業(yè)大學 | 2019 年 1 月 | 2024年12月(有條件) | |
38 | 北京理工大學 | 2019 年 1 月 | 2024年12月(有條件) | |
39 | 北方工業(yè)大學 | 2019 年 1 月 | 2024年12月(有條件) | |
40 |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 | 2019 年 1 月 | 2024年12月(有條件) | |
41 | 沈陽化工大學 | 2019 年 1 月 | 2024年12月(有條件) | |
42 | 長春工程學院 | 2019 年 1 月 | 2024年12月(有條件) | |
43 | 哈爾濱理工大學 | 2019 年 1 月 | 2024年12月(有條件) | |
44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2019 年 1 月 | 2024年12月(有條件) | |
45 | 東北林業(yè)大學 | 2019 年 1 月 | 2024年12月(有條件) | |
46 | 黑龍江工程學院 | 2019 年 1 月 | 2024年12月(有條件) | |
47 | 同濟大學 | 2019 年 1 月 | 2024年12月(有條件) | |
48 | 上海電機學院 | 2019 年 1 月 | 2024年12月(有條件) | |
49 | 常州工學院 | 2019 年 1 月 | 2024年12月(有條件) | |
50 | 南京工程學院 | 2019 年 1 月 | 2024年12月(有條件) | |
51 | 福州大學 | 2019 年 1 月 | 2024年12月(有條件) | |
52 | 許昌學院 | 2019 年 1 月 | 2024年12月(有條件) | |
53 | 湖南工程學院 | 2019 年 1 月 | 2024年12月(有條件) | |
54 | 廣東工業(yè)大學 | 2019 年 1 月 | 2024年12月(有條件) | |
55 | 東北電力大學 | 2020 年 1 月 | 2025年12月(有條件) | |
56 | 南京工業(yè)大學 | 2020 年 1 月 | 2025年12月(有條件) | |
57 | 溫州大學 | 2020 年 1 月 | 2025年12月(有條件) | |
58 | 華東交通大學 | 2020 年 1 月 | 2025年12月(有條件) | |
59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2020 年 1 月 | 2025年12月(有條件) | |
60 | 山東理工大學 | 2020 年 1 月 | 2025年12月(有條件) | |
61 | 昆明理工大學 | 2020 年 1 月 | 2025年12月(有條件) | |
62 | 西安科技大學 | 2020 年 1 月 | 2025年12月(有條件) | |
63 | 蘭州理工大學 | 2020 年 1 月 | 2025年12月(有條件) | |
64 | 天津理工大學 | 2021 年 1 月 | 2026年12月(有條件) | |
65 | 南京理工大學 | 2021 年 1 月 | 2026年12月(有條件) | |
66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2021 年 1 月 | 2026年12月(有條件) | |
67 | 青島科技大學 | 2021 年 1 月 | 2026年12月(有條件) | |
68 | 武漢大學 | 2021 年 1 月 | 2026年12月(有條件) | |
69 | 西安工業(yè)大學 | 2021 年 1 月 | 2026年12月(有條件) |
上海交通大學介紹

上海交通大學(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簡稱“上海交大”,位于上海市,是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中國歷史最悠久、享譽海內(nèi)外的高等學府之一,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985工程”、“211工程”,九校聯(lián)盟、中國大學校長聯(lián)誼會、Universitas 21、環(huán)太平洋大學聯(lián)盟、21世紀學術(shù)聯(lián)盟、國際應用科技開發(fā)協(xié)作網(wǎng)、新工科教育國際聯(lián)盟成員,入選“珠峰計劃”、“強基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yī)生教育培養(yǎng)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卓越農(nóng)林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學位授權(quán)自主審核單位。
學校創(chuàng)建于1896年,原名南洋公學;1911年更名為南洋大學堂,1929年更名為國立交通大學,1949年更名為交通大學;1955年,遷往西安,分為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兩部分獨立建制,上海部分啟用“上海交通大學”校名;1999年,原上海農(nóng)學院并入;2005年,與原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合并。
截至2019年底,學校有徐匯、閔行、黃浦、長寧、七寶、浦東等校區(qū),占地面積300余萬平方米;有31個學院/直屬系,13家附屬醫(yī)院;有全日制本科生(國內(nèi))16351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14326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8496人,學位留學生2837人;專任教師3236名。截至2020年4月,有博士后流動站35個,一級學科博士點45個,專業(yè)學位博士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57個,專業(yè)學位碩士點23個,本科專業(yè)67個。
東南大學介紹
東南大學,簡稱“東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首批雙一流(A類)、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入選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卓越醫(yī)生教育培養(yǎng)計劃、國家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由教育部與江蘇省共建。
1902年,三江師范學堂創(chuàng)辦。1921年,以南京高等師范學校為基礎(chǔ)建立國立東南大學,下設工科,其后工科又經(jīng)歷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工學院、國立中央大學工學院、國立南京大學工學院等歷史時期;1952年,以原南京大學工學院為主體,并入復旦大學、交通大學、浙江大學、金陵大學等學校的有關(guān)系科,在中央大學本部原址建立南京工學院;1988年5月,學校復更名為東南大學;2000年4月,原東南大學、南京鐵道醫(yī)學院、南京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合并,南京地質(zhì)學校并入組建新的東南大學。
截至2020年4月,東南大學建有四牌樓、九龍湖、丁家橋等校區(qū),占地面積5888畝,其中九龍湖校區(qū)3752.35畝,總建筑面積約78.97萬平方米;有專任教師2991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569人,正、副高級職稱教師2021人;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1071人,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2166人。有兩院院士12人;有34個院系、83個本科專業(yè),有34個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quán)點,48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quán)點。有全日制在校生36277人,其中本科生16200人,研究生20077人。
重慶大學介紹
重慶大學,簡稱重大(CQU),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由教育部、重慶市、國家國防科技工業(yè)局共建,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211工程”、”985工程”、“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是卓越大學聯(lián)盟、中俄工科大學聯(lián)盟、一帶一路高校聯(lián)盟、“長江—伏爾加河”高校聯(lián)盟、CDIO工程教育聯(lián)盟成員單位。
重慶大學于1929年由劉湘創(chuàng)辦。1935年被批準為省立大學。1942年更名為國立重慶大學。1942年,學校成為一所文理工商法醫(yī)諸學科俱備的綜合性大學。1952年全國院系調(diào)整后,學校成為國家高教部直屬的、以工科為主的多科性大學。1960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1996年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1999年列入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00年5月,原重慶建筑大學、重慶建筑高等??茖W校與重慶大學合并組建為新的重慶大學。
截至2020年3月,重慶大學設有7個學部,36個學院,96個本科專業(yè);在校學生48000余人,其中碩士、博士研究生21000余人,本科生25000余人,外國留學生1800余人;有教職工5300余人,其中教師2800余人;校園占地面積5200余畝,有A、B、C、虎溪四個校區(qū),校舍建筑面積近170萬平方米,館藏圖書488.13萬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