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選答案17~18整整兩個世紀,創(chuàng)橋沒有再能建立新的學院。但是劍橋校史上最重要的變化是自然科學獲得了地位。早在16世紀的晚期,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xiàn)代實驗自然科學的真正始祖培根,先是就讀于三一學院,然后在劍橋建立了自己的實驗室,后來擔任皇室大臣主張學校教育應傳授百科全書式的知識,反對束縛思想的經(jīng)院哲學,主張用理性的思考來整理經(jīng)驗材料,反對盲從附和。這是一個時代交替的世紀,培根的思想反映了英國資產(chǎn)階級上升時期對科學和真理的追求。培根以后,數(shù)學、化學、天文學、解剖學、植物學、幾何學、實驗哲學和礦物學等教授職位都迅速建立起來;與之相應的阿拉伯語、道德哲學、音樂學、欽定的近代史學、神學和法學等教授職位也相繼建立。特別是數(shù)學,由于牛頓的天才成就,使劍橋的數(shù)學進入最輝煌的時期。牛頓在1660年進三一學院學習,26歲時成為數(shù)學教授,牛頓等人及其追隨者,使數(shù)學成為劍橋最重要的學科,并推動了整個大學自然科學的研究。1750年起,數(shù)學成了劍橋?qū)W生的必修課。牛頓和德國數(shù)學家萊布尼茲各自獨立發(fā)明的微積分學,是整個高等數(shù)學的基石;他在力學方面的貢獻,包括萬有引力定律的發(fā)現(xiàn)、力學三定律,使他成為經(jīng)典力學的偉大奠基人。
這一時代的杰出人物還有:英國大詩人斯賓塞,他1569年進入潘布魯克學院,他對英國詩歌格律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1637年移民去美洲的清教徒約翰·哈佛,他是伊曼紐爾學院的文學士,1638年逝世時,將自己遺產(chǎn)的一半和圖書捐贈給正在創(chuàng)建中的哈佛大學,他的名字成為哈佛永久性紀念的標志。詩人、政府家約翰·彌爾頓,1625年入基督學院,受人文主義思想的影響,用拉丁語和英語寫詩,共和時期,1649年,彌爾頓擔任過克倫威爾政府的拉丁文秘書,他的詩篇有《為英國人民申辯》、《失樂園》、《復樂園》等。此外,劍橋還出了像丹尼爾·笛福這樣的科學幻想作家,他的名著《魯濱遜漂流記》比他本人更著名。
19世紀劍橋的名人有:詩人拜倫,他于1805年進入三一學院;歷史學家麥考萊,他于1818年也進入三一學院;現(xiàn)代遺傳學和進化論的創(chuàng)始人達爾文,他于1825年進基督學院。1873年,卡文迪什實驗室建立后,又出了一批杰出的科學家和近代物理學家,他們有麥克斯韋爾、瑞萊、湯姆生等,近代物理學的許多成就幾乎都與這個實驗室有關。進入20世紀以后,著名物理學家上瑟福擔任實驗室主任,該實驗室在實驗物理學,特別是原子核結(jié)構(gòu)研究方面,取得了許多突破,其中包括在量子力學方面取得成就的莫特,在生物的分子結(jié)構(gòu)方面取得許多研究進展的布拉格父子,以及兩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桑格等。迄今,卡文迪什實驗室先后共有25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
1986年5月5日,《亞洲華爾街日報》選出的“在亞洲學者心目中全世界的10名頂尖大學”,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并列第二,僅次于美國的哈佛大學。實際上,長久以來,它一直是各國學者向往的世界一流的少數(shù)幾所高等學府之一。
目前,劍橋大學共有31所學院,它們是彼得豪斯書院(Peter House),建于1284年,因在圣彼得教學旁邊而得名;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原為1324年建立的邁克爾豪斯書院(Michael House),后于1546年改為現(xiàn)名,本科生人數(shù)居于各學院之首,1991年在校本科生約700人;卡萊爾學院(Clare College),建于1326年;彭布羅克學院(Pembroke College)建于1347年;岡維爾與凱斯學院(Gonville and Caius College),建于1348年;三一大廳學堂(Trinity Hall),建于1350年;考波斯·克里希蒂學院(Corpus Christi College),建于1352年;皇家學院(King’s College),建于1441年;王后學院(Queen’s College),建于1448年;圣凱瑟琳學院(St Catharine’s College),建于1473年;耶穌學院(Jesus College),建于1496年;基督學院(Christ’s College),建于1505年;圣約翰學院(St John’s College),建于1511年;麥格達倫學院(Magdalene College),建于1542年;伊曼紐爾學院(Emmanuel College),建于1584年;西德尼·蘇塞克斯學院(Sidney Sussex College),建于1596年;唐寧學院(Downing College),建于1800年;哈默頓學院(Homerton College),建于1824年;格頓學院(Girton College),建于1869年,是第一個女生住院的學院;紐納姆學院(Newnham College),建于1871年,是第二個女生住院的學院,現(xiàn)只住女本科生和研究生,但以本科生為主,是劍橋大學本科女生最多的學院,1991年在校女本科生有420人;塞爾文學院(Selwyn College),建于1882年;休斯大廳學堂(Hughes Hall),建于1954年,是劍橋史上第三所女生學院,目前仍只招女本科生和研究生;邱吉爾學院(Churchill College),建于1960年;露西·卡文迪什學院(Lucy Cavendish Collegiate society),建于1964年,是一所只招男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學院,這恐怕是劍橋大學最小的一所學院,1991年在院學生人數(shù)還不到80人;達爾文學院(Darwin College),也建于1964年,基本上只招研究生,男女同院,是劍橋大學研究生最多的學院,1991年,有研究生277人;沃爾森學院(Wolfson College),建于1965年;菲茨威廉學院(Fitzwilliam College),建于1966年;卡萊爾大廳學堂(Clare Hall),建院年代同前;魯濱遜學院(Robinson College),建于1977年。以上學院除特別指明的外,均為男女本科生、研究生同院學習。
劍橋大學的學術活動,包括全校性的教學和研究,都由作為大學行政機構(gòu)的幾個學院(School)來組織,它們包括自然科學學院、生物科學學院、人文及社會科學院、臨床醫(yī)學院等。此外,還有一個與這些學院相似的跨越藝術和人文科學各系之上的系際委員會。學院之下,還有系一級的組織(Eaculty),再以下則是部(Department)。所覆蓋的學科包括:盎格魯棗撒克遜語、挪威語和凱爾特語,考古學和人類學,建筑、化工、教育學、古典文學、工程學、地理學、歷史學、藝術史、土地經(jīng)濟學、法學、數(shù)學及計算機科學、醫(yī)學、近代和古世紀語言、物理、植物、化學、遺傳學、地質(zhì)科學、材料科學、冶金學、近代和中世紀語言、物理、植物、化學、遺傳學、地質(zhì)科學、材料科學、冶金學、藥學、動物學、東言研究、哲學、社會和政治科學、神學、獸醫(yī)、電子和信息科學、生物化學、音樂等。屬于理科性質(zhì)的系、部共32個,屬于文科性質(zhì)的系和部共33個。通向榮譽學位的考試課程約420種,包括自然科學、工程、計算機、建筑、管理、醫(yī)學、經(jīng)濟、考古、法律、哲學、教育、藝術等各個方面。
大學還有兩名高級職員,稱為學監(jiān),他們經(jīng)常身著黑色長袍,儀態(tài)威嚴地巡查學校內(nèi)外,專注學生違反校風校紀的情況。學監(jiān)由高級院士中選出。這個制度已實行了幾百年,至今還很令人敬畏。大學還有不少其它的官位和儀典規(guī)制,大都起源于中世紀,變化不多,這也是劍橋的一大特色。
更早一些時候的副校長是曾任職英國大學撥款委員會的官員、英國科學促進會主席的愛立克·阿什比,他是一位國際知名的高等教育專家和學者。他在《科技發(fā)達時代的大學教育》一書中,提出了大學像生命有機體一樣地向前進化的著名觀點。認為,“任何類型的大學都是遺傳與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這很有助于我們了解大學的內(nèi)在發(fā)育邏輯和它對社會的相互作用的關系。在展望大學的未來時,阿什比指出:“今天,各國大學都面臨著一種共同的危險,就是能否成功的危險。在過去,每所大學都有獨立的有機體,各按其內(nèi)在規(guī)律去吸收營養(yǎng)和發(fā)育成長。如今的大學已成為經(jīng)濟發(fā)展和國家生存絕對不可缺少的事物。過去在封建王朝和教會主教的羽翼下,大學被培養(yǎng)成美麗的花朵,它并不比宮廷中的樂師具有更多的推動經(jīng)濟發(fā)展的作用。今天,在政府的安排下,大學好似高產(chǎn)的農(nóng)作物,國家竭力給它施加充分的肥料,以求獲得豐產(chǎn),從而促進國家的繁榮?!谙蚯把莼倪M程中,正經(jīng)歷著遺傳體系經(jīng)常遇到的困境:一方面它們本身必須改變以適應社會的新形勢,否則將受到社會的拋棄;另一方面,它們在適應社會的改變中,又不能破壞大學的完整性,不然就將無法完成它們所承擔的社會職責?!?
20世紀以來,劍橋仍舊是人才輩出,包括60多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三任英國首相。著名學者和名人中,有凱恩斯經(jīng)濟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凱恩斯,有數(shù)學家和分析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羅素,傳記家和評論家史特拉賽,短篇小說家福斯特,生物化學家和科學史家李約瑟、中國學者蔡翹、趙忠堯、王竹溪、華羅庚、戴文賽、王應睞、伍連德、丁文江、曹天欽等,中國作家肖乾、葉君健、徐志摩等。印度前任總理尼赫魯、拉吉夫·甘地,馬來西亞前總理赫曼,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等都是劍橋校友。劍橋的名人是難以枚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