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鐵們,大家好,相信還有很多朋友對于民國公務員考試和民國“公務員”考試往事:凌晨四點就進考場的相關問題不太懂,沒關系,今天就由我來為大家分享分享民國公務員考試以及民國“公務員”考試往事:凌晨四點就進考場的問題,文章篇幅可能偏長,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本文目錄
中國第一批公務員什么時候開始的
公務員錄用制度建立起始于1980年,正式建立于1989年,到2009年止經過了20年的發(fā)展已經形成了比較的穩(wěn)定的人才錄用選拔體系。公務員錄用制度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依據有關法律和法規(guī)的規(guī)定,按照一定的標準和法定的程序,采用公開考試、嚴格考察、擇優(yōu)錄取的辦法,將符合條件的人員錄用為公務員的制度。
從2002年起,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招考工作的時間被固定下,報名時間在每年10月中旬,考試時間在每年11月的第四個周末。
省以下國家公務員考試時間尚未固定,欲報考者應密切關注各類新聞媒體有關招錄公務員的信息,以免錯過報考時機。
公務員考試制度是我國的公務員考試選聘制度(招錄制度)的簡稱。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對政治體制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從而從根本上廢除了干部職務終身制,解決了官員能上不能下的問題,提高了政府等職能部門的工作效率、機關作風和服務意識?,F(xiàn)行的國家公務員制度明確規(guī)定了必須通過嚴格、公正的考試程序,方能進入公務員隊伍的政策,從而結束了公務員選拔的非制度性、非程序性和隨意性。這無疑是國家人事制度改革的一個巨大進步。
公務員考試哪一年開始實行
公務員錄用制度建立起始于1980年,正式建立于1989年,到2009年止經過了20年的發(fā)展已經形成了比較穩(wěn)定的人才錄用選拔體系。
公務員考試制度是中國的公務員考試選聘制度(招錄制度)的簡稱。公務員錄用制度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依據有關法律法規(guī),按照一定的標準和法定的程序,采用公開考試、嚴格考察、擇優(yōu)錄取的辦法,將符合條件的人員錄用為公務員的制度。
一、什么是公務員
第一,公務員履行公職有《公務員法》這一法律依據;第二,公務員的編制為國家行政編制;第三,公務員的工資福利等均由國家財政支付。因為公務員職位的性質、特點和管理需要各有不同,所以如今的公務員的職位類別大體分為三類,分別為:綜合管理類、行政執(zhí)法類和專業(yè)技術類。
二、公務員一詞的由來
“公務員”顧名思義是指政府中辦理公務的人員,但是公務員這個詞語是從哪來的呢?據考證,公務員這個詞是由英語翻譯過來的,英文中的“civil servant”直譯過來便是“文職服務員”。日語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前,日本的公務員叫做“文官”,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改名為“公務員”。其他國家的稱呼有“聯(lián)邦官員”、“政府雇員”等等。在我國,履行公職的人員被稱為“公務員”。
三、公務員考試
所謂“公務員考試”,就是指通過考試制度來選拔人才進入到公務員隊伍,履行國家公職。我國封建社會時期的科舉制度,可以認為是一項公務員考試制度。當下,我國實行的公務員考試制度,其依據來自于《公務員法》。我國《公務員法》第21條規(guī)定,錄用擔任主任科員以下及其他相當職務層次的非領導職務公務員,采取公開考試、嚴格考察、平等競爭、擇優(yōu)錄取的辦法。也就是說,我國目前對于擔任主任科員以下及其他相當職務層次的非領導職務公務員的招錄,實行“凡進必考”的制度。
四、中國公務員考試的發(fā)展歷程史
夏商周時期:沒有公務員考試這一公職選拔制度
說起我國的公務員那得追溯到夏商周時期,由于當時是世襲制,國家的主要官員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說的公務員都是皇親國戚,所以,當時是沒有所謂的公務員考試的,只要你生在皇族,就能當公務員,吃皇糧。
春秋戰(zhàn)國時期:以論辯學識入仕,論軍功封官
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群起,各個諸侯開始意識到人才的重要性,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才來參與國家的管理,孔子更是提出“學而優(yōu)則仕”的口號,鼓勵讀書人通過努力學習向著仕途方向發(fā)展,參與國家治理。曾經收視率頗高的電視劇《羋月傳》中就曾提到了四方館,策士們在四方館內辯論,各抒己見,然后寫下策論,策論寫得好,能被君王賞識,便有機會入仕為官。另一方面,在出征打仗的過程中立有軍功亦可為官,這一制度也稱軍功制。這樣看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實際上也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公務員考試”,當時對于人才的選拔雖然屬于有考核的,但并沒有形成一項考試制度。
西漢至魏晉時期:有選官制度但非考試制度
此后,西漢至魏晉的四百多年間,選拔官吏的制度多為察舉制,即大官僚推薦自己認為有才能的人擔任官員,嚴格意義上來說只是一種選官制度而非考試制度。
進入唐宋時期,科舉制度的實行可認為有了“公務員考試”制度
直到唐代科舉制的實行,才出現(xiàn)了真正意義上的“公務員考試制度”。讀書人不論身份貴賤均可參加科舉考試??荚嚨闹饕獌热轂槿寮医浀?、詩賦,此外還有律令、文字學、數(shù)學、歷法等等,內容龐雜??荚嚪譃榈胤娇荚嚭椭醒肟荚噧杉墸未€增加了皇帝御殿親試,也叫殿試??疾榈闹饕绞奖闶菍懳恼拢ㄟ^考查文章的寫作來判斷應試者的思想政治水平、思維邏輯、文字表達能力是否符合要求。同時,為了防止負責考試的相關官員權力過大,考官一般為臨時派遣、或者年年輪換。考官如果有違法失職的行為,要受到相關監(jiān)察機關的問責,被處以罰款、停職、甚至撤職查辦的處分。為防止官僚子弟利用特權互相包庇、徇私枉法,凡是有官家子弟被錄取的,都要另外再派大臣進行復試,或者另設考場。除此之外,考試明確要求考生不得帶書進入考場;主考官在考試期間不能與家族、親友會面,不得外出。考卷實行“糊名”、“謄錄”制??婆e制可以說是奠定了公務員考試的雛形。
民國時期:政府制定了考試選拔公務員的制度規(guī)定
據有關資料顯示,北洋政府統(tǒng)治時期制定了各種文官管理法規(guī),初步形成了文官管理法規(guī)、法令體系,這些法規(guī)、法令中規(guī)定了官員的分類、任用、工資、休假、福利、懲戒等內容。文官的考試內容為近代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知識。北洋政府統(tǒng)治時期初步建立起了中國近代文官法律制度的雛形。直到國民政府時期,公務員制度才逐漸形成和完備。國民政府統(tǒng)治時期成立了考試院,具體負責公務員的考試和任用??荚囆问綖楣_考選,以普通考試、高等考試和特種考試對公務員分別加以選擇,各階層知識分子參政均有機會參加考試。此外,國民政府還頒布了《公務員考試法》、《公務員任用法》等一系列與公務員有關的法律。
五、新中國的公務員考試
20世紀50年代初期開始,我國干部錄用主要由國家統(tǒng)一分配,這種方式與計劃經濟體制相適應,在當時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也暴露出諸如用人制度不健全、缺乏競爭激勵機制等弊端。1980年,鄧小平同志提出:將來很多職務、職稱,只要考試合格,就應當錄用或授予。
1989年第一次公務員考試得以舉行,當時叫做“國家工作人員錄用考試”??荚囍饕譃閮煽?,一科的主要考查內容為馬列主義、黨史、公文寫作等,相當于現(xiàn)在的《公共基礎知識》,另一科為《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
1994年《國家公務員錄用暫行規(guī)定》正式頒布,“國家工作人員錄用考試”改名為“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公務員考試逐漸進入了一個相對規(guī)范的軌道,考試科目和題型趨于穩(wěn)定。
2015年開始,國家公務員考試又有新變化。2015年之前國家公務員考試省部級與地市級試卷的分別只在與《申論》這一科目的不同,《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試題是相同的。2015年開始,《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這一科目分為省部級與地市級兩類試卷,兩類試卷的區(qū)別有兩點:一是省部級試卷的數(shù)學運算比地市級多出5道題,省部級試卷共135題,地市級試卷共130題;二是兩類試卷的常識部分有5道題不相同。其他部分的試題均相同。2016年省部級與地市級《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這一科目的區(qū)別進一步擴大,在2015年的變化基礎上,資料分析也分別有五道題不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第三十三條對公務員的考核,按照管理權限,全面考核公務員的德、能、勤、績、廉,重點考核工作實績。
第三十四條公務員的考核分為平時考核和定期考核。定期考核以平時考核為基礎。
第三十五條對非領導成員公務員的定期考核采取年度考核的方式,先由個人按照職位職責和有關要求進行總結,主管領導在聽取群眾意見后,提出考核等次建議,由本機關負責人或者授權的考核委員會確定考核等次。對領導成員的定期考核,由主管機關按照有關規(guī)定辦理。
第三十六條定期考核的結果分為優(yōu)秀、稱職、基本稱職和不稱職四個等次。定期考核的結果應當以書面形式通知公務員本人。
第三十七條定期考核的結果作為調整公務員職務、級別、工資以及公務員獎勵、培訓、辭退的依據。
民國的“國考”是什么樣的
民國“國考”保薦免試關系戶占盡半壁江山。
每年的國家公務員考試,競爭都異常激烈,可謂是萬里挑一選人尖。而在民國初年,北洋政府為選拔基層官員,也舉行過類似的考試,稱為縣知事試驗。縣知事試驗具體如何產生,如何運行,是否如今天的國考般競爭激烈呢?下文將一探究竟。
縣知事試驗,顧名思義,是選拔縣知事的,即縣一級的行政長官,清代稱之為知縣??h知事試驗的產生是當時政治形勢所迫。因為在1914年縣知事試驗實行之前,社會上對縣知事群體的評價極差,認為他們“非市井無賴之徒,即黨會強梁之輩,流品紛雜,吏治卑污”。這一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又有種種深層原因,比如科舉制廢除,基層官員的選任和管理制度不完善。況且民國剛剛成立,舊制度舊思想的流弊尚未除去,官場風氣不正??傊瑸榱苏D地方政局秩序,加強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控制,北洋政府于1913年12月頒布了《知事任用暫行條例》、《知事試驗暫行條例》和《知事試驗暫行條例施行細則》等相關法律和規(guī)章制度,為縣知事試驗的正式施行打基礎。
1914年2月-1915年4月,北洋政府共舉行了四屆考試。知事考試對應試者有諸多資格要求,比如必須得是30歲以上的。其余的要求則主要是針對學歷和社會經歷的。報名時還要提供相關文書作證。考試分為四個階段,一是甄錄試,主考論文;接著是第一試,考現(xiàn)行法令解釋和國家條約之大要;再來是第二試,包括關于地方行政之策問、設案之判斷、草擬文牘;最后一部分是口試,類似于今天的面試,科目包括就地方民情風俗習慣設為問答和就其經驗設為問答。四個階段層層淘汰。另外,還有保薦免試環(huán)節(jié),雖然也有明文規(guī)定,但是這一環(huán)節(jié)百弊叢生,有的被舉薦者甚至是目不識丁。
四屆知事考試,報名總人數(shù)突破了3萬人,最終錄取的人數(shù)為六千余人,其中保薦免試的卻接近3500人??h知事試驗的競爭似乎沒有今天國考激烈。但是這一考試的社會關注度絕不亞于國考。從規(guī)章制度的出臺到具體每一次考試的實行,都引起了或大或小的社會討論。比如針對應試資格問題,比如口試中所存在的隨意性和不公平,等等。社會輿論有助于促使知事考試不斷完善。
不過,由于全國縣知事崗位的缺余逐漸減少,1915年,袁世凱不得不下令停止考試。
北洋政府時期的四屆縣知事試驗,盡管在各方面都存在很多問題,甚至有舊式科舉制度的痕跡。但在那個新舊交替的時代,它無疑是中國現(xiàn)代文官考試的一個重要嘗試,從它的部分考試內容來看,其現(xiàn)代性和科學性是顯而易見的。
民國官員是怎樣考核的
民國18年(1929年)10月29日,南京中央政府公布《公務員任用條例》,決定實行公務員制度。民國22年(1933年)3月,公布《公務員任用法》,并于同年4月1日起實行。福建省公務員任職條件:簡任官,須對“黨國”有特別勛勞、致力革命10年以上;或在教育部認可的國內外大學畢業(yè)具有專門研究者;或在國民政府統(tǒng)治下任薦任官1年以上;或參加國民政府統(tǒng)治下各 [1]地方高等考試及格。薦任官,須對“黨國”有勛勞、致力革命7年以上;或在教育部認可的國內外大學、高等??茖W校畢業(yè);或在國民政府統(tǒng)治下任委任官1年以上;或參加國民政府統(tǒng)治下各地方高等考試及格。委任官,須曾致力革命5年以上;或在教育部認可的高等中學或舊制中學畢業(yè);或任國民政府統(tǒng)治下委任職2年以上;或參加國民政府統(tǒng)治下各地方普通考試及格。公務員甄別審查成績分甲、乙、丙、丁四等;在乙等以上為合格,丙等者降等或降級,丁等不及格。合格者發(fā)給合格證書按照原官等級任用;降等或降級者按應降之等級給與證書,以應降之官等任用;不及格呈請國民政府或通知該管長官免職。經甄別審查合格,可任用公務員。凡剝奪公權尚未復權,虧欠公款尚未清結,曾因贓私處罰有案,吸食鴉片或代用品者,均不得任為公務員。簡任職、薦任職公務員任用,由國民政府交銓敘部審查合格后分別任命;委任職公務員任用,由該長官送省審查合格后委任。
民國“公務員”考試往事:凌晨四點就進考場
民國“公務員”考試往事:凌晨四點就進考場
下周日,2014年度國考筆試將舉行。屆時,全國152萬考生將進行筆尖上的較量,爭奪1.9萬個飯碗,錄取率僅1.3%。
民國“公務員”考試4點就進場
近3000人報考僅40人及格
你知道嗎?公務員考試競爭激烈早在1931年就出現(xiàn)了。現(xiàn)代快報記者獲悉,《汪偽國民***舊址史話》于近日出版,書中介紹了南京國民***考試院的由來,以及考試院曾舉辦過的轟動一時的第一屆高等考試,也就是當時的公務員考試,全國近3000人報名,但最后僅錄取100人,淘汰率高達97%。
現(xiàn)代快報記者趙丹丹鹿偉項鳳華
[考點]
當年在哪考試?
由于經費緊張,“借”考場進行考試
整個考試院分為東西兩條平行的軸線,因此有東西兩個大門。東大門,即現(xiàn)在的市政協(xié)大門。西大門,即現(xiàn)在的市委市***大門。
進去后,最惹人注目的是建于1933年的“明志樓”,也就是大門正對面的市***大禮堂。據悉,當時明志樓就是公務員考試考場,樓中部原為兩個考場,東西各有一個考場。
而在1931年,由于經費緊張沒有專門的考場,民國的第一次“國考”在原中央大學、南京中學(今東南大學、寧海中學)進行。
與市委市***大院一樣,當年的考試院大門口也有警衛(wèi),不過警衛(wèi)并非荷槍而立的士兵,而是身著古典服裝、身佩寶劍的武士。
[考生]
當年誰能報考?
大學畢業(yè),均可應考,近3000人報名
1931年7月15日,南京國民***考試院舉行了轟動一時的第一屆高等考試,也就是首屆公務員考試。
跟現(xiàn)在的國考一樣,民國公務員考試也十分火爆。據書中記載,當年的這場考試共有近3000人報名。因為只有南京有考點,因此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人來趕考。比如,有從江西、湖南乘江輪趕來報名的,到岸后,住的地方還沒定,就先去報名。平均下來,每天有四五百人報名,因為人多,原定7月5日報名結束,后來又延長了5日。
什么樣的人可以報考?考試院規(guī)定“大學畢業(yè),均可應考”,即在公私立大學、獨立學院、專科學校畢業(yè)的拿有畢業(yè)證書的大學生都能考。不過,當年的報考程序要比現(xiàn)在復雜得多,要經過報名、體檢、資格審查等。
要考多長時間?
連考7天,凌晨4點就進考場
現(xiàn)在的公務員考試只有一天的時間,不少考生就抱怨國考是種煎熬。
相比之下,當年的民國公務員考試算是場“拉鋸戰(zhàn)”,考生們不僅要拼腦力,更要拼體力。
據記載,當年的那場考試從7月15日一直考到7月21日,每天早上4點齊集聽候點名領卷入場,遲到就不能進了,然后6點開考,每門考3小時,一天考兩門,在考場內每天要坐上6小時,一連7天如此。
[考題]
考哪些科目?
國文、法律、財政學等,還要進行演說
考試內容更是復雜,比如普通行政人員,要考12門,包括國文、民法、刑法、行政法、中國近代政治史、財政學、勞工法等;外交官領事官還有專業(yè)科測試,要考英語或法語。除了筆試,還有口試,考生要進行兩次或一次專題演說,每次以15分鐘為限,目的是測試這些人的口才、態(tài)度和擔任管理、領導工作的才能和經驗。
考題如何保密?
出題人被“鎖”進屋里兩個月
無論是國考還是江蘇省考,出題人在考前都要封閉出題。當年的民國公務員考試也是如此。
書中記載,典試委員負責命題、閱卷等工作,由國民***聘請,大部分是當時國內名流學者。而他們的名單事先是絕對保密的。在接到國民***聘書后,各委員才集中到國民***舉行宣誓就職典禮。戴季陶會親自將命題的場所加鎖,并用蓋有考試院大印的紅紙封條加封。從此之后的兩個月內,典試委員不能與外界接觸,專心擬訂試題。
同樣,廚師和工作人員也要與外界隔離,任何公私函電禁止投遞。一直等到考試結束后,正式發(fā)榜的日子,戴季陶會親自啟封開鎖,將這些關了兩個月的出題人放出來。
當年考題難嗎?
近3000人考試僅40人及格,無女生過關
由于考試命題內容偏難和評分標準偏高,最后通過筆試的人數(shù)少得可憐,最終及格的只有40人。當時的南京考試院院長戴季陶親自向國民***申請,給考生普遍加10分,才勉強錄取足額100名。
這100人中,曾有工作經歷的占到40%,平均年齡在27歲到28歲,據記載,這100名合格者中沒有一名女性。
其實,當時女考生有20人,經過兩場試下來,還有12人挺著,本以為總會有一兩人及格,但最終還是沒人堅持到最后,全部名落孫山了。后來考試院分析,也許是因為女考生在競爭的勇氣、臨場的鎮(zhèn)定和多門學科的普遍應付上比男性差一些。
原國民***考試院考場:“明志樓”
明年起,位于北京東路41號的南京市委市***大院,北京東路43號的市政協(xié)大院將定期向市民開放。這兩個大院的前身是原國民***考試院。
1928年,國民***成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jiān)察五院。任命戴季陶為考試院院長。隨后,他率考試院籌備人員開始考察選址。
書中介紹,在風水寶地雞籠山(又名北極閣)一帶,戴季陶被這里旖旎的湖光山色所吸引,當即拍板,將考試院的地址定在這里。為此,周圍還進行了拆遷。建筑部門把武廟、昭忠祠及武廟西側的千倉師范、千倉山館及觀音廟會周圍形成的“大市場”一并征用,建成了東到珍珠河邊,西達雞籠山下的明清風格的古代建筑群,即國民***考試院,而“明志樓”就是后來民國“國考”的考場。
關于本次民國公務員考試和民國“公務員”考試往事:凌晨四點就進考場的問題分享到這里就結束了,如果解決了您的問題,我們非常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