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中考考試結束了,又到了報考志愿的時候。在報考志愿的時候,同學們也要提前上網了解學校的一些基本情況,再根據自己的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學校的具體位置在哪里同學們可以先提前去進行實地考察,這對同學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小編為家長和同學們準備的地址和聯系電話等相關信息,供大家參考。
重慶市第七中學校來校指引
沙坪壩地鐵站
沙坪壩地鐵站——步行680米——沙坪壩三角碑站上車——462路 (或 805路 843路 802路 806路 237路 220路 )——學林雅園站下車——步行60米——重慶七中
沙坪壩區(qū)人民政府
沙坪壩區(qū)人民政府——步行830米——天星橋站上車——237路(或 843路 )——學林雅園站下車——步行60米——重慶七中
歌樂山森林公園
歌樂山森林公園——步行260米——白公館站上車——t003路——磁器口站下車——磁器口站上車——843路 (或 261路 202路 )——重大站下車——步行60米——重慶七中
平頂山文化公園
平頂山文化公園——步行450米——小龍坎站上車462路 (或 806路 )——學林雅園站下車——步行 60米——重慶七中
渣滓洞
渣滓洞——步行1.7公里——童家橋站 上車——237路——重大站 下車——步行70米——重慶七中
重慶市第七中學校周邊景點—渣滓洞
在重慶市歌樂山麓,距白公館2.5公里。渣滓洞原是重慶郊外的一個小煤窯,因渣多煤少而得名。渣滓洞三面是山,一面是溝,位置較隱蔽。1939年,國民黨軍統(tǒng)特務逼死礦主,霸占煤窯,在此設立了監(jiān)獄。分內外兩院,外院為特務辦公室、刑訊室等,內院一樓一底16間房間為男牢,另有兩間平房為女牢。
關押在此的有“六一”大逮捕案、“小民革”案、“挺進報”案、上下川東三次武裝起義失敗后被捕的革命者,如江竹筠、許建業(yè)、何雪松等,最多時達三百余人,此地還曾居住過“小蘿卜頭”和他們一家人。1949年11月27日國民黨特務在潰逃前夕策劃了震驚中外的大屠殺,僅15人脫險。有文藝作品《烈火中永生》《紅巖》《江姐》等以此為原型。
1943年白公館被改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后,所關押政治犯必須外遷。軍統(tǒng)總務處長沈醉親自開著一輛吉普車到處察看,最終選中了渣滓洞作為關押原白公館看守所內犯人的新址。
1946年7月,息烽監(jiān)獄、望龍門看守所撤銷,息烽、望龍門、渣滓洞監(jiān)獄兼看守所合為渣滓洞監(jiān)獄兼看守所,并將原息烽、望龍門監(jiān)獄兼看守所的全體在押人員撤并渣滓洞監(jiān)獄兼看守所。
中美合作所撤銷后,犯人于1947年4月回遷,渣滓洞監(jiān)獄被合并至白公館看守所,但暫時廢棄。
1947年12月,渣滓洞重新關押犯人,稱“重慶行轅二處第二看守所”。關押的人員主要是1947年“六一大逮捕”中抓捕的教育、新聞界人士,“小民革”地下武裝案被捕人員,上下川東三次武裝起義被俘、被捕人員,《挺進報》事件被捕人員,民革川東、川康分會成員等,最多時關押過三百多人。江竹筠、許建業(yè)、余祖勝等曾在此關押過。
1949年11月底重慶解放前夕,囚禁于此的二百多位革命志士被殺害。
監(jiān)獄結構
外部:該集中營三面靠山,前臨深溝,高墻外的制高點有崗亭六座,機槍陣地一處,常有國民黨軍一個連駐守。
內院:渣滓洞看守所分內外兩院,內院有一放風壩,有16間男牢,2間女牢。內院墻上寫“青春一去不復還,細細想想”“認明此時與此地,切莫執(zhí)迷”“迷津無邊,回頭是岸”“寧靜忍耐,毋怨毋憂”等標語。
外院:外院是辦公室、刑訊室。外院墻上寫有“長官看不到、想不到、聽不到、做不到的,我們要替長官看到、想到、聽到、做到”等標語。渣滓洞有牢房、審訊室、看守所長室,還有審訊臺、鐵鎖鏈、竹簽、辣椒水、老虎凳等酷刑,“老虎凳”是一個長凳子,再把手腳都捆到凳子上,給腳腕下落磚頭,落到第三層的時候腿就斷了。在白公館和渣滓洞里,有近三百英烈在這里被殺害。
如今是信息發(fā)展快速的時代,很多的信息都是可以通過網絡進行了解的,現在的家長和同學們選擇學校都是比較細心的,每一個方面都考慮得比較周到,要學校的環(huán)境好不好,交通是否便利,有了學校地址,家長和同學們就可以到校參觀。想了解更多的招生信息,請多多關注高職招生升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