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式閱讀主要是指依靠電腦、手機等工具,讀圖、讀視頻、略讀速讀文字的形式,本作為一種休閑方式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為讀者帶來放松,但近年來,這種閱讀方式卻有“反客為主”的苗頭。

閱讀量不斷減少、略讀泛讀不求甚解、讀書只為考研或求職……教育專家認為,長此以往,大學生易導致視野狹窄,看事物流于表面,無法形成良好的文化底蘊和人文素養(yǎng),甚至逐漸喪失獨立思考能力。

讀而不思:快餐式閱讀漸流行

“每天從早到晚上課,課余時間也只能上網(wǎng)看看新聞,根本沒時間靜下心讀書。”東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院學生宋晨陽說。據(jù)她介紹,今年她只看了兩三本書。
像宋晨陽這樣的大學生并非個例,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不少大學生說自己“沒時間”“沒精力”閱讀書籍,許多人選擇刷微博、聊微信等方式代替深入閱讀。而在閱讀微博和微信信息時,不少大學生表示“只愛看圖和視頻”“不愿意看長微博”“喜歡閱讀笑話等輕松的文字”……
不僅如此,一些實體書籍也開始向快餐化的方式轉(zhuǎn)變。長春學人書店店長孫浩介紹,一些書籍越來越薄,文字越來越少,插圖越來越多;內(nèi)容越來越“濃縮”,趣味越來越“戲說”;表面化越來越強,精神性越來越弱,這樣的書籍卻很暢銷。而購買經(jīng)典名著和文史哲類書籍的大學生卻在減少。
學只為用:“功利性閱”讀成趨勢
記者在調(diào)查中了解到,即使大學生有時間閱讀,也多數(shù)被工具書所擠占。記者來到吉林大學朝陽校區(qū)內(nèi)的唯一一家書店,這里像是工具書的“集中營”。除了計算機、英語類輔導書等工具性圖書,未見其他種類書籍。書店老板說,這個校區(qū)只有大三、大四的學生,都忙著考研或求職。“學生根本沒時間看別的書,其他書很早就不上貨了。”
“除了課堂教材外,今年我沒看過其他書。我們每學期平均有10本教材,根本沒時間一本本細讀,一般我都是看老師講過的重點。”華東師范大學學生郭彤說,“都是為考試看的,時間長了大部分內(nèi)容也就忘了,也沒時間翻開再看。身邊同學大多都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