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根據2014年1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教職工1561人,其中專任教師132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14人、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13人、重慶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人、重慶市高校優(yōu)秀中青年骨干教師等其他省部級優(yōu)秀人才60余人;具有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641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近1000人,兼職教師300余人;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重慶市級教學團隊6個。
重慶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人):朱新才、林治華 、郭曉東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石曉輝、許洪斌、黃偉九 教學團隊序號團隊名稱負責人級別1力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賀建民國家級2 自動控制課程群教學團隊李山 重慶市市級3計算機基礎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張建勛 重慶市市級4會計信息化課程群教學團隊陳旭重慶市市級5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組教學團隊熊曉燕重慶市市級6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yè)模具核心課程教學團隊鄧明重慶市市級7力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賀建民重慶市市級 質量工程 根據2014年1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國家級特色專業(yè)4個、綜合改革試點專業(yè)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重慶市級特色專業(yè)6個、綜合改革試點專業(yè)2個、“三特行動計劃”特色專業(yè)5個;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雙語教學示范課程1門、精品資源共享課入選課程1門、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有重慶市精品課程20門、精品視頻公開課程6門、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3門、雙語教學示范課程3門、研究生優(yōu)質課程10門、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4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7個、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
國家級特色專業(yè)(4個):車輛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會計學
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yè)(2個):車輛工程、會計學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車輛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fā)展研究中心
重慶市市級特色專業(yè)(6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信息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人力資源管理、自動化、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重慶市市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yè)(2個):車輛工程、會計學
重慶市“三特行動計劃”特色專業(yè)(5個):車輛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會計學、人力資源管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重慶市市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fā)展研究中心、重慶三峽水利發(fā)電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基地
重慶市市級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4個):計算機類專業(yè)分層分類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基于材料類專業(yè)acd特性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試驗區(qū)、基于地方和行業(yè)需求的化工專業(y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試驗區(qū)、基于差異化戰(zhàn)略的會計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
重慶市市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7個):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機械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車輛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生物醫(yī)藥工程實驗中心、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中心、物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會計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精品(雙語)課程 序號級別課程名稱負責人職稱1國家級精品課程會計信息化陳旭教授2國家級雙語課程生物技術制藥姜和教授3重慶市市級精品課程汽車理論石曉輝教授4重慶市市級精品課程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熊曉燕教授5重慶市市級精品課程國際金融邱冬陽教授6重慶市市級精品課程稅法彭啟發(fā)教授7重慶市市級精品課程信號與系統余成波教授8重慶市市級精品課程材料成形原理張馳教授9重慶市市級精品課程機械制圖劉紅杰副教授10重慶市市級精品課程大學物理實驗蒲利春教授11重慶市市級精品課程數據結構劉全利教授12重慶市市級精品課程會計學基礎孫芳城教授13重慶市市級精品課程材料成形技術基礎鄧明教授14重慶市市級精品課程電子技術肖蕙蕙教授15重慶市市級精品課程財務管理何建國教授16重慶市市級精品課程工程材料葉宏教授17重慶市市級精品課程高等數學程新躍教授18重慶市市級精品課程材料科學基礎楊明波教授19重慶市市級精品課程中級財務會計黎明教授20重慶市市級精品課程景區(qū)開發(fā)與管理牟紅教授21重慶市市級精品課程編譯原理黃賢英教授22重慶市市級雙語課程人員測評理論與方法孫麗璐 23重慶市市級雙語課程財務會計基礎袁莉 24重慶市市級雙語課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徐玲玲副教授教學成果 2004年,該?!兜胤焦た圃盒眯匀瞬排囵B(yǎng)模式的構建與實踐》、《創(chuàng)建比較財會學科體系的理論與實踐——一般本科院校培育學科特色的體驗》獲重慶市教學成果一等獎,其中《地方工科院校應用性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構建與實踐》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普通高校計算機專業(yè)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與實踐》、《產學研合作,培養(yǎng)高質量應用型車輛專業(yè)人才——車輛工程學科建設與實踐》、《經濟科學綜合實驗室教學改革的建設與發(fā)展》、《基于產學研結合的畢業(yè)設計運作新模式》等四項成果獲重慶市教學成果三等獎。 學生榮譽 根據2014年12月學校官網顯示,該校學生在歷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獲全國一等獎10項,全國二等獎25項;重慶市級獎116項,學校多次獲得組織工作優(yōu)秀獎;在歷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獲全國一等獎1項,全國二等獎5項,重慶市級獎26項,學校多次獲得組織工作優(yōu)秀獎;在歷年全國大學生機械創(chuàng)新設計競賽中,獲全國三等獎2項,西南片區(qū)一等獎4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7項;多次參加“國際企業(yè)管理挑戰(zhàn)賽”,總成績位居全國高校前列。 根據2014年1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建有重慶市高校創(chuàng)新團隊8個、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生產力促進中心(科技部批建)、11個重慶市重點基地(含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重慶市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2個校級后備重點實驗室、2個校級后備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2個校級科研機構;與中國科學院、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重慶科學技術研究院、重慶長安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建設工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大江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等科研院所和大型企業(yè)共建聯合實驗室、研究中心24個。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汽車零部件先進制造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機械檢測技術與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科技部生產力促進中心(1個):激光快速原形及模具制造生產力促進中心(重慶)
重慶市市級重點實驗室(2個):重慶市汽車零部件及其檢測技術重點實驗室、重慶市模具技術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市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重慶市財會研究與開發(fā)中心、重慶市勞動經濟與人力資源研究中心
重慶市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重慶市車輛模擬與實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汽車動力系統及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模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輕合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中心)、重慶中英(國際)數字醫(yī)療技術工程中心
重慶市市級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1個):高端裝備技術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
重慶市市級高校研究中心(2個):重慶市高校科技發(fā)展研究中心、重慶理工大學科技成果轉化中心
重慶市市級高校創(chuàng)新團隊(8個) 序號團隊帶頭人研究方向批建單位立項時間1石曉輝汽車傳動系統零件制造與檢測技術重慶市教育委員會20072彭東林精密檢測技術與智能傳感器重慶市教育委員會20073趙明富現代光電檢測技術與智能傳感器重慶市教育委員會20104黃偉九材料表(界)面科學基礎與應用重慶市教育委員會20105林治華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與化學生物學重慶市教育委員會20106許洪斌高性能齒輪先進制造技術及傳動系統重慶市教育委員會20137徐 剛企業(yè)戰(zhàn)略與技術創(chuàng)新重慶市教育委員會20138胡遠志汽車性能CAE 開發(fā)技術重慶市教育委員會2013 2003年-2014年,學校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900多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及學術會議上發(fā)表論文8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檢索工具收錄1800余篇;出版教材、著作300余部;申請國家專利833項,獲得授權或公開專利672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級獎勵5項、中國專利金獎1項、省(部)級獎勵121項;學校在全國高校授權專利排名中一直名列前100強,產生了“時空坐標轉換方法與時柵位移傳感器研究”、“高性能電子軟釬焊合金材料制備新工藝”、“摩托車開發(fā)關鍵技術的研究”、“風力發(fā)電專用齒輪箱成套技術及產業(yè)化”、“螺旋錐齒輪數控加工關鍵技術與成套設備”等標志性科研成果。 國家級獎 序號項目名稱級別時間獲獎人1 汽車摩托車齒輪類零件冷擺輾精密成形關鍵技術及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5年 胡亞明 2 數控高效制齒機床成套技術研發(fā)及產業(yè)化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8年 彭東林 3 基于測量基準時空轉換技術與時柵位移傳感器 國家技術發(fā)明二等獎(通用項目一等獎空缺) 2010年 彭東林、劉小康、張興紅、陳錫侯、朱革 4 高品質鎂合金的集成和循環(huán)應用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1年 楊明波 5 螺旋錐齒輪數控加工關鍵技術與成套設備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3年 郭曉東 省部級獎(2011-2013年)序號項目名稱級別時間獲獎人1 塑性成形模具關鍵技術研究及工程應用 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1年 許洪斌 2 高品質鎂合金的集成和循環(huán)應用 高等學??茖W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技術發(fā)明獎一等獎 2011年 楊明波 3 大型機械爐排式生活垃圾焚燒發(fā)電集成技術及產業(yè)化 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3年 朱新才 4 會計理論比較研究 重慶市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 2013年 孔慶林 5 電子軟釬焊料合金的制備工藝 高等學??茖W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專利獎二等獎 2011年 杜長華 6 新型高性能銀基合金復
合材料開發(fā)及其制備技術 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1年 黃福祥 7 復雜曲面砂帶磨削技術及裝備 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1年 郭曉東 8 YK2560A 數控弧齒錐齒輪研齒機 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1年 郭曉東 9 重慶上市公司控制權私利問題的實證研究 重慶市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 2011年 安靈 10 基于反傾銷應對的企業(yè)內部控制研究 重慶市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 2011年 楊興龍 11 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發(fā)電設備在線監(jiān)測技術研究及應用 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2年 余成波 12 鍋爐鋼管生產的性能控制與節(jié)能技術 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2年 朱新才 13 高性能船艦動力傳動關鍵技術及應用 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2年 米林 14 特高精度冷軋板全連續(xù)軋制技術集成創(chuàng)新與應用 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3年 朱新才 中國專利金獎 序號項目名稱級別時間獲獎人1 柵式位移傳感器 中國專利金獎 2008年 彭東林 (資料來源:重慶理工大學科研處) 館藏資源 截止2014年9月1日,學校圖書館擁有文獻資源總量360余萬冊(件),形成了紙本文獻、電子文獻和多媒體文獻共存的館藏體系;擁有CNKI中國知網、超星電子圖書、IEEE、ELsevier、Ei、Springer、SAE等國內外知名數據庫33個。 學術期刊 《重慶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重慶市一級期刊;被美國《化學文摘》(CA)、英國《科學文摘》(SA,INSPEC)、美國《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UlrichIPD)、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數學文摘、中國物理文摘、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CAJCED)、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CJFD)、中國物理學文摘數據庫等國內外多家檢索刊物收錄;曾榮獲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yōu)秀期刊一等獎、全國高校科技期刊優(yōu)秀編輯質量獎等;主要欄目:車輛工程、生物工程、機械·材料、化學化工、電子·自動化、信息·計算機、數學·物理。
《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全國優(yōu)秀社科學報、重慶市一級期刊、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2012年度“復印報刊資料”轉載學術論文指數排行榜高校學報類前100名期刊 、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CAJCED)、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核心期刊(遴選)等國內多家數據庫收錄;被《人大復印資料》、《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審計文摘》等刊物復印,轉載率多年位居全國理工類大學學報(社科版)前列;主要欄目:本刊專稿、邏輯學與科學方法論、知識產權與產業(yè)發(fā)展、法學、經濟·管理、政治·哲學、語言·文學、教育等。
《四川兵工學報》是由重慶市兵工學會、重慶理工大學共同主辦;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美國《化學文摘》(CA)收錄期刊;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評價數據庫、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科技論文在線等國內多家數據庫收錄;主要圍繞兵器工業(yè)的改革與發(fā)展,為科研開發(fā)、生產、工藝、材料及管理工程提供研討園地,促進學科發(fā)展與科技成果的轉化;主要欄目:武器裝備理論與技術、后勤保障與裝備管理、機械制造與檢測技術、信息科學與控制技術等。
《智能技術學報》是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重慶理工大學共同主辦,屬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會刊;主要刊登國際國內智能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新思路、新動態(tài),為中國國防工業(yè)和智能科學技術領域的廣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一個學術交流的平臺、學術凝聚的核心、檢閱研究成果的窗口、聯系學會和廣大會員的紐帶及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橋梁,使之成為促進中國國防現代化和智能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學術舞臺、主要欄目:綜述與評論、論文與報告。
《機電液工程》是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廣州機械科學研究院和重慶理工大學聯合主辦的英文季刊、中國力學學會流體控制工程專業(yè)委員會會刊;力求反映國內外機、電、液工程領域重大學術進展和發(fā)展趨勢,展現國內外機電液技術的科研成果和技術進步,探討本學科領域學術熱點和重點問題,報道學會組織的最新學術動態(tài)和工作信息;主要欄目:流體動力工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機電液一體化、材料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