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清華大學是眾多學子夢寐以求的最高學府,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國務院前總理朱镕基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均是清華校友。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之際,有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赴清華大學視察,送上祝福。
清華大學的前身是清華學堂,始建于1911年,是由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1912年清華學堂更名為清華學校。1925年設立大學部,開始招收四年制大學生。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并于1929年秋開辦研究院。清華大學的初期發(fā)展,雖然滲透著西方文化的影響,但學校十分重視研究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瑰寶。清華大學依然保持著美國高校的習慣,將每年四月的最后一個周日確定為校慶日。今年的4月24日是清華的百年校慶。一百年間,清華培養(yǎng)的優(yōu)秀人才17萬人。下面細數(shù)29位曾是清華學子的名人大家。
01、兩彈元勛――鄧稼先
鄧稼先
安徽省懷寧縣人,中國杰出的科學家、中國“兩彈”元勛,先后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合大學(中國抗日戰(zhàn)爭期間設于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是由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聯(lián)合而成)和美國普渡大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他參加組織和領導中國核武器的研究、設計工作,是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從原子彈、氫彈原理的突破和試驗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試驗,均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作為主要參加者,其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02、兩彈一星元勛――周光召
周光召
著名科學家,1946年至1951年在清華大學先修班、物理系物理專業(yè)學習。世界公認的贗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現(xiàn)任中國科協(xié)名譽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名譽校長、湖南大學名譽校長、中南大學名譽校長。被譽為“中國科技領軍人”。
03、中國理論化學的奠基人――唐敖慶
唐敖慶
江蘇宜興人,理論化學家、教育家和科技組織領導者。在組建理論化學隊伍和研究機構中做出了業(yè)績。1940年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合大學化學系。1949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名譽主任,吉林大學教授、名譽校長,中國量子化學之父。復旦大學兼職教授。2008年7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04、力學家――郭永懷
郭永懷
山東榮成人,中共黨員,著名力學家、應用數(shù)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31年考入南開大學物理系,1935年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yè)。 1940年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應用數(shù)學系留學并獲碩士學位。1941年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理工學院研究可壓縮流體力學,1945年獲博士學位后留校任研究員,1946年起在美國康奈爾大學任副教授、教授。1957年回國后,歷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二機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長、第九研究院副院長等職。在中國原子彈、氫彈的研制工作中領導和組織爆轟力學、高壓物態(tài)方程、空氣動力學、飛行力學、結構力學和武器環(huán)境實驗科學等研究工作,解決了一系列重大問題。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榮譽勛章”,是唯一獲得“烈士”稱號的科學家。
05、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
李政道
1944年至1946年先后就讀于浙江大學、西南聯(lián)合大學,1946年入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系研究院學習,1950年獲博士學位,1984年至今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2006年任北京大學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為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意大利林琴科學院院士和臺灣“中央研”院士。曾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愛因斯坦科學獎、法國國立學院布德埃獎章、伽利略・伽利萊獎章、意大利共和國最高騎士勛章等。
06、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
楊振寧
1922年10月01日生于安徽合肥,1938年考入西南合大,1942年大學畢業(yè)即進入西南聯(lián)大研究院。兩年后,他獲得碩士學位并考上公費留美生,于 1945年赴美進芝加哥大學,1948年獲博士學位。1957年與李政道因“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觀念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其于1954年提出的規(guī)范場理論,則于70年代發(fā)展成為統(tǒng)合與了解基本粒子強、弱、電磁等三種相互作用力的基礎;此外并曾在統(tǒng)計物理、凝聚態(tài)物理、量子場論、數(shù)學物理等領域做出多項卓越的重大貢獻。
07、中國現(xiàn)代數(shù)學家――華羅庚
華羅庚
中國著名數(shù)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中科院院士。華羅庚是中國解析數(shù)論、典型群、矩陣幾何學、自守函數(shù)論與多復變函數(shù)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chuàng)始人和開拓者。 1985年06月12日在日本講學考察時,因心臟病發(fā)作在東京逝世,享年75歲。
08、中國人造衛(wèi)星事業(yè)的倡導者和奠基人――趙九章
趙九章
1907年10月1日出生于河南開封,浙江吳興(今湖州)人。1933年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yè)。著名的科學家、氣象學家、地球物理學家和空間物理學家。為中國人造衛(wèi)星事業(yè)作出杰出的貢獻。
09、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
錢學森
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浙江杭州,1935年至1939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學習,獲碩士學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與數(shù)學系學習,獲博士學位。1949年起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中心主任、教授。1955年,錢學森突破重重阻力回到中國,致力于祖國的科技事業(yè)。他是中國航天科技事業(yè)的先驅和杰出代表,也是中國近代力學和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應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導人。錢學森一生所獲榮譽無數(shù)。其中包括1957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1979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杰出校友獎;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以及2006年“中國航天事業(yè)50年最高榮譽獎”等。其著有《工程控制論》、《論系統(tǒng)工程》、《星際航行概論》等。
10、兩彈一星元勛――彭桓武
彭桓武
1935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物理系。1940年獲英國愛丁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45年獲該校理學博士學位。曾任皇家愛爾蘭科學院院士。建國后,歷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和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數(shù)學物理學部委員。四十年代起研究固體物理,后轉向量子場論的研究。開展了應用量子力學到金屬、場、核、分子等方面的理論研究。六十年代初期參與了中國核武器的研制工作,是當時理論研究的主要主持人之一,為中國原子彈、氫彈的研制作出了貢獻。
11、力學家――錢偉長
錢偉長
江蘇無錫人,1931年至1937年在北京清華大學物理系、研究生院學習。中國近代力學之父,著名的科學家和教育家,杰出的社會活動家,中國民主同盟的卓越領導人,中國共產(chǎn)黨的親密朋友,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六屆、七屆、八屆、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是中國民主同盟第五屆、六屆、七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第七屆、八屆、九屆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上海大學校長。
12、核物理學家――錢三強
錢三強
1913年10月16日生于浙江紹興,原籍浙江湖州,核物理學家。1936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隨后赴法國巴黎大學居里實驗室和法蘭西學院原子核化學實驗室從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其間,受居里夫婦指導,于1940年獲法國國家博士學位。1944年他被委任為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1946年又獲得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金。1948年,錢三強回國,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同時,與其妻何澤慧積極組建北平研究院原子學研究所并兼任所長。 1950年05月中國科學院組建了以研究原子核科學為主的近代物理所(1953年改名物理研究所,1958年又改名為原子能研究所),錢三強先任副所長,1951年起任所長,是中國科學院特邀顧問、研究員。
13、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王淦昌
王淦昌
中國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1930年,在清華大學擔任教師助理的王淦昌在導師葉企孫、吳有訓的鼓勵下,考取了官費留學德國的研究生進入柏林大學學習。在取得柏林大學博士學位后王淦昌決意回國。1934年春,王淦昌帶著簡單的行李和大量圖書資料,踏上了回國的歸途。
14、歷史學家――吳晗
吳晗
字辰伯,浙江省義烏人。1928年入國立清華大學史學系。1934年他在清華大學畢業(yè)后,留校任教。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是現(xiàn)代明史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中國現(xiàn)代著名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因《海瑞罷官》的劇本,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死后10年被平反,恢復黨籍、名譽權。
15、現(xiàn)代考古學的奠基者――夏鼐
夏鼐
字作銘,1910年2月7日出生于溫州市區(qū),曾就讀于溫州浙江省立第十中學附小及該校初中部。1927年入上海私立光華大學附中高中部讀書,1930年考入燕京大學歷史系,后轉入清華大學歷史系,獲文學學士學位,并考取清華大學留美公費生的考古學部門。1935年改去英國倫敦大學攻讀考古學,留學期間就開始了考古生涯,遠至埃及、巴勒斯坦等地,并因此獲得考古學博士學位。1941年,學成歸國的夏鼐至四川南溪縣李莊,任“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專門設計委員。 1945年,在甘肅進行考古工作,調查發(fā)掘了寧定陽洼灣等遺址,第一次從地層學上確認仰韶文化的年代早于齊家文化,為建立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文化的正確年代序列打下了基礎。
16、國學大師――季羨林
季羨林
1911年8月2日生于山東清平一個貧困農(nóng)民家庭,他是整個家族后繼的唯一男孩,六歲時就離開父母,投奔濟南的叔父求學。1930年高中畢業(yè)后,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清華西洋文學系。在清華,他結識了陳寅恪、朱光潛、吳宓等名師,還旁聽了很多外系的課程。在清華大學的工字廳,季羨林和吳組緗、林庚、李長之四個文學青年被同學們戲稱作清華“四劍客”。1935年,季羨林赴德國留學。1946年回國,又承清華教授陳寅恪的引薦,進了北大。此后,季羨林執(zhí)教北大六十余年。集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作家于一身,精通12國語言,卻永遠一襲卡其布中山裝的“國學大師”季羨林于 1981年以古稀之身作《清華頌》時,如此回憶在清華大學的四年寒窗為他百年學問所奠定的基礎。
17、中國現(xiàn)代哲學家――張岱年
張岱年
曾用名宇同,別名季同,河北獻縣人。中國現(xiàn)代哲學家。張岱年于1933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任教于清華大學哲學系,后任私立中國大學講師、副教授,清華大學副教授、教授。1952年后,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清華大學思想文化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1980年后任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名譽會長。
18、中國現(xiàn)代話劇奠基人――曹禺
曹禺
原名萬家寶,字小石,祖籍湖北潛江,生于天津一個沒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中國現(xiàn)代杰出的戲劇家,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他一生共寫過8部劇本。
19、中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錢鐘書
錢鐘書
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蘇無錫的詩書世家。錢鐘書自幼受傳統(tǒng)經(jīng)史方面的教育,13歲進入美國圣公會辦的蘇州桃塢中學學習,接受西式教育。1929年,錢鐘書考入清華外,名震校園。報考時,數(shù)學僅得15分,但是因國文、英文成績突出,其中英文更是獲滿分,于1929年被清華大學外文系錄取。他到清華后的志愿是:橫掃清華圖書館。他的中文造詣很深,又精于哲學及心理學,終日博覽中西新舊書籍。最怪的是他上課從不記筆記,總是邊聽課邊看閑書或作圖畫,或練書法,但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甚至在某個學年還得到清華超等的破紀錄成績。
20、中國當代經(jīng)濟學家――陳岱孫
陳岱孫
原名陳總,1900年10月20日生于福建省閩侯縣。1918年考入清華學校(今清華大學)。1920年畢業(yè)后獲得庚子賠款公費留美資格。1922年畢業(yè)于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獲學士學位并獲金鑰匙獎。著名經(jīng)濟學家、教育家。陳岱孫在財政學、統(tǒng)計學、國際金融、經(jīng)濟學說史等方面都有極高的研究成就。
21、音樂家――趙元任
趙元任
祖籍江蘇常州,字宣重,別名妊。是舉世公認的語言學大師,同時也是天才的作曲家,卓越的翻譯家,科技普及工作的先行者和不倦的攝影家。先入康乃爾大學讀數(shù)理,又入該校哲學院。后赴哈佛大學學習語言學,任哈佛大學哲學系講師和中文系教授?;貒?,任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講授音韻學。期間擔任羅素來華演講的翻譯,能流利準確地翻成多種方言。民國17年,任中央研究院史語所語言組主任,曾經(jīng)深入到中國南北城鄉(xiāng)調查研究方言,取得豐盛成果。民國27 年,赴美歷任夏威夷大學、耶魯大學、哈佛大學、加州大學教授。一生通曉23種語言,為馳名國際的結構派語言學家,被公認為中國現(xiàn)代語言的奠基者。著有《現(xiàn)代英語的研究》、《鐘祥方言記》、《中國語語法之研究》、《湖北方言調查》等著作。
22、理論物理學家――周培源
周培源
1902年8月28日出生于宜興市芳橋鎮(zhèn)后村。1924年畢業(yè)于清華學校(今清華大學),1928年獲得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理學博士學位。1936至 1937年在美國參加愛因斯坦領導的廣義相對論討論班并進行相對論引力論和宇宙論的研究。1929年任清華大學教授,后任北京大學教授、副校長、校長。歷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主席團成員,中國科協(xié)主席、名譽主席,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國際科技會議中心理事長,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會長,“九三”學社中央主席,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等職。畢業(yè)從事廣義相對引力論和流體力學湍流理論的教學和研究,并取得了巨大成學。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3、天文學家――張鈺哲
張鈺哲
中國現(xiàn)代天文學家,“中華”小行星的發(fā)現(xiàn)者。張鈺哲生于福建閩侯,1919年考入清華學堂,1923年入美國芝加哥大學,1928年發(fā)現(xiàn)1125號小行星,命名為“中華”;他長期致力于小行星和彗星的觀測和軌道計算工作,和他所領導的行星研究室發(fā)現(xiàn)了許多星歷表上沒有的小行星和以“紫金山”命名的三顆新彗星。哈佛大學天文臺1976年10月23日發(fā)現(xiàn)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張”編號為第2051號。1986年07月21日,中國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張鈺哲逝世,享年84歲。
24、建筑大師――梁思成
梁思成
1901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東京,原籍為廣東省新會縣(今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qū))。是梁啟超之子。1915至1923年在北京清華學校學習,是中國著名的建筑學家和建筑教育家。畢生從事中國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業(yè),系統(tǒng)地調查、整理、研究了中國古代建筑的歷史和理論,是這一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者。曾參加人民英雄紀念碑等設計,是新中國首都城市規(guī)劃工作的推動者,建國以來幾項重大設計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國國旗、國徽評選委員會的顧問。
25、中國現(xiàn)代橋梁工程奠基人――茅以升
茅以升
中國著名橋梁專家、中科院院士、中國近代橋梁工程奠基人之一,江蘇鎮(zhèn)江人。20世紀30年代在錢塘江建造了第一座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建設的公路鐵路兩用大橋,結束了中國江河上鋼鐵大橋由外國人建造的歷史。他長期致力于橋梁科學研究、教育和工程建設,為國家培養(yǎng)了大批橋梁工程技術人才。1989年茅以升在北京逝世。
26、中國物理學界一代宗師――葉企孫
中國卓越的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物理學界的一代宗師。1918年畢業(yè)于清華學校后即赴美深造,1920年獲芝加哥大學理學學士學位,1923年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葉企孫在物理學上的重要研究成果有兩個:一是用X射線精確測定普朗克常數(shù)H,得出用X射線測定H值的最高精確度;二是開創(chuàng)性地研究了流體靜壓力對鐵磁性金屬的磁導率的影響,這是本世紀20年代在物質鐵磁性方面的一項重要研究工作,受到了世界各地科學界的重視。
27、建筑學家――楊廷寶
楊廷寶
1915年入北京清華學校(1928年改名清華大學),建筑學家和建筑教育學家。中國近現(xiàn)代建筑設計開拓者之一。長期從事建筑設計創(chuàng)作工作,為中國建筑設計事業(yè)做出了杰出貢獻。在建筑教育上培養(yǎng)了大批建筑設計優(yōu)秀人才,為中國建筑設計事業(yè)奠定了基礎。曾多次參加、主持國際交往活動,對推動建筑方面的國際學術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國際建筑學界享有很高的聲譽。
28、化工專家――侯德榜
侯德榜
中國化學家,“侯氏制堿法”創(chuàng)始人。1913年,畢業(yè)于北京清華留美預備學堂,以10門功課1000分的成績被保送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工科學習。侯德榜一生在化工技術上有三大貢獻。第一,揭開了蘇爾維法的秘密。第二,創(chuàng)立了中國人自己的制堿工藝――侯氏制堿法。第三,他為發(fā)展小化肥工業(yè)所做的貢獻。
竺可楨
29、氣象學家――竺可楨
浙江上虞人。中國卓越的科學家和教育家,當代著名的地理學家和氣象學家,中國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他先后創(chuàng)建了中國大學中的第一個地學系和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擔任13年浙江大學校長,被尊為中國高校的四大校長之一。1974年2月7日竺可楨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