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可思研究院發(fā)布的《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yè)報告》顯示:2018屆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率為91.5%,與過去4屆相比略有下降;而2018屆高職高專畢業(yè)生就業(yè)率為92.0%,與過去4屆相比穩(wěn)中有升,并且已經連續(xù)兩年,高職高專畢業(yè)生的就業(yè)率高于同屆本科。
智聯招聘的《2020年職業(yè)教育人才就業(yè)景氣度報告》也印證了這個趨勢:當前大專和中等職業(yè)教育人才分別有3.7個崗位和2.3個崗位機會,遠高于其他學歷人才。
然而,與兩到三個藍領崗位才面對一個高職院校畢業(yè)生的“用工荒”,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中國職教生相對于10年前居然縮招了3成的現狀。
為什么數據上看起來,高職高專生的就業(yè)比大學本科要好?為什么一些媒體報道中月薪過萬,且有兩三個崗位可供選擇的高職院校,還在縮招?
本期《中外管理》特邀尚和管理咨詢公司總經理、精益管理研究專家胡光書,為我們透過這些數據表現,看待這些現狀背后的本質問題。
1.“藍領用工荒”是表相,真相是“就業(yè)信息壟斷”
《中外管理》:對于當前兩到三個藍領崗位才面對一個高職高專畢業(yè)生的“藍領用工荒”,您如何看待?
胡光書:我認為首先反映出的是就業(yè)信息壟斷的問題。
作為本應是社會基礎設施和公共人才就業(yè)服務平臺,目前大多數是由私營企業(yè)在經營。這些人才服務公司實際上發(fā)揮的是國民經濟里重要的促進就業(yè)率的作用,但事實上大量的就業(yè)信息被它們所壟斷。
而政府所做的一些工作,只不過是暫時性的政策或要求,并沒有相應的社會基礎設施,這是我國在促進就業(yè)上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政府需要打造相應基礎設施的必要性所在。作為政府部門,需要真正有效地促進用人企業(yè)與待就業(yè)群體雙方的信息公開和對稱。
比如,很多招聘信息和資源局限在一些寡頭公司里,那么招聘需求、人才庫或人才數據就成為了各家機構壟斷的資源。就好像我們去租房子,現在很難找到直接的租戶或房源,只能去找中介。而“良心中介”比較稀缺,黑心中介卻很多。但就業(yè)是關乎國計民生、有社會性的重大課題。但政府對這些公共平臺建設和有效管理方面,做得還不夠。
比如:一到求職季,政府都要呼吁高校促進就業(yè),但這不是一個政策,也沒有平臺和機制,沒有一個窗口能夠讓用人單位和求職者能進行公開透明的對接,缺少充分溝通的渠道。盡管“校招”可以解決一些問題,但能夠進入校園的企業(yè)畢竟是少數。無論是用人企業(yè)還是學校,很多事情都被外包出去了,既省事又省成本,而這些資源也就由此被壟斷了。
因此,看似是“用工荒”,實則有一部分原因是勞資雙方信息不匹配所致。
2.中國不存在真正的用工荒,更深的問題是“管理”
《中外管理》:為什么很多制造企業(yè)說找不到藍領工人?是否有一些好的辦法,可以緩解這一社會現象。
胡光書:我們需要從另外一個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
首先,“藍領用工荒”看起來是企業(yè)招不到藍領,但有沒有分析哪些是由于企業(yè)發(fā)展擴容、需增加人手進行招工?而哪些是由于自己管理不善,人才不斷流失造成的“事故”,這要進行區(qū)分。
其次,企業(yè)是否明確自己真實的用工需求: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是否有明確的“人才畫像”,是否存在現有員工使用不當的現象等。
再次,企業(yè)是否面臨急劇擴張,而造成了難于招人。試問,你見過華為、阿里巴巴這類企業(yè)面臨“用工荒”嗎?BAT們通常處于高速增長的狀態(tài),卻依然能招到人。因此,一方面企業(yè)的雇主品牌和企業(yè)魅力,依然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你的員工為什么流失?是不是說明你管理不善,或者存在不重視人才培養(yǎng)、人崗不匹配等問題。
比如:沿海很多企業(yè)的員工離職率達到60-70%,基層員工1年下來幾乎要換一遍。而且,有些老板明確提出“員工要有一定的流動性,不然就會是一潭死水?!钡绻髽I(yè)是這樣的人才觀和用人觀,員工在這里恐怕既找不到歸屬感,也找不到動力。
有的老板說:員工很勢力,別的企業(yè)高出100塊錢他都要走。而你要去想一想:為什么自己的員工為了100塊錢就會走人?很多時候是我們沒有把企業(yè)和人才經營好。因為大多數企業(yè)的經營不善是企業(yè)自身的責任,招不來人是經營的結果。
所以,表面上看起來是我們的勞動力供給不足,在我看來大都是偽命題,中國事實上不存在“用工荒”。因為據我了解,無論是制造業(yè)還是服務業(yè),很多時候是離職率超高造成的所謂用工荒。換個角度來說,你如果能把人留住,難道還吸引不到人嗎?
3.做藍領還是做白領不是關鍵,自我實現才是
《中外管理》:企業(yè)中有種說法,年輕人從觀念上就不愿意做藍領,這是社會上高學歷藍領人才不足的一個觀念性原因。您怎么看待這種說法?
胡光書:“妖魔化”求職者,是一些企業(yè)常犯的毛病。年輕人永遠是社會進步的力量,尤其是在經濟活動中。因此,企業(yè)對人才的價值觀和態(tài)度,決定了員工是否愿意留在企業(yè)里。很多經營者、老板或學者做出的判斷是:年輕人不愿意做藍領。但實際上,作為勞動者,他在乎是否能在工作里找到樂趣和自我價值,是否能找到成長的方向和通道,找到自己的“職業(yè)錨”。我相信很多人是在尋找自己成長的目標,而最終并不一定限定自己到底是要做藍領還是做白領。人更在乎的是,自己置身在一種什么樣的環(huán)境里,會處在什么樣的狀態(tài)下。
因此,人首先需要以物質驅動,如果連社會平均水平都達不到,誰還甘心做藍領?另外,我們常常把問題的實質給掩蓋了,把責任推到求職者身上去。但是,比如在德勝洋樓、霍德電子這類行業(yè)優(yōu)秀企業(yè)里,無論是白領還是藍領都能夠得到企業(yè)的培養(yǎng)。那么,員工自然愿意在這里工作和成長。
《中外管理》:中國人常常認為上技校,乃至上高專都是無奈之舉,考不上大學本科便不可能有出息。因此,這是不是造成所謂“藍領用工荒”的原因?
胡光書:這是我們的工作觀、價值觀問題。這個時代,一定要讓你的員工知道:人生的價值,不在于你能夠獲得什么,而在于通過你的努力和付出,能夠去創(chuàng)造什么的價值。我們不要去跟他們單純地談高尚的情操,而是要他們知道這是一個社會的基本邏輯——你對這個社會有用、對外部有用、對別人有用的時候,你才具備實現自我價值的可能性和基礎,這是因果關系。
同時,無論你的學識、學歷有多高,學歷本身并不具備財富價值,只有轉變成成果之后,才具備價值。而不是說,我有這些學識,所以你要先給我付出相應的對價。我認為現在學校教育中,比較缺乏的一堂課就是教學生們如何學以致用。作為學校教育,也需要解決的一個價值觀的問題。
4.日本年輕人也不甘上“高職”,但有“職業(yè)錨”
《中外管理》:有種說法,日本社會對職業(yè)教育的認可程度遠高于中國,在這方面有什么值得我們借鑒之處?
胡光書:我們的社會對于白領和藍領,大學生和技校生,確實存在著偏見。不過日本也并非我們所猜測的那樣,日本年輕人就很樂意去上“專門學?!被颉岸檀蟆保ㄏ喈斢谖覈穆殬I(yè)技術學校)等。
但是,日本年輕人知道作為一個人,要能夠找到自己正確的人生坐標,并且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它。如果一個日本學生判斷自己不可能考進四年制本科大學了,那么就會找一個能體現自己價值的工作。例如:有些日本年輕人初中畢業(yè)就進入豐田創(chuàng)辦的職業(yè)學校,從那一刻起他就變成了豐田的員工。并且,在未來,他也有可能去上學,有其明確的發(fā)展空間和通道。
另外,有些年輕人認為既然考不上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這樣的一流學校,那么選擇這樣一條道路也挺好。日本年輕人始終是從自我實現的角度出發(fā),也就是我能提供多大的社會價值和貢獻,真正把個人能力發(fā)揮到最大。當然,日本年輕人也并不甘心于此,也會希望自己有提升和創(chuàng)新。
#p#分頁標題#e#
事實上,人性都是一樣的,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沒有人能上大學,卻偏要找個技校,那只是一種假象。只是日本社會的發(fā)展讓年輕人能找到自己的職業(yè)錨,而且比較務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