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的招生簡章、優(yōu)越的辦學條件、超高的就業(yè)率……一些不正規(guī)的民辦高校在激烈的招生競爭壓力下,往往避重就輕,將學校的真實信息掩蓋或加以粉飾,頻頻拋出一招招虛假、誘人的“殺手锏”,讓考生就范。

考生小齊就吃過這樣的苦頭,他在選擇學校的時候就是被精致的招生簡章所吸引,“招生簡章上面有豪華的教學樓、寬敞的體育館、美麗的校園,可到學校后才發(fā)現事實并非如此,這些建筑并非實景拍攝,而僅僅就是設計效果圖而已。”

如何識破招生中的“貓膩”,選擇一所正規(guī)的民辦高校?近日,記者采訪到北京美國英語語言學院翻譯學院副院長徐志剛、北京人文大學招生負責人高靜和西安外事學院吉林省招生負責人王夢磊,三位招生經驗豐富的老師教你識破招生“貓膩”。

貓膩一:夸大校園面積
有的學校在宣傳中夸大校園面積,把建筑面積與規(guī)范占地混為一談,夸大學校占地面積,虛構樓有多高、地有多廣,以此來誤導家長與考生。徐志剛副院長建議:“家長在給子女擇校時,在校園選擇上關鍵是應重點了解學校的教學設施,學生在學校中對教育教學設備和實訓場地的使用占有率,要重視在校生數量與現有教學資源的匹配。”
貓膩二:夸大在校生人數
“有的學校在招生中以在校生人數吸引學生,比如一個學校三個校區(qū),宣傳或咨詢淡化校區(qū)宣傳,突出在校生人數,誤導家長與學生。”徐副院長認為,學生多并不是一件好事,關鍵是孩子在此能否成才。“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很重要,這會影響孩子的成長,也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一所好的學校不僅重視學生專業(yè)知識的傳授,更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品格的塑造。”
貓膩三:辦學性質宣傳不實
高靜老師指出,有些學校在辦學性質的宣傳上存在失實現象,有誤導家長和學生之嫌。“本來是某某大學的成教學院、自考部或獨立學院,在宣傳或咨詢時說成是某某大學,這實際是誤導。成教學院多多少少還有些關系,自考部事實上就沒有多大關聯,只是一個掛靠,獨立學院就是個民辦大學,它與??偛康年P聯不大。”徐副院長如是說。
貓膩四:授課教師含金量不足
王夢磊老師認為,針對家長看重師資的心理,個別學校在師資宣傳上也有誤導之嫌,對此徐副院長表示認可,“把院士和博導拿出來進行大肆宣傳,師資的好壞關鍵要看教學一線師資隊伍水平,特別是什么樣的教師給孩子上課,這是家長應關注的重點。”王夢磊老師提醒家長,“有些院校以師資為賣點,宣傳授課教師擁有在名牌大學任教的豐富教學經驗。其實有些民辦高校聘請的大部分是剛畢業(yè)的年輕教師,同宣傳嚴重不符”。
貓膩五:虛構就業(yè)率
針對宣傳的重頭——就業(yè)率,三位老師提醒家長和考生,有些學校在宣傳中存在虛構就業(yè)率現象。“家長在咨詢時,不要片面聽信關于學校就業(yè)率的數字,關鍵要把握的是孩子學習什么專業(yè),專業(yè)是否適合孩子學習,專業(yè)市場需求如何,這關系著孩子的就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