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延遲開學,“停課不停學”成為教育圈內(nèi)的一件大事,在線學習成了眾人關注的熱點,這既是為了幫助學生妥善安排漫長的假期生活,也是為了降低疫情對學業(yè)的影響。
有人說“停課不停學”加深了家長的焦慮。但如果沒有“停課不停學”,這么長的假期家長會不會更焦慮?過去,家長一焦慮就給孩子報班,用花錢的方式買安心,而如果現(xiàn)在只能靠自己挨過這個假期,是更焦慮了,還是減輕了焦慮,還真不好說。
疫情之下,如此大規(guī)模地應用在線教育,既缺乏經(jīng)驗可供借鑒,也無現(xiàn)成的模式可沿用,對教師、學生和家長來說都是一場大考。
對習慣了傳統(tǒng)學校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師來說,打通在線教學的每一環(huán)都像是“闖關”。雖然平時“機不離手”“課不離機”,但加上“隔空”的條件之后,就有些犯難了。很多教師其實都沒有接受過在線教學的系統(tǒng)培訓,即便不需要人人上手錄制課程,組織在線課堂、線上答疑、評估學習效果,仍然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尤其是對農(nóng)村邊遠地區(qū)的不少教師來說,他們的在線教學經(jīng)驗和技能整體偏弱,面對這一新的教學模式,更顯得力有不逮。
對很多家長來說,平常輔導下家庭作業(yè)可能都要被孩子氣得人仰馬翻。在家不比學校,孩子是否按時聽課、是否認真完成作業(yè)等情況,老師難以直接知曉,監(jiān)督學生的擔子主要落到了家長的肩上。他們同時在好幾個學習平臺上左右騰挪,真有點“趕鴨子上架”的感覺。
一些學習平臺也頗感委屈,它們響應國家號召,為在線教學提供平臺和技術支撐,但卻被孩子們在應用市場上組團打“一星”。這委屈還沒法說,我的頁面設計這么美觀、用戶體驗這么好,為啥給我打差評?可誰讓你面對的是一群不講理的孩子呢?沒法講道理,一些學習平臺只能賣萌“求饒”??梢酝嬗螒?、刷短視頻,好不容易有個輕松的假期,卻還要學習,這是他們不爽的原因。孩子的學習自覺性怎么樣、自學能力跟不跟得上,直接關系“停課不停學”的實際效果。
是挑戰(zhàn),又何嘗不是機遇呢?
在線教育被業(yè)內(nèi)人士寄予引發(fā)教育革命的厚望,它打破了教育資源的時空界限,依托于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等技術,具有個性化、智能化的優(yōu)勢,如何在這場大規(guī)模的運用中,讓大家見證在線教育的優(yōu)勢,贏得師生以及全社會的認可?
可供學校和教師選擇的在線教育平臺眾多,如何選擇適合學生的平臺、資源、方式,其實也是對教師的考驗。針對大課卡頓的問題,湖北黃岡市的一些學校在大課之外開設了以班級為單位的QQ群直播,既避免了大課的卡頓問題,也更方便師生連麥互動,從而彌補大課互動性差的缺點,以班級為單位的QQ群還成為了答疑解惑的重要場所。教師如何利用這次的契機,提升信息素養(yǎng),提高資源篩選能力、在線教學組織管理能力,其實也是為蓬勃而起的教育變革做準備。
家長的任務尤其不輕松,如何在豐富的在線教育資源中,篩選出合適的、優(yōu)質(zhì)的那一部分,如何引導孩子提高學習自覺性、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這些都是挑戰(zhàn)。同時這也是一次更真實、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進一步審視親子關系,反思過去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機會。
針對前期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都在調(diào)整和優(yōu)化,出臺了很多針對性的舉措,比如,嚴禁要求所有教師都錄制直播課程,嚴禁要求家長和學生每天“打卡”,錄制上傳學習視頻等。北京市教委明確提出反對“線上滿堂灌”,提倡本校教師、本班班主任結(jié)合自己學生學習特點,篩選學習資源,指導學習內(nèi)容。上海市教委則明確提出不能讓在線學習完全替代在校學習……一方面給學校教師留下空間,組織輔導,另外也減輕學生在家學習的壓力。避免“一刀切”,根據(jù)疫情、校情、學情,組織調(diào)配資源、制定教學方案,為學生提供適切的教學方案和教學內(nèi)容,是對各地教育部門、學校的工作作風、教育理念以及工作能力的綜合考驗。
疫情是一面鏡子,也是一場大考。教育系統(tǒng)內(nèi)的各個主體,如何利用這個特殊的寒假交出令人滿意的答卷,不僅關乎當下,也會對未來的教育產(chǎn)生持久的影響。經(jīng)歷了這次挑戰(zhàn),學校教師和家長應該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上有所收獲,孩子也該在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上有所進步,更重要的還有學會勇氣、責任與擔當、愛與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