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究竟用哪種語言


推薦答案古代朝鮮幾乎所有的歷史、典章、文藝、科技書籍都使用漢字記載。新羅神文王時代的薛聰發(fā)明了古代的朝鮮文字“吏讀”,這是漢字以新羅語音標表記,漢文以新羅語判讀的方法。公元1443年,朝鮮國王世宗李祹命集賢殿學士創(chuàng)立了由11個元音和14個輔音組成的朝鮮表音文字,這種欽定文字于1446年頒布之時,稱為“訓民正音”。然而,儒家學者大為反對,認為朝文字母會妨礙儒學研究,統(tǒng)治階級仍然只限使用漢字。婦女、兒童使用拼音字,用拼音字書寫的文章叫“諺文”,受人歧視。官方書面語言仍然是中文,就像拉丁文寫自己語言的手段,創(chuàng)作了謳歌王朝建立的用朝中兩種語言寫成的頌詩《龍飛御天歌》,并把《釋譜詳節(jié)》(佛祖生平片斷)一書譯成朝文。這兩本著作為朝鮮文字的實際使用奠定了基礎。訓民正音的頒布并未明顯弱化漢字在朝鮮文化中的地位,直到近代,朝鮮仍是一個以使用漢字為主的國家。不僅公文如此,日常生活中的文字亦復如此。朝鮮的統(tǒng)治階級、兩班使用漢字寫信、創(chuàng)作,派到日本的朝鮮通信使,選用漢語造詣高的官員擔任。他們與日本的儒學家、僧侶之間用漢字筆談,并即席創(chuàng)作漢語詩詞。朝韓半島獨立以后,韓朝政府基于民族性的考量先后開始廢除朝鮮語文中的漢字,主張單用韓文書寫紀錄朝鮮語(即純文)。北朝鮮自1946年即開始限制漢字的使用,到1949年徹底廢除了漢字[來源請求];韓國于1948年規(guī)定不得于政府公文中使用漢字,到1968年則進一步明令禁止在公文中使用漢字。而新聞報紙在報道某些特訂文字或姓氏時,還是會夾雜漢字用來作為辨認之用,而韓國民眾的姓名,除韓文外則都有漢字,身分證更有漢字姓名?,F(xiàn)在韓國社會不管是書面還是交流完全使用韓語了。但是在韓國還是可以經(jīng)??吹綕h字存在的,最常見的比如說地名指示牌。街道指示牌等。
網(wǎng)上報名
  • 姓名:
  • 專業(yè):
  • 層次: ??分數(shù):
  • 電話: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644062549@qq.com刪除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tengyi66.com