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福建專升本考試倒計時9天,專升本考試進入倒計時,沖刺復習沒狀態(tài)、
沒信心、復習無從下手?下面庫課李老師給考生整理了福建專升本語文必背篇目—前赤壁賦,考生在考前可認真查看你。
《前赤壁賦》
考綱要求
(1)體會
蘇軾寫作此賦時的復雜心態(tài)和情感變化,把握作者忘懷得失、隨遇而安的人生態(tài)度。
(2)理解并分析
此篇賦文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賦體主客問答,抑客伸主的手法來表現(xiàn)內心矛盾的獨特構思。
(3)具體分析
此篇賦文寫景、抒情、說理有機結合,具有理趣之美的特點。
文學常識
蘇軾,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重點字詞
一、一詞多義
1、望
七月既望(名詞,陰歷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動詞 眺望,向遠處看)
2、歌
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詞)
倚歌而和之(歌聲)
3、如
縱一葦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像)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像)
4、然
其聲嗚嗚然(……的樣子,像聲詞詞尾)
何為其然也(這樣)
5、長
抱明月而長終(永遠)
而卒莫消長也(增長)
6、于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東山之上(從)
徘徊于斗牛之間(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詞,被。狀語后置)
托遺響于悲風(給)
7、之
凌萬頃之茫然(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詞)
扣舷而歌之(音節(jié)助詞)
倚歌而和之(代詞,代“歌”)
哀吾生之須臾(助詞,取獨)
二、詞類活用
1、歌:歌窈窕之章(名作動,歌詠)
2、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狀,像長了翅膀似的)
3、歌:扣舷而歌之(名作動,唱歌)
4、空明:擊空明兮溯流光(形作名,月光下的清波)
5、舞:舞幽壑之潛蛟(使動,使……起舞)
6、泣:泣孤舟之嫠(lí)婦(使動,使……哭泣)
7、正:正襟危坐(名作動,整理,端正)
8、南、西:烏鵲南飛……西望夏口(名作狀,朝南、往南;朝西,往西)
9、下:下江陵(名作動,攻下)
10、東:順流而東也 (名作動,向東進軍)
11、漁樵: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①名詞作動詞,打漁砍柴 ②可以認為無活用,漁、樵本身就為動詞)
12、侶、友:侶魚蝦而友麋鹿(意動,以……為伴侶,以……為朋友)13、舳艫(連接)千里:(省略謂語)
14、白:不知東方之既白(形作動,天色發(fā)白,天亮)
原文&翻譯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與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清風陣陣拂來,水面波瀾不起。
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舉起酒杯向同伴勸酒,吟誦《明月》中“窈窕”這一章。
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不一會兒,明月從東山后升起,在斗宿與牛宿之間來回移動。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白茫茫的水汽橫貫江面,水光連著天際。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放縱一片葦葉似的小船隨意漂浮,越過浩瀚無垠的茫茫江面。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浩浩淼淼好像乘風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會停棲,飄飄搖搖好像要離開塵世飄飛而起,羽化成仙進入仙境。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
在這時喝酒喝得非常高興,打著節(jié)拍唱起歌來。
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span>
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蘭船槳,擊打著月光下的清波,在泛著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遠茫茫,眺望賢明的君主啊,卻在天的另一方?!?/span>
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有會吹洞簫的客人,配著節(jié)奏為歌聲伴和,
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洞簫的聲音嗚嗚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傾訴,余音在江上回蕩,像細絲一樣連續(xù)不斷。
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能使深谷中的蛟龍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婦為之飲泣。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
我的神色也愁慘起來,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問道:“簫聲為什么這樣哀怨呢?”
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朔遣苊系轮姾?
客人回答:“‘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公孟德的詩么?
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東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連綿不絕,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蒼蒼。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圍困的地方么?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當初他攻陷荊州,奪得江陵,沿長江順流東下,麾下的戰(zhàn)船首尾相連延綿千里,旗子將天空全都蔽住,面對大江斟酒,橫執(zhí)長矛吟詩,本來是當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現(xiàn)在又在哪里呢?
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何況我與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漁砍柴,以魚蝦為侶,以麋鹿為友,在江上駕著這一葉小舟,舉起杯盞相互敬酒,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如同蜉蝣置身于廣闊的天地中,像滄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樣渺小。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唉,哀嘆我們的一生只是短暫的片刻,不由羨慕長江的沒有窮盡。
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
想要攜同仙人攜手遨游各地,與明月相擁而永存世間。
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span>
知道上面這種想法不能屢次實現(xiàn),只得將憾恨化為簫音,托寄在悲涼的秋風中罷了?!?/span>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我問道:“你可也知道這水與月?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時間流逝就像這水,其實并沒有真正逝去;時圓時缺的就像這月,終究沒有增減。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可見,從事物易變的一面看來,天地間萬事萬物時刻在變動,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面看來,萬物同我們來說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羨慕的呢?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何況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只有江上的清風,以及山間的明月,聽到便成了聲音,進入眼簾便繪出形色,取得這些不會有人禁止,感受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憂慮。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span>
這是大自然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寶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客人高興地笑了,洗凈酒杯重新飲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盤子雜亂一片。大家互相枕著墊著睡在船上,不知不覺東方已經(jīng)露出白色的曙光。
課文賞析
一、本文表現(xiàn)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答:通過泛游赤壁的所見所聞,以及主客之間的相互辯駁,反映了作者由故作曠達到陷于苦悶,又由苦悶到解脫的思想過程,表現(xiàn)作者雖身處逆境,卻仍然積極樂觀的情緒和灑脫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
二、理解并分析此篇賦文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賦體主客問答,抑客伸主的手法來表現(xiàn)內心矛盾的獨特構思。
答:作者心中因遭沉重挫折而產(chǎn)生的消極悲觀、苦悶哀愁的情緒,以“客”之口吻加以宣泄;而由客觀景象感悟到的瀟灑超逸、曠達樂觀的情懷,通過“主”的辨析加以高揚。
三、具體分析此篇賦文寫景、抒情、說理有機結合,具有理趣之美的特點。
答:作者把情、景、理三者巧妙地融為一體,寓情于景,借情明理:
第一段寫秋景,先描繪出“清風徐來,水波興”、“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的悠遠畫面,再由眼前的美景觸發(fā)“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的曠達之情。而水、月、風這些景物又是下文說理的張本。
第二段是“客”的議論,經(jīng)“羨長江之無窮”扣住水,以“抱明月而長終”扣住月,以“托遺響于悲風”扣住風,緊緊結合自然景物來說理,表達出“客”的消極、悲觀。
第三段是“主”的辨析:以水和月這兩樣景物作譬喻,闡述變與不變的辯證關系化解了“客”的悲觀情緒,構建豁達、樂觀的人生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