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由“針”和“灸”構成,是東方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內容包括針灸理論、腧穴、針灸技術以及相關器具,在形成、應用和發(fā)展的過程中,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文化與地域特征,是基于中華民族文化和科學傳統(tǒng)產生的寶貴遺產。
針灸作用
1、疏通經絡
可使淤阻的經絡通暢而發(fā)揮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針灸基本直接的治療的作用。經絡“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jié)”,運行氣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經絡不通,氣血運行受阻,臨床表現(xiàn)為疼痛、麻木、腫脹、瘀斑等癥狀。針灸選擇相應的腧穴和針刺手法及三棱針點刺出血等使經絡通暢,氣血運行正常。
2、調和陰陽
可使機體從陰陽失衡的狀態(tài)向平衡狀態(tài)轉化,是針灸治療終要達到的目的。疾病發(fā)生的的機理是復雜的,但從總體上可歸納為陰陽失衡。針灸調和陰陽的作用是通過經絡陰陽屬性,經穴配伍和針刺手法完成的。
3、扶正祛邪
可以扶助機體正氣及驅除病邪。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轉歸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正邪相爭的過程。針灸治病,就是在于能發(fā)揮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針灸注意事項
1、過于疲勞、精神高度緊張、饑餓者不宜針刺;年老體弱者針刺應盡量采取臥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輕。
2、懷孕婦女針刺不宜過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宮收縮的穴位如合谷、三陰交、昆侖、至陰等禁止針灸。
3、小兒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針。嬰幼兒囟門部及風府、啞門穴等禁針。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發(fā)性出血,損傷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針刺。
5、皮膚感染、潰瘍、瘢痕和腫瘤部位不予針刺。
好了,以上就是關于針灸的介紹了。各位看后對針灸是否也有了全新的認識了呢?若你對針灸感興趣,并且想學到專業(yè)的針灸技術,那么你可以來德州智科技工學校報考中醫(yī)康復專業(yè),在這里你能接觸到專業(yè)的針灸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