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的知識點又非常多,知識點的內容也是需要學生牢記于心的,尤其是高二期間課程不僅增加了很多的知識面,并且升入到生物日常生活中相關的原理也是非常多的,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有很多學生想了解一些關于高二物理知識點歸納的相關內容,下面掌門學長小編和大家分享一下。

高二物理知識點歸納

摩擦起電原子原理

近代科學告訴我們:任何物體都是由原子構成的,而原子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所組成,電子繞著原子核運動。在通常情況下,原子核帶的正電荷數(shù)跟核外電子帶的負電荷數(shù)相等,原子不顯電性,所以整個物體是中性的。原子核里正電荷數(shù)量很難改變,而核外電子卻能擺脫原子核的束縛,轉移到另一物體上,從而使核外電子帶的負電荷數(shù)目改變。當物體失去電子時,它的電子帶的負電荷總數(shù)比原子核的正電荷少,就顯示出帶正電;相反,本來是中性的物體,當?shù)玫诫娮訒r,它就顯示出帶負電。
兩個物體互相摩擦時,因為不同物體的原子核束縛核外電子的本領不同,所以其中必定有一個物體失去一些電子,另一個物體得到多余的電子。如用玻璃棒跟絲綢摩擦,玻璃棒的一些電子轉移到絲綢上,玻璃棒因失去電子而帶正電,絲綢因得到電子而帶著等量的負電。用橡膠棒跟毛皮摩擦,毛皮的一些電子轉移到橡膠棒上,毛皮帶正電,橡膠棒帶著等量的負電。
摩擦為什么會起電
由于不同物質的原子核對核外電子的束縛能力不同,當兩個物體相互摩擦時,哪個物體的原子核對核外電子的束縛本領弱,它的一些電子就會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失去電子的物體帶正電,得到電子的物體由于帶有多余的電子而帶負電。
摩擦起電實質上并不是創(chuàng)造了電,只是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了另一個物體,使正負電荷分開,電荷的總量并沒有改變。相互摩擦的兩個物體,必然帶上等量的異種電荷,帶正電的物體缺少電子,帶負電的物體有了等量的多余的電子。
什么是安培力
安培力是通電導線在磁場中受到的作用力。由法國物理學家A·安培首先通過實驗確定。可表述為:以電流強度為I的長度為L的直導線,置于磁感應強度為B的均勻外磁場中,則導線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為f=IBLsinα,式中α為導線中的電流方向與B方向之間的夾角,f、L、I及B的單位分別為N、m、A及T。
什么是左手定則
左手定則:伸開左手,使拇指與其他四指垂直且在一個平面內,讓磁感線從手心流入,四指指向電流方向,大拇指指向的就是安培力方向(即導體受力方向)。
以上是掌門學堂小編和大家分享關于高二物理知識點歸納的相關內容,可見其中有什么是左手定則什么是安培力,還有摩擦起電原子原理的一些相關內容,因為在高二期間物理知識點還有很多,如果像要加深自己對于高二期間物理學習掌握的話,建議學生可以到當?shù)匮a課機構進行一些詳細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