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答案《簡·愛》是英國十九世紀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們普遍認為《簡·愛》是夏洛蒂·勃朗特“詩意的生平”的寫照,是一部具有自傳色彩的作品。它闡釋了這樣一個主題:人的價值=尊嚴+愛。
主要內容: 簡是孤兒,幼年時在舅母家過著連使女都不如的生活,舅母不久就將她送至羅沃德孤兒院,簡畢業(yè)后留校當了兩年教師,她受不了那里的孤寂、冷漠,登廣告找到了一個家庭教師的工作,于是她來到了桑費爾德莊園。之后答應了莊園主羅切斯特的求婚,在得知羅切斯特已于15年前娶梅森先生的妹妹伯莎·梅森為妻的事實后,毅然離開了桑費爾德莊園,僅有的積蓄花光了,沿途乞討,被圣約翰一家所救,并且謀到一個鄉(xiāng)村教師的職位,又意外得到了二萬英鎊的遺產,當她拒絕圣約翰的求婚,再次回到桑費爾德莊園時,早已物是人非,曾經人頭攢動開著舞會的地方已是一片廢墟,原來幾個月前,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瘋女人伯莎放火燒毀了整個莊園,羅徹斯特為了救她,被燒傷了一只手臂并且瞎了雙眼,孤獨地生活在幾英里外的一個農場里。簡·愛趕到農場,向他吐露自己的愛情,他們終于結婚了。

《簡·愛》的 作者夏洛蒂.勃朗特
出生于1816年英國約克郡索恩托鎮(zhèn)的牧師家庭,排行第三,前面有兩個姐姐,后面有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姐弟妹共6個。由于自小失去母親,父親因為經濟與精力兩不俱足,便不得不把夏洛蒂和她的兩個姐姐及弟弟,送進由慈善機構創(chuàng)辦的寄宿學校。那里的環(huán)境和生活條件很差,加上創(chuàng)辦人苛刻的管束和嚴厲的處罰,凍餓和體罰便成了孩子們慣常的生活。不久,肺病奪去了兩個姐姐的生命,父親趕緊讓夏洛蒂和弟弟逃離死亡的魔窟,返回家中。
1831年夏洛蒂進入羅赫德寄宿學校,這里的情況截然不同,夏洛蒂不但學業(yè)上很有長進,而且日子也過得十分愉快。雖然只呆了一年零四個月,但這兒溫馨的生活給她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后來夏洛蒂在1835年返回羅赫德任教,兩個妹妹跟隨讀書,抵去部分酬金,三年后離去。1838至1842年她與妹妹們輾轉各地,以家庭教師為生。但因為這一職業(yè)地位低下,薪金微薄。又使姐妹們天各一方,難以相聚;她們便毅然放棄,決心自己創(chuàng)辦學校。經過種種努力雖然它們熱衷于辦學,并做了種種準備,但最后依然沒有成功。而這時父親病倒了,頗有才氣的弟弟染上了酗酒和吸毒的惡習,淪為廢人。而家庭經濟的重壓越來越大,于是就在這種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夏洛蒂和妹妹們開始了寫作。

她們姐妹三人經常在聚在一起,如饑如渴的讀書,繪畫和寫作。書本開啟了她們的心扉,提高了她們的學養(yǎng);多難的生活使她們早熟,善于洞察世情;獨特的經驗為創(chuàng)作提供了充足的源泉;于是當她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噴薄而出的時候,世界文學史上便奇跡似的在同一年,同一個家庭誕生了三部傳世之作;夏洛蒂的《簡·愛》,艾米莉的《呼嘯山莊》和安妮的《阿格尼斯·格雷》。
除《簡·愛》外,夏洛蒂還創(chuàng)作了《雪莉》,《維萊特》,《教師》,這些都是她之后的作品雖然評價都很不錯但都不及《簡·愛》的影響力大。
但誰知天妒英才,上帝毫不吝嗇的塑造了這個天才之家,又似乎急不可耐的向他們伸出了毀滅之手。他們的才情才剛剛被人們所認識,便一個個流星似的消失了。先是多才多藝的弟弟夭折了。接著撰寫不朽之作《呼嘯山莊》的艾米莉于同年12月亡故。隨之,次年五月另一個妹妹安妮離世。五年后的1854年,夏洛蒂在與丈夫出去散步時遇雨得病,于1855年3月31日故去,年僅39歲。

《簡·愛》塑造了一個自尊自主、叛逆反抗的簡,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主要體現在敢于愛不顧等級森嚴的社會觀念以及當尊嚴與愛相互沖突,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的時候,選擇了尊嚴,作者安排了一個戲劇性的結尾,讓簡不必在愛與尊嚴的矛盾中孤老一生,展現的是作者自身美好愿望。
可以看到夏洛蒂的宗教意識在作品的字里行間、人像形象、故事情節(jié)甚至在一種情緒上得以體現。把簡·愛的經歷排列為:蓋茲黑德府--勞渥德慈善學校--桑菲爾德府--出走來到圣約翰家中--回到桑菲爾德府,在簡·愛的心理歷程中的經歷對應為:人性的盲目--神性的指導--神性與人性的沖突--人性的畏懼--神性的偏執(zhí)-一人性的恢復和神性融合,這一過程展示:簡·愛與眾不同的宗教意識的產生與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